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爽  张达 《东北之窗》2011,(21):64-65
如果说常亚青是学院派,那么于日新则是实战派。于日新是獐子岛海参经销商,由于长年和海参打交道,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为了教记者鉴别海参,他不惜"血本",买来劣质海参,现场演示、讲解优劣海参的差别,他的认真与责任心着实让记者感动。为了不辜负于日新的一番苦心,请随记者一起好好学习他总结的一套望闻问切的海参鉴别方法吧。  相似文献   

2.
吴爽 《东北之窗》2011,(21):63-63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海参的需求快速增长,海参行业的乐观投资回报,引得大量资本进入海参养殖产业,目前全国海参市场总产值已达到230亿元,海参的价格以每年10%—25%的幅度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3.
孙刚 《东北之窗》2015,(1):73-74
每年进入冬季,大连海参就好卖了,吃海参增强免疫力,冬天感冒少,也是我们大连人的共识。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海参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海参的分布及生活环境海参分布在我国的多个海域,仅中国南海就产有30余种,以西沙群岛居多;温带海区则以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为主。野生海参栖息的海区大都水深13—15米,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  相似文献   

4.
海参自古便名列海味八珍之首,国人食用海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其食用方法却基本没有大的改变。21世纪初,大连好参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功地生产出中国第一支海参口服液。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海参营养精华吸收率提升至95%,达到传统食用方法的6倍以上,从而给海参食用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苍喆 《东北之窗》2012,(21):100-101
2012年初,一个对海参行业不甚了解的年轻人。毅然放弃了如火如荼的建筑产业,义无反顾地杀进了大连海参领域。在短短的几个月间。成功打造出“东参岛”海参品牌,并得到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孙维杰。就是这个“传奇”的缔造者,带领着“东参岛”海参品牌引爆了大连市场。虽然进入海参行业较晚。但是纯粉胶囊、淡干海参、海参酒等系列产品,已经挤进了大连海参一线品牌之列,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从不专业到最专业。孙维杰笑称:“这一路走过来。客观上不坎坷,主观上很忐忑。”  相似文献   

6.
苍喆 《东北之窗》2014,(21):96-96
正近两年,海参行业刮起了一阵"蓝帽"风潮。海参胶囊必须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国食健字"标志,即"蓝帽"标志。海参胶囊不再是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而是必须符合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管理法律法规。市场上"食字号"海参胶囊即将被淘汰,只保留"健字号"海参胶囊。2013年10月28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大连众立生物有限公司通过保健食品认定,戴上了"小蓝帽"。  相似文献   

7.
海参自古被列为“海中八珍”之一.有“海中人参”的美誉。据研究,海参特别是北方刺海参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特点,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医用价值。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海参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价格不断上涨,南此带动了海参养殖热的兴起。  相似文献   

8.
海参     
尹浩洋 《走向世界》2013,(36):56-57
<正>1989年我代表烟台到济南参加"山东省忆十年话改革"演讲比赛时,给母校山东师范大学的老师捎去了一斤海参。想不到的是,两年后我再到老师家里去的时候,她竟然把海参还给我了:她和全家人都不知道怎样吃它们:"我们谁也不会摆弄这些干干的硬硬的带刺的小棒棒"!现在的人们再不会闹这样的笑话了:谁不知道烟台的海参是中国最好的海参!著名的长岛"威哥海参"和养马岛的名贵"白刺参"已经卖到了1万元1公斤了呢!  相似文献   

9.
提起大连的海参品牌,"壮元海"是凭借自身实力而著称的。它依托最适合海参生长的长海县天然海洋资源优势,依托品牌的信誉、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扩大。"壮元海"创始人孙刚,更是业界一位资深人士。从海参养殖起步,他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在大连建起了自己的海珍品养殖、加工生产基地和销售旗舰店,在全国还设立了数十个加盟店和销售专柜,从无到有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海参品牌——"壮元海"。  相似文献   

10.
宋梓宣 《东北之窗》2008,(19):80-80
"原本以为传统的泡、煮、炒、拌、炖等吃海参的方法才是正确的,但通过此次参观,我才真正了解了海参的吃法,以往的吃法是极不科学的。"在一次由"好参柏"组织的生产厂区参观活动中,一位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看海参、二看原料、三看营养、四看作用、五看功能、最终看吸收。"实践证明,好参柏海参口服液(胶囊)服用后营养吸收率达95%以上,而传统的海参食用方法吸收率仅为15%。  相似文献   

