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语言迁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汉语对英语语音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并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音素、音位、音调以及连续和节奏等层面详细分析母语迁移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对世界上的其它语言有着巨大的影响。由于历史上英汉两种语言的频繁接触,语言借用成为一种自然现象。汉语借用英语词汇有几种情况,汉语还会将借用过来的英语词汇稍加修饰改动以使其符合汉语规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复杂性,英语借词进入汉语词汇时会有一些改变,即为汉化。  相似文献   

3.
形似与神似是英汉翻译中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种种差异使得在大多情况下,形似和神似不可两全。神似则更重于形似。该文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形式转换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汉语表现手法,使译文与原文达到神似的境地。  相似文献   

4.
陈一莎 《企业家天地》2011,(11):120-121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介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不同,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加些词使译文通顺.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用英语写作或者将英汉两种语言互译的语言转换过程中,在遣词造句方面必然要遇到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义关系问题,这就是英汉语义对应关系。笔者认为,英语和汉语在语义上有三种对应关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缺乏对应。本文拟对此三种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主题结构在表现方式、出现频率、生成规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语言特征是英语主语显著、汉语主题显著。把握两种语言主题结构的作用和特征,坚持不同的语法本体观,尊重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和语言现实,排除相互之间语法概念和语法规范的干扰,可以进一步识别、确立和完备汉语自身的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Lockoff.G&M.Johnson的认知体验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与“狗”有关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多表贬义,而英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多表褒义,这是由英汉体验的民族差别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在两种语言的互译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语音、节奏和韵律、文字、构词法、句法等方面;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翻译的地区差异,以及文体层次方面的异同.虽然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但还是有许多共同点,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可以加深对两种语言的认识,学会如何在两种语言中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9.
文章视谐音为独立修辞格。谐音修辞广泛存在于汉语语言之中,汉语姓名中亦存在有趣的谐音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差异,谐音修辞之翻译中的意义损失不可避免。文章以《汉语拼音方案》下汉语姓名英译为例,探讨谐音修辞之可译限度。  相似文献   

10.
双关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英语与汉语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文化。谐音修辞是双关语中的一种。因此本文通过英汉谐音修辞的对比,来探究其反映的英汉不同的民族文化,以促进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与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差异,本文从主谓语的关系、词序、语句衔接手段三个方面分析了英汉的句法结构差异。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引起英汉句法差异的原因。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英汉的差异现象,防止学生对汉语母语进行负迁移。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有着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的不同。本文从两种语言的单句句法入手,以汉语语法为基准点,分析了这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特点,也分析了英语语法的类似特点,并着力比照英汉单句句法的这一难点,以为初学者者释疑。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决定了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不同思维模式,汉语是主观意向性的,英语是客观对象性的。在英语和汉语的互译中只有遵循他们各自的思维模式特征,才能更好地做好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着从语音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并运用语言迁移理论来探讨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如何在英语学习中避免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干扰而充分利用其正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英语语音学习。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英语的区别之一是汉语有量词这一独立词类,而英语中没有。文章根据汉语中对量词采取的名量、动量、形量三分法,从数量词组的结构及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数量范畴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英语和汉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其表现形式多样,喻意含蓄深刻。在英汉翻译中,正确理解比喻尤为重要。本文从分析英汉两种语言比喻中明喻和暗喻的形象异同入手,探讨英语比喻的理解及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7.
词汇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汉语和英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收了众多借词。这些英汉语借词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词汇,影响了英汉语言文化。同时,我们也看到英汉借词在数量、范围和所反映出的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常见借词的比较,分析英汉借词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探索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中译本中肯定一否定之转换策略对比研究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均有肯定句和否定句。英语在表达否定概念时,无论是在词汇、语法还是语言逻辑等方面,与汉语都有很大差异。英汉翻译时需要经常变换原文的表达形式,以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并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9.
虽然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对声音的模拟却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两种语言各自的不同特征,又呈现出许多不同点。英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都是有其语音理据的,从这个角度进行对比,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就语言而言,公约和法律文本通常采用的是很高地位的语体,因为公约和法律文本要表述的是一种社会约定的语义关系,因此具有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和语外释义空间小的特点,这使语义具有同一性和严密性。英语的这种严密性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上的严密的层次性,而汉语则表现在话语结构层次严密性上,翻译中为了避免的“欧式汉语”或“汉式英语”,就必须兼顾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区别,不能只从一个单一的层面,比如句法结构或话语结构单一层面追求语言间的转换。此外还可应用信息结构来考察和调整译文,以求达到两种语言的语篇或句子在语义和语体结构上的“综合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