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军国 《经济论坛》2004,(6):103-105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农民人均名义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2年的247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纯收入年均增长6.5%,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约0.1个百分点。从长期趋势看,农民收入阶段性增幅波动大,近年增长明显放慢。增速最快的时期是1979~1984年,实际纯收入年均增长14.6%;1985年以后增速明显放慢,实际纯收入年均递增仅为3.9%,与1985年以前的增长速度相差近3倍。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2010,(8):16-24
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疆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后,为贯彻会议精神、达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的目标,伊宁市也适时为自己定位,响亮地奏响了“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315亿元队上,年均增长25.7%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45000元,年均增长16.7%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0元,年均增长22.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6.2%;到2020年确保与全疆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3.
数字     
《商周刊》2013,(24):10-10
居民收入34年实增10.5倍 旧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报告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1978年增长71倍.年均增长13.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增长58倍,年均增长12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5%。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综合经济导刊》2002,(1):26-2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元增加到2197元,增长了14倍多,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纵观22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表现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消费需求不足症结何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1-当前居民消费整体概况。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较高幅度增长,由1992年的9705亿元增长到1997年的27299亿元,年均增长22-5%,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储蓄余额及消费水平均稳步提高。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到1997年上升到2090-1元,年均增长16-87%;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上升到1997年的5160-3元,年均增长10-59%。城乡居民年底人均存款储…  相似文献   

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浙江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在2009年突破了10000元大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53元,农村居民的总消费从1990年的343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1811亿元,增长4倍多,但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率却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38%下降到2009年的8%.  相似文献   

7.
王丽艳  王卫 《经济论坛》2001,(12):37-38
有资料表明,自 80年代中期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持续走低,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全国小康目标的实现进程。影响这一进程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我省城镇化水平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入手,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 1978年到 1985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3.38倍,显著高于同期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2.28倍的增长速度。但自 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低速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小康目标是 1200元 (1990年价格 ), 1996年该项指标为 2055元,…  相似文献   

8.
朱剑峰 《技术经济》2003,22(8):22-23
<正>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试行和推广适应农业生产特点要求和生产力水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和逐步放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加上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及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同改革开放以前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20世纪80年代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9%左右,90年代年均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到2001年已达2366元是1978年人均纯收入133.6元的17倍多。  相似文献   

9.
一、"八五"前三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明显滞缓(一)与"六五""七五"时期比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六五""七五"期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据抽样调查,1980年到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7.1元上升到717.3元,增长了2倍,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0.8%,年平均增长5.5%。同全国各省(市)比较,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属中等偏上的位置。进入九十年代,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0-1993年共增长10.9%,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下降0.6%。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不仅为改革以来少见,也是建国以来少有的。  相似文献   

10.
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疆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伊犁州党委工作会议后,为贯彻会议精神、达到2020年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的目标.伊宁市也适时为自己定位,响亮地奏响了"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3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7%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45000元,年均增长16.7%以上,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0元,年均增长22.8%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上,年均增长6.2%;到2020年确保与全疆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1.
去年7月,吉林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十五”计划的指标体系。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GDP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15:47:38调整为9:48:43;财政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7%;规划实施200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20个大企业集团和50种新产品;城镇化率提高到58%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是农民增收问题,这在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目前广西农民收入落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为此,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提升农民增收速度。《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明确提出,"从2012年到2020年,努力实现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3%","到2020年,按当年价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7万元,比2010年翻1.88番;按2010年不变价达到1.18万元,比2010年翻1.38番,确保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广西农民收入增速目标要高出全国农  相似文献   

13.
一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从1978年到199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入由155元增加到3269.9元,增加了20多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7.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率为9.4%。成绩是显著的,但农民收入问题又始终困扰着党和政府,本文认为,除了存在农民收入相对非农业劳动报酬过低之外,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和不连续性更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根据以上资料,江苏省农民收入的增长状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迅速增长的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卫55元增加到447.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89…  相似文献   

14.
从品牌产品到品牌企业,从品牌企业到品牌产业。人称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以品牌为载体,紧紧依托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壮大品牌,推进产业升级、结构优化,走出了一条以名牌战略带动北大荒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五”以来,这个垦区GDP年均增长12.5%。2005年。实现生产总值269.8亿元,比2000年增长80.5%。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6179元.比2000年增加2842元。年粮食总产10年增产100亿斤。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斤大关。实现了几代北大荒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咸立双 《经济论坛》2004,(23):109-110
农村改革20多年来,农民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却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从1978年到200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43%。分阶段来看,1978—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1991年3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为1.9%,1992—2000年为4.6%。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已连续二十多年位居全国之首。一、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特点1.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65元增加到2005年的6660元,绝对额增加了40.4倍,实际年均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特区建设指明了更加明确的道路。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牧区发展新框架已经形成。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4781元增长到2007年的5738元,年均增长9.6%。第一次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也由2005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8亿元,年均增长11.3%。2006年、2007年两年牧区基础设施投入7500万元,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篇大文章,三次产业之间、各次产业内部在城乡结构、地区结构、行业部门及产品、组织方式、所有制、投资来源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县城经济如何利用本地优势,面对市场进行调整?笔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对策,供商榷。 一、“九五”回顾 “九五”以来,永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88亿元,年均增长11%,实现了比1980年翻3番,人均翻两番半的目标,财政收入4299万元,年均增长13%,比1980年翻三番半,农民人均纯收入2542元,年均增长6.6%,职工工资收入6780元…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宁夏中宁县农民收入增速减慢,增收困难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10.5元,比上年增长2.1%,增长62.5元。在全区的位次由第七位滑落到第10位,在吴忠市由川区第四位下降到第五位。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时期,是青海省发展历程中的最好时期,这五年,时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全省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推进“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和“深化改革、创新体制”两大历史任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200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3.2亿元,年均增长12.0%,人均10043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年均增长20.9%。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3亿元,年均增长1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65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分别增长8.4%和5.5%。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5.2万人,减少农村牧区贫困人口77万人。“十五”时期是全省经济快速增长、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改善最明显、人民安居乐业、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