11.
宋梓宣 《东北之窗》2008,(17):79-79
"原本以为传统的泡、煮、炒、拌、炖等吃海参的方法才是正确的,但通过此次参观,我才真正了解了海参的吃法,以往的吃法是极不科学的。"在一次由"好参柏"组织的生产厂区参观活动中,一位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看海参、二看原料、三看营养、四看作用、五看功能、最终看吸收。"实践证明,好参柏海参口服液(胶囊)服用后营养吸收率达95%以上,而传统的海参食用方法吸收率仅为15%。  相似文献   

12.
宋梓宣 《东北之窗》2008,(20):79-79
"原本以为传统的泡、煮、炒、拌、炖等吃海参的方法才是正确的,但通过此次参观,我才真正了解了海参的吃法,以往的吃法是极不科学的。"在一次由"好参柏"组织的生产厂区参观活动中,一位消费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一看海参、二看原料、三看营养、四看作用、五看功能、最终看吸收。"实践证明,好参柏海参口服液(胶囊)服用后营养吸收率达95%以上,而传统的海参食用方法吸收率仅为15%。  相似文献   

13.
物以硒为贵     
《东北之窗》2013,(3):60-60
东参生物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是集海参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海参原料产自遥远的南太平洋水域,其滋补功效可以与野生人参相媲美。这种海参体内含有50多种天然活性营养成分,被人们称为"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含量高达每千克1900微克,属于真正的富硒海参;有机钙含量高达每千克19000毫克,是普通海参钙含量的5.3倍;蛋白质含量高达60.8%以上,高出其他海参近20个百分点。此外,还含有十分丰富的有机锌元素、氨基酸,以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原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大连众多海参企业中,大连众立生物有限公司则显得有些"非主流",因为众立生物所生产的海参产品,其原料不是大连本地的辽参,而是来自遥远南太平洋的海参,这在群雄逐鹿的大连海参产业中,确实显得有些"非主流"。要想解开这其中的疑问,就得从张卫东董事长发现"墨玉参"谈起。  相似文献   

15.
宋梓宣 《东北之窗》2008,(18):79-79
据大连市海参商会不完全统计,2007年大连海参产量达到2.5万吨,年产值50亿元,海参养殖、加工、销售企业和从业人员明显增加,成为大连水产的一支生力军。面对大连海参产量的持续增长以及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清代中国与南洋间的海参贸易为个案 ,探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区域市场拓展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揭示了海参贸易与这一时期南海海域发展变化着的贸易格局间的密切关系 :包括海参在内的华人传统食品的贸易 ,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维系着这一时期该区域华商贸易网络的内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肖立志 《东北之窗》2014,(20):24-25
正大连是"辽参"的主产地,大连人爱吃海参,更吃出了一个名气远播的海参产业,名牌海参应运而生,由孙刚一手打造的"壮元海",就是其中的代表。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素有"东北第一渔村"的美誉。这里远离大陆,生态环境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尤其盛产优质刺参,是辽参源产地核心区。天然海洋牧场孕育的高品质长海海参  相似文献   

18.
王振东是大连环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虽说年纪不大,却是海参行业的一位老兵。13岁起便利用业余时间在海边贩卖海参,靠自己的能力赚取学费、生活费直至读完大学。毕业后他自主创业。从最初在大连开设第一家长海县海参专卖店,到突破传统营销模式打造多功能的海参超级卖场——环岛海参城,十多年里,王振东一直在行业的前沿摸爬滚打。他的创业生涯。对于今天渴望成功的年轻人来说,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爽  张达  王华 《东北之窗》2011,(21):60-63
大连海参闻名遐迩。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口的增多,不懂海参的"新大连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窗》2013,(15):62-62
大连众立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海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海参制品研发生产为主,其海参原料产自遥远的南太平洋水域,纯天然、无污染,富硒、高钙,其滋补功效可以与野生人参相媲美。这种海参体内含有50多种天然活性营养成分,被称为"抗癌之王"的硒元素含量高达每千克1900微克,属于真正的富硒海参;有机钙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