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吉祥  雷利国 《发展》2014,(9):56-58
正本文以六盘山连片特困区靖远县为例,对县域金融服务六盘山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服务六盘山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的措施建议。一、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现状国家实施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扶贫开发战略以来,靖远县金融机构牢固树立金融"大扶贫"的工作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大力提升金融服务品质,稳步推进普惠式包容性金融发展,加大金融对产业扶贫与开发式扶贫工  相似文献   

2.
正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离不开优势高效产业的支撑。特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扶的是根本。谋划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科学发展,打牢贫困地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基础,是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一、抓好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产业扶贫是增加贫困户收入减少贫困人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老区建设》2012,(17):20
扶贫开发是是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颁发为标志,拉开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序幕。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实施新一轮扶贫攻坚为契机,深刻领会中央决策精神,创新扶贫模式,在全国率先推出"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方式(即每个县有一个省级领导定点扶贫,一个有实力的部门帮助扶贫,一个重点企业参与扶贫,每年省财政拨付一千万资金专项扶贫,并且连续安排10年),着力推进38个国定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县的永新,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针,以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主战场,以"三不愁、两保障"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水木  邵猷芬 《老区建设》2013,(17):17-17
2013年9月17日,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西省推出扶贫开发新思路新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实施好帮扶到户脱贫、移民扶贫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六大扶贫攻坚工程,以全力确保江西省38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与全省全国人民同步共享全面小康生活。帮扶到户脱贫工程。创新扶贫举措,实现扶贫开发方式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通过精准扶持,帮扶到户,力争到2018年,全省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100万户贫困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提前实现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扶贫到户,是实现新时期精准化扶贫的主要途径。湖南省洞口县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这个政策平台,打破原有"打卡到户"的方式,通过以"龙头企业+试点村+农户"的模式进行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产业扶贫到户试点。一、试点、背景1.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新扶贫开发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因地制宜进行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  相似文献   

7.
<正>"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在扶贫开发政策上做出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扶贫开发体制机制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是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通过用财政扶贫资金抵押担保,撬动金融部门成倍放大资金规模,发放扶贫贷款,使更多贫困人口受益,覆盖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
正贫困地区要"拔穷根"、"换穷业",必须"输血"与"造血"并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然而由于金融是经济的血液,而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贷款难、贷款贵一直是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所面临的一道"坎",堪称制约扶贫开发特别是产业扶贫的突出瓶颈。贷款难,关键是农民很难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担忧风险控制。贷款贵,最直接的表现是农村贷款利率远高于城市,农民利息负担重。如何破解这道"坎",江西探索并提出"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也就是在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实施以来,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推出了"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模式,把社会扶贫工作推向了新水平。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作为鹿心社省长联系瑞金市的"四个一"组合式扶贫中的配套单位,该公司充分发挥扶贫功能,以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做好各项帮扶工作,全力支持瑞金经济发展。一、深入贯彻落实"四个一"组合式扶贫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定点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10年)》(以下简称《新纲要》)将"旅游扶贫"的慨念写人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水平较高的开发式扶贫新阶段如何开展旅游扶贫,让旅游成为扶贫开发的新举措,加快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武川县以普惠金融为关键点,紧紧围绕"准"、"实"、"活"、"细"四字诀,大力推广基础金融服务,不断探索适应地方特点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县域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客观地看,也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扶贫开发时间紧、任务重以及贫困程度深等大背景下,亟需在今后扶贫工作中予以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在服务武川县全面脱贫中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12.
《老区建设》2015,(1):4
北京12月24日电24日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为推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2015年我国将实施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干部驻村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十项工程。在职业教育培训工程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一年以上劳动预备制培训时,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贵州省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扶贫开发工作最难的省份之一。文章结合贵州精准扶贫的实践,深入诠释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系统梳理贵州产业、教育、科技和文化等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从精准扶贫在贵州的成功实践中总结贵州精准扶贫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推进新时代贵州精准扶贫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老区建设》2012,(15):19
上饶市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认真总结今年前七个月的扶贫和移民工作,对存在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扶贫"民生工程"、水库移民稳定等重点工作做出部署。上饶市制定了《上饶市贯彻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  相似文献   

15.
资金约束一直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掣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工作,明确提出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支持水平。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尚未形成广覆盖、可持续、多层次、梯度化、低成本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文章建立了普惠制金融扶贫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普惠制金融的内涵以及普惠制金融扶贫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扶贫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打赢消除贫困的攻坚战。一、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中国政府始终以此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正式启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后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17.
财政扶贫资金是扶贫资金的主要来源,科学管理和规范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是扶贫开发丁作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资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关于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的精神,严格执行省市扶贫和财政部门有关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报帐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付敏 《中国西部》2013,(10):40-43
新阶段扶贫开发是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综合性扶贫,标准和要求更高,任务更加艰巨。2013年,四川全年争取扶持农村扶贫对象126.49万人,实施整村推进604个,在"四大片区"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49个,完成劳务培训6万人,实施"彝家新寨"建设251个村、2.21万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已经有快40年的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了"多元协同扶贫体系";瞄准机制不断改良精确,从"区域瞄准"到"精准"扶贫效果更显著;构建多层扶贫政策机制。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创建科学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体制,健全贫困户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估体系,全力推进农村扶贫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和顺 《北方经济》2014,(11):64-65
正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十分困难。目前,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深水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必须创新工作机制。近年来,广东省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建立了新机制,形成了新制度,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广东省扶贫开发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