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喀斯特地貌的贵州山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产权演变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了林地产权制度(正式制度)安排和传统文化(非正式制度)在布依族地区森林资源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布依族村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度安排是制度的具体化,不同的制度、制度安排对人们的激励是不同的。合理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反,不同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毁损。在苗族地区,内在制度安排包括苗族文化、图腾崇拜等,它们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和自身的实施机制,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要促进苗族地区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应在充分尊重苗族文化等内在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包括产权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林地制度与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林地产权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安排)具有重要作用,一种好的产权制度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反,一种失效的产权制度则导致了人们对林木的毁损。尤其是林地使用权归农户后,林地使用权的稳定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如苗族文化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我们不仅要设计合理的林地产权制度,而且还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及其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金融制度缺失导致的农村经济主体融资能力低下,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主要在制度层面剖析了这些缺失因素,并从正式金融制度安排和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补偿这些制度缺失的一些对策建议,以期解决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这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成功率不高,其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强调正式制度变迁,忽视非正式制度嵌入,变迁形式比较僵硬化,忽视环境复杂性.本文结合本土环境特征,深入剖析影响制度变迁效率的各种根源,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吴盈  邓连喜 《农村经济》2004,(11):68-70
本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结合供销合作社近几年产权制度变革的实际发展,对其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与供给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制度非均衡状态和潜在利润希冀所形成的制度需求,将诱致其进行制度变迁,实现从产权界定混少不了到清晰化,产权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但由于现存制度安排,不同集团的利益选择,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其实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7.
我国林业经济体制转型的现实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玉林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2):166-169,172
分析了当前我国林业制度安排上存在与“社会办林业”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⑴在林地与森林资源产权界定上存在着不严密与不完整;⑵林地和森林资源产权主体虚置、权能不清;⑶森林资源产权的“委托-代理”关系制度扭曲,同时缺乏约束机制;⑷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安排与执行过程中存在缺陷;⑸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标准、使用管理等方面制度安排不科学等问题。研究认为,要保障我国社会办林业战略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对我国的林业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分析的框架体系内,使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经济生活,交易费用理论为制度的需求与供给提供了理论支持。我国农业引入FD I可以从多方面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变迁,传统的农业产业组织的低效率的制度安排激发了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标的各农业产业组织主体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本文分析了FD I如何通过其制度变迁效应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的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变迁,以期为我国加强农业利用外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首军 《南方农村》2011,27(3):37-42
“城中村”是制度意义上的农村.“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现象,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城中村”存续的系列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相关制度安排的创新设计。笔者认为:形成“城中村”问题的制度因素主要在于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土地产权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化解“城中村”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打破传统制度的路径依赖.促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苗族文化与森林资源保护——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对苗族文化进行了介绍,结合贵州苗族的实例,具体从农耕文化、居住文化和宗教观念等方面探讨苗族文化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并指出尊重与保护苗族的传统文化,将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贵州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冲击下,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集体林产权制度分析——安排、变迁与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49年以后,我国集体林产权制度发生了多次变迁,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并讨论了与集体林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政策。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产权制度是发展林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前提,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需要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产权的明确与清晰是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尤其是林业产权制度变迁要充分考虑到林业生产的特征,力戒产权制度变迁的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12.
程玥  朱冬亮 《林业经济》2012,(8):13-17,40
调查发现:正式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安排存在信息不对称、抵押林权处置难、借贷成本与风险大、非生产性借贷居多和林业部门寻租等主要问题。而民间借贷吸纳本土知识,能够解决正式制度安排的上述缺陷,但这一非正式制度安排却由于金融规制不健全、地域性局限、政策性约束等不足,实际处于"地下"运作状态,导致农民无论向信用社,还是通过民间渠道借贷都会受到诸多限制。鉴于本土知识和林权抵押贷款的密切关系,应把本土知识与民间借贷机制包容到已有政策中,以充分发挥制度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制度变迁理论,并应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关系原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原理以及制度变迁的成本和收益方法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要使天然林保护工程得到彻底贯彻实施不仅需要在政治思想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而且必须对受损失的人进行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4.
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做法;阐述选择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环境必须有利于林地资源保护、林地资源质量提高、林地集约利用、理顺林地收益分配关系、保障制度效益最大化;指出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中承包期限与林权证有效期、林地利用与森林生态保护、林地流转价格、取消林业税费后的管理、限额采伐制度等五个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完善林地法律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处理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落实林业经营权,推进使用权再次流转,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促进林地可持续利用等福建林地可持续利用应该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成本—制度收益的制度绩效分析方法,引入斯密德的状态、结构、绩效(SSP)分析范式,对中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绩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制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得出:森林限额采伐制度的成本大于收益,制度设计与目标产生了背离。建议对生态公益林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管治,而对商品林逐步取消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推进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中国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现状;指出监督机构和人员缺乏,监督体系不健全,信息机制不活,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地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错位等中国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缺陷;提出中国进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地区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改革的设想;建议对中国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改革的制度进行调整:首先要进一步明确监督系统的职能定位,其次要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与监督机构、人员的定额配备指导制度,同时要进一步严格执行资源林政岗位主要负责人上管一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广东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林业"三定"时期"均山"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的基础上,从林改制度设计与政策适应性调整的角度,对广东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与高度概括,充分肯定了广东对集体山林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具体做法,指出了林改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分析了广东集体林"合作共有"的产权模式,并针对提高林改工作的绩效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权抵押贷款作为农村产权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双重创新,不仅可以盘活森林资源,也可为林业发展提供融通资金。现有林权抵押贷款模式仅适合林业企业和林业大户,针对中小林农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尚未在理论上进行过系统研究。基于此,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相关理论,探索适合中小林农的"订单林业+企业担保"的林权抵押贷款新模式,并对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