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学燕 《全国商情》2009,(16):140-141
芭芭拉·金索沃是美国70年代以后的畅销书作家,她的作品深入普通女性的生活,揭示了她们在男权社会诸多不平等中艰难的自我成长的历程.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解读她的代表作小说<柴藤>中的泰勒·格雷亚等主要女性人物,揭示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反抗传统束缚的心声和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关注的是作品中对女性意识、女性生存状态、女性发展等方面的描写、提炼。《马商的女儿》是英国作家劳伦斯所创作的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论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玛贝尔进行分析,展现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3.
在《天真时代》中,华顿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玫,亚伦,和阿切尔。她为我们揭露了女性生存的艰难。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人物塑造,并从中探究华顿女性主义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面,从而我们对女性主义文学有更客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一项名为"2002年度中华文学人物"的评选中,池莉获得了"人气最旺的作家"称号,可见喜欢她的作品的读者群还是相当之大的。作为新写实主义的得力作家,她从女性的视角写出了她所处的地方风俗、人文文化、人土特色。论文借以对其创作阶段的分析,来探索其作品中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的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与运动深刻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女性主义运动拓展到文化领域后造就了一批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和翻译家。丁玲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具有女性意识,最早认识到女性命运,树立自觉性别眼光的作家。笔者认为,丁玲在其早期创作的日记体裁的小说《莎菲女士日记》中所透露出的大胆的女性意识主要是借助于她创作的语言风格。本文从原作及其英译本的语言风格角度入手列举原作与译作的若干例子来解读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英国当代女性作家费·维尔登的小说创作从未脱离过父权社会的现实,她笔下所创作的"邪恶"女性形象成为后现代主义现实生活中的缩影与超越。进入21世纪后,维尔登通过女性书写诙谐而幽默地揭露出女性视角下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所创造的女性人物以邪恶幽默的态度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7.
多丽丝·莱辛与爱丽丝·沃克是英美两国大师级的作家,莱辛以她独到的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探索了女性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自我成长,其中那些极富独立精神,具有坚强意志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深刻。而沃克由于具有既是黑人又是女人的双重身份,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把追求种族平等与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莱辛与沃克都怀有深深的非洲情愫,在多部作品中表达了浓浓的非洲情怀。这两位作家在刻画妇女形象时都表现出了博爱的人文情怀,在对女性争取自由,追求独立的自我,重构自我的价值方面投入了浓墨重彩。虽然两位作家都拒绝被贴上"女权主义者"的标签,但是二人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都是女性主义的力作,都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电影《阿凡达》以其丰富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从诸多方面进行研究的可能。在女性主义视角下,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影片中两性权力关系的构建及女性优越特质的体现。不论导演是否刻意为之,影片都通过女性在男权文化语境中独特的生命体验向观众展示了女性超凡的品行气质和人格魅力。本文将分析影片中的五位重要女性人物,通过比较她们同男性人物的差别和抗衡来凸显女性独特而高贵的品质。作者认为《阿凡达》带有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是对女性及女性特质的赞歌。  相似文献   

9.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家,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她是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造性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本文对伍尔芙的生平进行了介绍,并对意识流小说理论及伍尔荚的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被称作是“女性经验的史诗作家”.本文运用兰瑟的女性主义叙事学方法,分析了作品如何通过叙事声音中的作者型声音、个人型声音和集体型声音发出女性的声音以及对建构女性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作为坚守民间写作立场的作家,迟子建更衷情于"小人物",她的目光始终投注在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乡民和蓬门荜户的市井百姓身上。她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土壤滋养出来的,是作家贴近平民生活、用爱与同情浇灌的艺术形象。这些"小人物"总是和他们的生存环境紧密相依,绝没有超越环境的性情与行为,这使得他们与各自的环境如同骨与肉一样生长在一起,甚至显得不是那么鲜明,却又正是无数面目模糊、"无足轻重"的底层人物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12.
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始终艰难地徘徊在革命情意结和“五四”情意结、革命者和女性知识者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其间有寸喜的收获,也有苦涩的教训,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所呈现出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样性,集中体现了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革命知识者的追求、困惑和历史宿命以及他们在被纳入新的文化、政治秩序时与新体制之间的碰撞、抵牾并最终融入的复杂过程,这对于我们反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深入认识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思潮的变革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字本身具有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美学因素不断地作用于主体(即书写者),使主体产生一种审美感受,人们在书写实践中慢慢地从实用到追求装饰,运用各种夸张、变形的手法,由此产生了独步世界的汉字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4.
哲理小说创作的特点是 :作家调动小说的一切要素 ,都是为了使小说人物完成对人生的深层哲理感悟 ;而哲学小说与哲理小说不同 ,作家调动小说的一切要素 ,完全是为了让人物来传达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特立独行的女作家陈染用自己如水的文字对传统的男性进行重新解读。在陈染的笔下,男性在与女性相对照中显得更加弱化和符号化,不仅如此,作者还写出了在现代一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社会里女性寻找彼岸那种心灵本真的裸露,而作者对这两方面都是采用文字和意象的异化和虚无的陌生化手法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从写作学的意义上看,《人间笔记》用足了写作技巧,尤其是在写人抒情、绘景抒情、移情入景和白描等方面十分有特色。建立在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之上的抒情,张扬了人的道德化价值,这正是《人间笔记》能够撼人心魄的因由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其在中国进行文化建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并针对其当下的困境提出了建构性别写作的理论构想,以求从美学高度对女性身体写作的方向作出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大多数作品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由此读者便忽略了池莉的女性观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表现。笔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了池莉作品涵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意识和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性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0.
在曾经的创作中,迟子建对人性之善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偏颇的程度,某些方面削弱了小说应有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活的磨砺给作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之经验,更是感之痛彻,这种现实的深刻认知悄然影响了她的创作,在《酒鬼的鱼鹰》与《零作坊》中,风格的转变已然呈现。然而,虽然作家的眼睛早已看穿了严寒、阴霾,也有狂风恶雨,但她并没有让猥琐、丑陋、罪恶、绝望占领她的文字世界。在寒凉甚至绝望时,她依然试图把恶俗的世界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