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团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是中国历史上"古今隐逸之宗".在东晋浔阳的田野上,诗人的田园情结得到了无尽的释放.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他写作的田园诗与他所生活的农村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亲自躬耕的生活经验不无关系,正是在这种生活体验中,才有了陶诗和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杨燕丽 《魅力中国》2010,(19):177-177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歌的开创者,他写作的田园诗与他所生活的农村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亲自躬耕的生活经验不无关系,正是在这种生活体验中,才有了陶诗和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丁晨晨 《魅力中国》2010,(6):262-262
陶渊明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位很特别的诗人,对后代的影响已不仅仅是能用重要来概括的了,他已经成为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寄托,他的诗歌也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家园。之所以陶渊明有这些特殊的意义,因而他的诗歌也一直流传了下来。但在流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陶渊明的诗歌在不同的时代的接受也不同。本文试从宋、辽、金、元时代来探讨陶渊明诗歌歌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5.
鱼文化的产生非常久远,鱼在中国文化中影响也非常广泛。发展到魏晋时代鱼文化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本文仅从魏晋诗歌的角度对鱼文化进行分析。魏晋诗歌中的鱼文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鱼成为自由的"代言人",文人们用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用鱼代表百姓、贤者、人才,鱼跃于渊比喻国泰民安、人才得到重视,相反鱼儿失水则表示百姓生活痛苦、贤者怀才不遇;用鱼象征爱情,双鱼象征恩爱的夫妻、情投意合的恋人,同时还发展出用鱼传递思念,鱼成为信使并发展出"鱼雁传书"的典故,这一典故影响了以后许多诗词曲的创作;另外鱼是灵物,它能变化、通灵,在宗教和民俗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红岩 《中国经贸》2010,(4):117-117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后人文人模仿,借鉴。魏晋时期,曹操其四言诗对《诗经》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的借鉴,陶渊明诗歌形式到题材对《诗经》都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诗经》对曹操、陶渊明及其创作在文学史上巨大成就的获得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诗歌意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象征着他一生中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 ,构建了向往“人的自然化”的审美境界 ,从中体现其追求真朴的自然哲学观。同时 ,陶渊明也夹锐地指出 ,在异化的社会中 ,知识分子如何寻求属于自己特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诗坛巨星,他摆脱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继承传统诗歌的优秀形式。汲取田园诗歌的独特风格,并加以创新。他推崇“自然与人类相分离”的自然观。他的诗歌词语来自民众,经他加工提炼被赋予新的色彩。他的诗作形式简洁,寓意深长。  相似文献   

9.
王维的田园诗虽不如山水诗数量多,但更能体现其人生志趣。在他的田园世界中,我们不难发现陶渊明的影子,但王维的"五柳"情结颇为复杂,即赏其趣,又异其志,同时,王维对于"隐逸"的人生选择有着特殊的态度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合理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尊重劳动,大力彰显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努力使其实现体面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11.
蔡报银 《老区建设》2008,(21):34-35
1700年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寄予人类理想的美好社会,伟大领袖毛泽东豪情万丈:“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沧海桑田,诗人乌托邦的构想如今在桑梓已变成了现实。面阳山下,溪流淙淙,桃花夹岸,落英缤纷,屋舍俨然,相交相通,山峦叠翠稻花香。  相似文献   

12.
<正>2000年,美的集团首次实现了"百亿"跨越,而对于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来说,这才是美的大跨越的开始,他开始带领美的向千亿征程迈进。他给美的制定的成长路径是——以并购完成家电产业相关多元化,进行纵向整合,使美的成为全家电企业,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整体利润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金代著名学者赵秉文对李白、杜甫诗词的接受传播.在赵秉文眼中,李白的诗歌呈现出浪漫瑰奇、富丽堂皇的大气磅礴之势,但是这种磅礴之势多以一气呵成的情感壮阔取胜,所以李白的诗歌情胜于理,峻峭成为李白的一大艺术特色;赵秉文认为杜甫是诗歌的集大成者,他遵循诗风的写实精神,崇尚魏晋风骨,开以文入诗,以文入词的先河.赵秉文是将李杜二人并举的,充分肯定他们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4.
菊是陶渊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之一,具有多重象征蕴藉意义.陶渊明诗歌作品对菊花情有独钟,突出体现了以“芳菊耀秋华”为代表的高洁操守意象,以“采菊东篱下”为代表的隐逸脱俗意象和以“菊制解颓龄”为代表的长寿永恒意象.  相似文献   

15.
曾卓《有赠》一辑诗歌体现了曾卓诗歌主情的特点和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体现了诗歌反映真实,映射社会,表达内心真实轨迹的创作特征。也让人们感悟到在文化荒漠化的时代里,真正的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生活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期 ,深受时代风气的浸染 ,致力于个性自由和人生自然的追求 ,把玄学“委运任化”的哲学思想付诸人生实践。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使陶渊明对待仕和隐、生和死表现出淡泊、旷达的态度 ,对待贫富穷达有豁达的认识与理解 ,启迪着陶渊明于诗歌创作中形成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可以说是知己之言。陶诗的美就在于真,也就是自然。“陶诗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如风吹水,自成纹理。”抱朴含真,质性自然,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基调,也是我们探讨他诗歌风格的一把钥匙。 一、“物我同一”的自然美 陶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有“遇境成趣,趣境两忘”的特点。表面看来,陶诗描绘的形象仿佛随手拾来的平常景物,  相似文献   

1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整体上看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讨论美和美学的著作,但在著作中马克思以人类生产实践为中心。以认识"美的规律"为基础,以满足"两个尺度"为出发点,较为全面的阐释了人类劳动创造美及美的本质等多方面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形成有着曲折的过程。“质性自然”的个性使他在实现儒家传统人生价值观的道路上,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一步步走入田园。然而,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内心并未真正平静过。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困惑和人生道路探索的躬行中,陶渊明完成了对儒道两种传统理想人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墨子作为平民阶层的代表,平民的视角成就了他思想的高度,他提出了兼爱无别充满平民色彩的政治观点。兼爱思想体现了小农生产者对当时现状改善的强烈的愿望。虽然墨子所构想的社会理念没有被当时的统治阶层所采纳,但是它对我们现代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调和作用。而兼爱思想中所暗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挖掘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