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来福”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山西人酿醋有两千年的历史,而第一个创出老陈醋牌子的是史称“醋圣”的王来福。1990年我们就已经申请了“来福”这个商标,但一直没用重点使用。后来我们考虑山西醋企业这么多,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文化,那么来福公司最大的财富是什么?就是醋圣王来福。所以我就把王来福塑像搬了出来,把企业文化重点放在了对王来福的宣传上。  相似文献   

2.
A公司面临的问题,简单地讲,就是企业对“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进行了升级,但企业文化和运行体系却维持原状,由此带来了三者之间的不匹配,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用新的文化倡导和价值取向去驱动员工主动积极地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并用新的运行体系去保障新工作方式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黄鸣 《中国电子商务》2007,(10):I0024-I0026
杰克·韦尔奇在中国讲学的时候,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醒:“什么样的人企业坚决不能用?是有业绩、有能力,但不认同你公司的文化,也就是说和企业的价值观不同,这样的人坚决不能用,坚决不能在企业呆着,更不能说进入高层。”这句话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心结。认同企业的文化是选人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话非常发人深省:“什么样的人企业坚决不能用?是有业绩、有能力,但不认同你公司的文化,也就是说和企业的价值观不同,这样的人坚决不能用,坚决不能在企业呆着,更不用说进入高层。”这句话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心结。认同企业的文化是选人的首要条件。但是,文化认同了并不等于就执行漂亮了,我想很多老板跟我一样,都希望作出一个清楚的指令,无需过多解释,下属能知情达意,毫不走样去完成。这就是执行认知的  相似文献   

5.
张保振 《华商》2013,(6):74-74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可见规律,个性可见魅力。无论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多么丰富,都南“一体三翼”构成,即以企业的“人格”文化为“体”,以企业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翼”。  相似文献   

6.
陆君君 《商场现代化》2006,(12Z):321-322
随着民营企业队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日益壮大.其对企业文化的正确选择也日益迫切.而“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吸引了众多的民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成功驾御它而取得成功的.也有不能掌握而失败的.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家”文化的概念及功能就显得优为重要。本文首先全面解析了“家”文化的涵义,然后分析了其功能及弊端.最后给出正确利用“家”文化来发展民营企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故事承载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精神,是我们寻找的企业文化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8.
小企业创业就如运动员参加一场赛跑,起步就要找准“姿势”,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否则难于以最快速度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第一桶金,乃至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这里“姿势”的涵义很广,包括企业机制、体制、制度、文化等诸多管理层面,这些层面对于创业企业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小企业创业也应以“大管理”的思想去运作、经营  相似文献   

9.
刘贤方 《商界》2011,(10):52-54,56
中国人说“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一说法也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当我们长期地生活在某个文化中,就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丧失了文化的敏感性。只有跳出自己文化的圈子去观察,才会对自己的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哪儿?说到底,恐怕在于提高企业的品位、提升员工的素养。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重品质、品格与品行。企业文化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价值理念也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个“总开关”,它不仅反映一个企业立身处事的信念、倾向、主张与态度,而且对企业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企业的这种价值理念,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企业要奔向哪儿、目标是什么?员工要成为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愿景是什么?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只有企业品质好,才能经得起风吹浪打,耐得住时光磨砺。  相似文献   

11.
能否学会放弃是创新的最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正刚 《商界》2007,(12):103
并购企业其实不是并购它的产业而是并购它的人才。有一个衡量并购是否成功的方法就是看并购进来的公司有多少高管、人才留下来。目前,我们的数据是70%并购采的公司高管今天还留在思科。有什么窍门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我们选择一个公司不光看技术。如果文化差异很大,我们不会去并购。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靠想当然,它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不懂得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很容易建成“老板文化”、“表面文化”。本文以中关合资企业华阳恩赛有限公司(简称HN公司)为例,对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民营企业“家”文化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君君 《商场现代化》2006,(35):321-322
随着民营企业队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日益壮大,其对企业文化的正确选择也日益迫切,而“家”文化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吸引了众多的民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有成功驾御它而取得成功的,也有不能掌握而失败的,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家”文化的概念及功能就显得犹为重要。本文首先全面解析了“家”文化的涵义,然后分析了其功能及弊端,最后给出正确利用“家”文化来发展民营企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初蓓 《江苏商论》2003,(11):93-95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从培育企业文化入手进行管理,是企业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入手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打算,最好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也就是有的企业提出的“于远景上规划,于现实中培育”。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管理对象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其中人是掌握和使用其它生产要素的主体,是决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此,“以人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双向效忠”就是要求我们企业的管理用爱心和热心去感化他的下属,而我们的员工用更大的热情和真诚去效忠他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王吉舟 《新财富》2006,(1):112-116
通过收购扩张的中国啤酒企业都遇到了“好桃子有限”的问题,国内管理良好的啤酒厂不多,要做大就不能挑食,所以,他们吃到肚里的“桃子”好的少、烂的多,一旦消化不良,就难免落入并购陷阱。  相似文献   

17.
盘祺夫 《华商》2014,(7):78-79
我国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提高竞争力时,除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企业文化外,还有必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比如儒家“仁、义、信、和”、道家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等,都可以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18.
有了良好的组织意识和职业意识,素质再“低”的员工也会产生巨大的工作能量。任何企业都有文化,企业诞生之日就是企业文化启动之时;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每个企业都会形成特定的文化,只不过这些文化有优质和劣质之分。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同时,摒弃和消除那些劣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业绩考核”与“素质考评” 1.“业绩考核” 我们所说的“业绩”,并不只是指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取得的那些可以用经济指标衡量的业务实绩,而是泛指所有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或完成业务情况。其中有些“业绩”是无法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的。  相似文献   

20.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找到一个突破口,看哪家企业能给我们一个机会,但我们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买我们的发动机,让别人试用,哪怕用烂了退给我们都行,我们再将买机器的钱如数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