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一次沙尘暴的发生,阐述影响我国的沙尘源地,产生的原因,路径,危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一次沙尘暴的发生,阐述影响我国的沙尘源地,产生的原因,路径,危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沙尘暴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发生既是一种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表现。本文根据我国西部地表植被向恶性方向发展、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增长、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因地制宜提出了五条对策①实行综合治理;②加强沙尘暴的科学研究;③建立健全法规;④增加投资力度;⑤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国部分地区连续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而且与往年相比,发生时间提前,频次增加,程度加重,影响范围已扩大到长江流域。这次除了人类无法改变的气候因素外,最根本原因是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荒漠化,形成沙尘暴天气。至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是指一国经济在经济发展规律作用下发生的阶段性转变。二战后日本经济发生过两次常态性变化,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高速增长新常态和7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低速增长新常态。日本在应对经济常态性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训。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日本有诸多相似性。总结日本发生的两次常态性变化过程及主要应对策略;结合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日本应对经济新常态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治沙尘暴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沙尘暴防治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认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沙尘暴的形成、危害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制定防治沙尘暴的思路和措施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沙尘暴的形成、危害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在长期指导防沙治沙实践的基础上,对沙尘暴治理具有新的认识,进行预防和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沙尘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治沙尘暴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沙尘暴防治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认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沙尘暴的形成、危害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制定防治沙尘暴的思路和措施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沙尘暴的形成、危害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在长期指导防沙治沙实践的基础上,对沙尘暴治理具有新的认识,进行预防和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沙尘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沙尘暴是人类破坏了植被引起的。在治沙中,经历着一场从“人定胜沙”到“人退沙退”的治沙策略改变。如今“沙尘暴”的卷土重来,使人们看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基本成因 ,指出人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沙尘暴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提出相关对策 ,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和保障产权、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 ,以及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编辑你好:我叫马云涛,出生于70年代,现在在西安工作。我正处在迷茫的边缘,不经意间看到了贵刊,就被这个杂志吸引了,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到西安已经呆了有10年时间,从最初的推销员干到拥有自己的公司,但在经历过一次风浪后又变的什么都没有了。我是做药品辅料生意的,诚恳的说我  相似文献   

11.
不带伤的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带来的可观  相似文献   

12.
看完电影《1942》,我认为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信息:别忘了那段历史,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该片说的是一段发生在1942年,河南3000万民众食不裹腹、集体"逃荒"的往事.在那个"饥饿"的年代,卖自己、卖家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件发生在我们并不远去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逃荒,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15岁之前,我生活在河南农村.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我,没赶上逃荒.自打记事那天起,我就知道耕种者有其田,过着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以说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不曾品尝过饥饿的滋味.  相似文献   

13.
汪幸福 《新智慧》2008,(3):I0006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与英帝国主义发生过两次“鸦片战争”,但很少有人知道19世纪中叶,中英还打过一场“樟脑战争”。  相似文献   

14.
国家意志是春秋战国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科学技术发展高潮,是出现在国家分裂、政局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这在历史和政治背景方而,与发生后几次科技发展高潮的秦汉、唐宋等年代形成强烈的反差。认为国家意志是春秋战国时期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的30年代,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著名的论争。这场论争主要发生在当时聚集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文人之间。现在,我们回顾往昔,把这场南北对峙的局面称为“京派”、“海派”之争。主要是由两地的文学观的分歧和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引发的。本篇文章主要就是探寻这场论争的背景、发生原因及过程。希望能对几十年前的那场持续近两年的论争再次进行近距离的了解,并从中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背景 (一)政治上的缓和意识形态对立因素的淡化,是地区经济合作的先决条件。在东北亚地区,既有和平共处、良好交往的历史渊源,也有过领土纠纷,战争迭起的痛苦回忆。战后,东北亚因其战略位置而成为东西方争夺世界霸权的桥头堡。在这里,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纵横交错,是当代世界各种政治、经济矛盾的缩影。从50年代至60年代,这里重兵云集,局势紧张,由于冷战和对抗使经济合作完全不可想象。进入8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由对抗走向对话,成为世界潮流。中苏关系正常化,日苏关系的缓合,中日邦交正常化,中韩建交以及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稳定。这样,就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7.
韩国创业投资的现状 1.韩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周期 虽然韩国股市过去15年的K线图中显示了重大的波动,但是除了在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有过一次暴跌以外,其底部还是在不断抬高的;其组合投资的市场换手率由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IT业泡沫的破灭,从每  相似文献   

18.
福利经济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福利事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人们的重视,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福利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阿瑟.塞西尔.庇古,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使西方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大的发展时期,而向效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的回归趋势,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美国有7.69亿人次乘坐飞机——比20年前增长了72%。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基于雷达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就没有过大改动,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由于大部分雷达系统每4秒才"描述"一次飞机情况,在繁忙的机场,控制人员为了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而且在60~70年代还出现过两次逆城市化运.动,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错过了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与电子时代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