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股份制是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形式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主要形式,集中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  相似文献   

2.
林枚 《天津经济》1994,(5):21-23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中大中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较成熟的企业组织形式,参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总结我国股份制企业试点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制订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股份制的政策法规,特别是今年《公司法》的出台,使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初步有了政策依据和行为规范,到目前为止,历时9年的我国股份制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国股份制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国股份制试点企业已达3,800家,股份制作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已在市场经济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给国有企业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出较,绝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采取大中型企业搞股份制,小企业逐步转变为非国有的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区分行业,根椐企业实际情况,形成国有、部分国有、法人所有及混合所有等多种产权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4.
刘柏良 《浙江经济》1998,(10):22-23
至今年5月,我国已有股份制企业9500家,上市公司800家(其中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造而来的),股票总市值逾2万亿元,占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在短短的九年时间里,股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问题是在股份制公司达到如此规模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整体效益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却在逐年下滑。出现这样的背离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在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中,没有充分引入市场机制,产权改革不彻底,股票发行、公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三大难题试解鲁开垠一、产权结构安排问题企业改革到今天,加快产权制度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质在于改革所有制关系,改善所有制结构,股份制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的的理想途径,现代企业制度在实践中的试行和推广无疑从政策上对此加以...  相似文献   

6.
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要真正实现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还面临着产权界定.产权归属,产权人格化,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体制不顺和客观环境改善不适应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因此,本文试就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式及策略谈几点意见。一、在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上,积极推行公司制企业按照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运作。一是企业组织机构;对生产经营形式好,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把国有资产量化为国家股,并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和社会法人的资金入股,扩大…  相似文献   

7.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效应 近年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改革“大一统”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栾城县对部分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大胆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截止1995年6月末,全县已有117家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占企业总数的19.6%。其中,实行股份制的49家,拍卖租赁经营的63家,合资合作的5家。这些转制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2638万元;销售收入10114万元,利税73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3.2%、19%。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开展,国有企业公司化、股份化和小型企业国有民营已成定势.在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如何落实企业原有债务,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是金融改革与实际工作中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指把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经营国有资产,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它是把生产要素集合体推向市场,运用货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通过产权边界的重新界定和产权结构的调整,建立起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产权制度,从而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最终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现形式。该目标模式:首先,必须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逻辑要求。其次,应有广泛的现实背景支撑。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股份制这一现代资产组织形式是最为中肯的选择。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浙江和全国一样,股份制企业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快速增长,股份制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2002年底统计数字表明,浙江省国有、集体企业绝大部分已经改制,市县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2年底,全省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97.94%,其中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7.39%,城镇集体企业改制面达到  相似文献   

12.
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的思考●侯亚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大面积展开,各类所有制企业相继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因素,国有企业的“股份热”自然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热点和焦点。国有企业怎样实行...  相似文献   

13.
政策法规     
国家产权制度改革五步到位 据国家有关部门近日透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积累经验,逐步推进,从各方面为国有企业稳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创造条件。其中作为基础性环节和前提条件的产权制度改革,就五步到位: 一、适当加快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清产核资、资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有企业通过不断改制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经营管理能力已经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自身的“凤凰涅槃”中建立了“新国企”.今天的国有企业已非昔日的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行规范改制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大多数国有企业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改制面达到72.3%,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企业有43家,中央企业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已达373家,资产总额的54%、净资产的69%、营业收入的60%集中在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5.
苗红 《辽宁经济》2002,(1):36-36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激励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压力与动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力也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机。从创新的产权激励角度来看,我国企业的产权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就应进行相应的改革,有所创新,以适应技术创新对产权激励方面的需要。(一)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1)产权关系明晰化。国家以出资者身份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2)产权结构多元化。现代企业股权结构的特点是股…  相似文献   

16.
陈岗 《辽宁经济》2000,(8):19-19
从当前辽阳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看 ,国有企业改革已初步形成“三个共识”:第一 ,股权结构合理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基础。第二 ,经营者激励约束到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我认为在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辽阳市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应处理好“三个关系”,形成“三个突破”,做到“三个创新”。一、“三个关系”第一 ,是国有企业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和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关系。在企业资产转让中 ,应以产业结构调整 ,企业持续发展为第一取向 ,不能仅仅考虑一时价…  相似文献   

1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共识:国有企业搞的好不好,关键在于所有制改革。与此同时,对国有企业搞不好的原因有了一个具体的诊断;产权不明晰。因此,中国需要建立一种“谁的资产谁关心”的经济体制。于是,随着市场经济理论在改革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企业产权改革也开始公开亮相。作为一种新的产权组织形式,股份公司于1982年开始在中国粉墨登场,并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然而,时至今日,一批股份制公司纷纷“落马”,我们发现,股份制仍然不能“搞活国有企业”。而且象郑州亚细亚市场集团之类的企业,成在股份制,败也在股份制。实际上,中国的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从开始就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误区。 所有制与股份制改革的理论误区主要有: 1)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搞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而实际上,国有企业的“产权”很明晰;国家所  相似文献   

18.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和突破口,本文试图从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对产权制度改革方向进行新的思考。 国有企业17年改革中的产权变迁 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了17年的改革,几乎每一次改革都牵涉到产权关系的调整。从产权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几次调整: 第一次是1978年至1979年。  相似文献   

19.
珠海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启示录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挂在嘴边的话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国有企业改革伴随着特区发展的全过程,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就诞生在这里。但是,在经历了近20年的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等改革实践以后,由于没有触及企业产权制度这个敏感而又关键的环节,珠海人发现仍然跳不出传统国有企业管理的怪圈,管理手段落后,机制僵化,效益低下,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总好像长不大的孩子,离不开政府的怀抱和喂养…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是构造市场经济微观经济基础的好形式,但在实践中却面临难以操作的困难。在对辽宁2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调查时发现,股份制改造难就难在这些企业的资产过分集中,与股份制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基本要求发生冲突,许多地方领导、企业家对这种改制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以股份制形式构筑现代企业制度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搞大包干。搞资产承包,在定好上缴利税的前提下,留利于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否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质上是一个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国际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