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效应、拥挤性、地区的分工和集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释经济发展、地区分工和产业集聚这一共生现象,本文设计了一个引入运输成本、专业化经济、学习效应和拥挤性的两地区两产品模型。模型显示了生产消费一般均衡从地区之间没有分工到完全专业化的演进过程。通常,在上面提到的两个稳定均衡之间,还存在一个非稳定的内点均衡。一旦经济从上一个稳定均衡跳到并偏离带有临界规模专业生产人数的非稳定均衡,生产系统就进入了一个持续的转移动态过程,直到下一个稳定均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内生性的专业化和分工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内生性产业集群和产业分工网络发展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在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产业集群、产业分工网络和专业化生产之间的内在关联和作用规律。模型的结论认为,国家(产业)间的制度效率与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循环效应,而这种循环效应能够决定产业集群的布局和配置,决定各国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最终决定经济增长的状态。尤其是,一国技术(经济)系统的制度效率的进步将会增加市场交易的需求,进而扩展产业分工的网络规模;而这又将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扩大产业网络的范围,提升该国在产业生产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从分工经济与城市规模之间关系的角度,运用Dixit-Stiglitz模型框架下经济活动的规模收益递增原理,在城市内部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下,系统讨论了投入的中间产品种类数与城市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中间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对城市均衡人口规模的反馈作用,以及城市内部中间产品专业化水平和互补经济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东省城市增长的部分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经济活动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在城市体积增长和城市系统随产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发展而演进的过程中,城市规模经济的实现除了依赖生产要素流动外,最终产品生产企业对中间产品投入的需求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在一个存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经济中,证明了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结果会使不同商品的交换价值之比恰好等于它们的价值之比。资本家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目标,和追求商品交换价值的最大化是一致的,交换价值成为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的推动力。只有社会分工结构中各行业的劳动者数量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实现供求平衡,此时商品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它们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协调社会生产分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在经济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微观视角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成立,并阐明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专利数据构建技术专业化衡量指标,测度200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技术专业化系数,展现专业化模式的区域差异以及变动规律,并利用门限面板模型进一步考察不同类型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技术分工系数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区域特征,并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只有少数地区能在高新技术和高机会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大部分地区仅在自身优势产业所对应的技术领域实现专业化;技术专业化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创新能力较低时,技术分工将促进经济增长,而当创新能力较高时,技术分工的作用不显著,且不同领域专业化会产生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区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持续增长的国家经济与日益分化的区域经济相互叠加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时空属性。而在整个国家区域分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下降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本质成因。结合东北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体系的演进特征,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演变过程出发,揭示东北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抓手,从市场瞄准、市场邻近、市场优势和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制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具体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7.
交易成本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分工与交易成本。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分工和专业化紧密相联的是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交易是不同专业之间联系的纽带,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  相似文献   

8.
针对产学研合作如何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均衡合作模式的问题,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两阶段均衡理论剖析产学研合作形成过程机理,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寻角点均衡下的产学研自给自足、局部分工(Ⅰ和Ⅱ)和完全分工组织结构,并运用Agent建模理论和Netlogo仿真平台构建产学研合作形成的仿真模型,模拟研究产学研均衡合作模式的形成。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均衡是一个递进、演化和失效的动态循环过程;分工组织结构是产学研合作网络形成的基础,且产、学、研合作分工越完全,二分网络结构越复杂;产、学、研交易效率越大,合作网络整体的均衡效用越大。  相似文献   

9.
刘斌  赵晓斐 《经济研究》2020,55(7):159-174
当前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典型特征,然而服务贸易壁垒依然较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壁垒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导致全球价值链分工进程放缓的结构性动因。本文在构建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计量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壁垒的交互效应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逆向冲击。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服务贸易壁垒的交互作用主要是通过缩短生产步长和提高中间品价格两种渠道降低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本文试图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壁垒的双重视角,为当前经济逆全球化现象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比较优势是地区专业化分工的理论依据,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制于交易成本的影响。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内容,结构型社会资本是否可以通过降低城市群内部交易成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产生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2004—2018年十五大城市群的相关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构型社会资本对城市群专业化分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交易成本在结构型社会资本与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结构型社会资本在多中心、同省、非国家级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群中的作用更显著;同时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分工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当城市群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分别小于33445.981亿元和7814.599万人时,结构型社会资本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内看,近年来在国际分工日益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各国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产业与部门之间的分工。同时分工发展到了部门内部的分工,这种产业部门内部的专业化,也是我们邮电通信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一、专业化是电信通信企业适应内外部环境经营的需要从经济环境看,中国改革开放已取得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对邮电通信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其可能引起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物价波动、银根较紧、产业发展不平衡及来自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从政治环境看,我国近年来一直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工-制度-品牌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工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同时带来了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安排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分工和有效制度带来的产量增加和产品多样化却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上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和消费不能保持均衡发展,妨碍了经济增长。因此,讨论现代经济增长,必须把生产效率和选择效率结合起来。而品牌和品牌品类化正是产品多样化时代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工具和手段。分工及专业化与制度及其变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品牌从需求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工-制度-品牌模型可以成为当代解释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汪锋  胡培 《财经科学》2007,26(12):76-83
为获取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扩张而产生的分工经济性,是具有互补性资源、核心技能和专长企业构建专业化分工合作战略联盟组织的先决条件.对体现内生专业化分工合作模型的超边际分析表明,战略联盟专业化分工组织结构模式可以作为决策的内生结果而出现;联盟企业均衡的分工水平和高效的交易效率,保证了战略联盟成为共创联盟价值的企业间交易关系一般均衡规制结构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虑个人既是生产者(包括中间商)又是消费者的情况,同时基于分工获益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冲突,运用超边际及一般均衡方法,探索了交易服务中间商出现和存在的理由。本文证明,交易服务中间商是专业化和分工水平提高的产物,而这种专业化和分工水平的提高则来自于制度效率和交易服务的交易效率所共同决定的产品总贸易效率的充分改进;交易服务中间商的出现还受到生产和交易的学习成本的影响,也会随着交易服务的生产技术的提高而加速;总贸易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交易服务中间商协调的委托贸易模式取代自给自足和非专业化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贸易模式,并使得市场种类数增加、经济依存度提高、交易迂回度提高和人均真实收入增加。本文对于理解运输和物流服务的外包与内部化、生产与交易的交互作用以及营销渠道的形成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个人既是生产者(包括中间商)又是消费者的情况,同时基于分工获益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冲突,运用超边际及一般均衡方法,探索了交易服务中间商出现和存在的理由。本文证明,交易服务中间商是专业化和分工水平提高的产物,而这种专业化和分工水平的提高则来自于制度效率和交易服务的交易效率所共同决定的产品总贸易效率的充分改进;交易服务中间商的出现还受到生产和交易的学习成本的影响,也会随着交易服务的生产技术的提高而加速;总贸易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导致了交易服务中间商协调的委托贸易模式取代自给自足和非专业化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贸易模式,并使得市场种类数增加、经济依存度提高、交易迂回度提高和人均真实收入增加。本文对于理解运输和物流服务的外包与内部化、生产与交易的交互作用以及营销渠道的形成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国恒 《财经研究》2004,30(7):137-144
文章运用一个多阶段生产模型分析了全球性产业中企业边界和生产区位的内生决定问题.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各个生产阶段的所有权和区位结构,最终形成了出口型国内企业、横向型和纵向型国际生产三种均衡形态.不同组织形态的产生取决于分工结构、契约环境、规模经济、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了全球经济中贸易、投资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劳动剩余、分工演进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视作是一个劳动剩余逐渐消减的过程,但是人们对于劳动剩余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传统的劳动剩余理论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看成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新兴古典经济学派则从劳动分工的角度出发将劳动剩余视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我们利用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有关劳动剩余经济的几个命题,揭示了劳动剩余对分工演进和经济发展的两种均衡,解释了其决定性的因素是交易效率和对土地的依附程度。我国改革以来的经济格局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是专业化与多样化城市组成的网络化城市体系,是介于市场交易与一体化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网络产业组织,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产业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论文对集聚经济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扩展,从产业专业化、多样化分工与交易经济的视角解释城市群形成与发展.实证分析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城市群整体、内部各城市以及分行业的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产业合作与联系,并对制造业进行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R&D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沿的部分,它认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R&D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中两种投入要素——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并且把经济的长期增长模式区分成三种类型:稳定性均衡、非稳定性均衡和半稳定性均衡。文章首次对知识生产函数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来判断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2004-2006年中国24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稳定性均衡的类型,新知识的生产对知识和资本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经济会在某个增长率稳定下来,劳动力和资本存量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比例和储蓄率的上升,在长期内都不会改变这个稳定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