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郑宏伟 《北方经贸》2014,(5):101+103-101,103
物权优先于债权,担保物权具有优先受偿性是物权法的一项法则,然而由于破产立法目标的转变,担保物权在破产法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担保物权受到诸多限制。我国破产立法起步较晚,对担保物权优先性的限制的规定尚存在诸多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由于对物权和物权的保护认识不足,很多学者在研究物权的保护制度中过分集中于物权权请求权,也引了一些不必要的讨论,如"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笔者主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物权请求权项下的各种请求权形态;认可恢复原状请求权在物权保护制度中的独立地位;否认就物权的保护方法作"物权保护方法"和"债权保护方法"之区分。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物权这一概念随着环境资源保护法和物权法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国的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主要存在所有权虚化和抽象化、使用权物权化程度不高、土地资源使用权未得到切实保障等问题。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相关建议,对于我国自然资源权属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蒋晓云 《中国市场》2011,(44):144-145
从具体案例出发,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将物权行为有因性、物权行为无因性、物权变动无因性与善意取得制度联系起来,并力图使两者达到协调。在承认物权行为有因性的前提下,要辅之以善意取得制度;在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前提下,要辅之以债权侵权制度,同样也离不开善意取得制度的辅助;在"物权变动无因性"的前提下,则无适用善意取得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孙健 《中国市场》2007,(27):71-73
法律效率是实行法律所产生的有益的社会效果与法律的全部社会效果的之比值同法律成本之比,成本愈小,效率愈高。物权公示制度是提高物权变动法律效率的有效途径。物权公示制度的缺乏,导致了物权变动紊乱,同时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效率低下。经济分析方法表明,物权公示制度可以使物权交易中存在的外部性内在化,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物权法律制度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张月利 《商》2015,(3):206-207
我国法律对交易安全的维护实质上是确定一种稳定的物权状态,包括物权动的安全和静的安全。物权的静的安全是通过物权公示原则进行维护的,动产为占有,不动产为登记,而动的安全则是通过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保障。我国立法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因而善意取得制度担负起保障动的物权安全的重任。善意取得制度起源于罗马法中为保护非法律行为条件下第三人的正当利益而设的理论和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逐渐演变成一切物权变动条件下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物权的定义在物权法草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关系到物权体系的构建及规范功能的发挥。但物权法草案及其建议稿对物权定义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物权的定义首先应厘定物权定义要素的内涵,并依据学说和定义性法条的不同意旨,斟定物权的法条定义。  相似文献   

8.
物权行为无因性是由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提出来的。首先,阐述物权行为的独立性、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其次,讨论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功能价值以及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最后,比较各国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的不同立法态度,从物权行为无因性之相对化中来弱化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模式下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申请程序、审查方式、登记簿的编制以及错误登记赔偿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每种不动产登记制度模式都仅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但绝非简单的一一对应。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属瑞士式的权利登记制,这决定我国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应采债权形式主义。立法者如欲改变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就须对不动产登记制度做相应调整、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吴庆 《华商》2008,(14):111-111
知识产权与物权同属于民事权力范畴,都是绝对权,具有法定性、排他性的特点,同时这两种权利也存在着较多的区别。区分知识产权和物权这两种权利,有利于建立适合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担保物权善意取得的构造机理包括体系机理、理论机理、价值机理、要件机理和效力机理,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它涉及民法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衡量。善意取得适用于动产所有权领域,但是否适用于担保物权领域,各国立法规定不一,学界亦存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2.
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的通常做法,是国际法学新的发展趋势;公证制度的预防纠纷功能和优势可以弥补我国现行不动产行政登记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我国在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是可行性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前引入公证制度也符合意思自治原则及我国现实国情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商》2013,(6):150-150,147
诞生于罗马法时代的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律制度的建构基础,也是当今各主要大陆法系国家物权立法的首要原则。理论和实践证明,物权法定原则对于我国物权制度体系的稳定和财产归属利用关系的明晰至关重要。我国应坚持这一基本原则,以此建立健全稳定的物权流转机制和安全体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物权制度是我国制定的重要经济法律制度。物权制度不仅决定物权法的具体规则,而且也影响企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会计学界应当从有利于资产确认与计量的角度出发,参与物权制度以寻求会计上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物权具有优先效力.通说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不独指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即物权人凭其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优先享受权利的资格,亦指在各物权人内部,成立在先的物权优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公平的理念和公共政策的需要,物权相互间的优先原则,以及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都存在着不少的例外.这些规定见之于《破产法》、《海商法》等单行法中.物权优先为原则,但是作为例外,债权可优先于物权;而在债权中,法律规定某些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如职工工资的优先受偿权.在讨论物权优先原则的时候,就必然地涉及到优先原则的例外.这些例外规定使得我国物权的优先效力或者说是优先权的内容极其复杂.一般认为,优先权包括物权优先权和债权优先权.而优先权的内容又囊括了物权优先原则的例外情形.笔者结合物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探讨优先权的若干问题和优先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从物权法中解读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飞 《现代商业》2007,(23):273-273,272
物权具有优先效力。通说认为,物权的优先效力不独指物权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即物权人凭其直接支配标的物而优先享受权利的资格,亦指在各物权人内部,成立在先的物权优先于成立在后的物权。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公平的理念和公共政策的需要,物权相互间的优先原则,以及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都存在着不少的例外。这些规定见之于《破产法》、《海商法》等单行法中。物权优先为原则,但是作为例外,债权可优先于物权;而在债权中,法律规定某些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如职工工资的优先受偿权。在讨论物权优先原则的时候,就必然地涉及到优先原则的例外。这些例外规定使得我国物权的优先效力或者说是优先权的内容极其复杂。一般认为,优先权包括物权优先权和债权优先权。而优先权的内容又囊括了物权优先原则的例外情形。笔者结合物权法中的有关规定,探讨优先权的若干问题和优先原则在物权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关于房屋租赁权的立法规定既承认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又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其物权效力的优先性,即“买卖不破租赁”,导致在实践中存在利用此规则侵害所有权利益的问题:本文从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入手,将其归入物权范畴,从而将公示制度引入租赁权,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规定,是对我国担保物权制度进行全面修正、完善和创新而形成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王永超 《商》2014,(22):57-57
《物权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定性为用益物权,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承包经营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权性质的承包经营权。本文分析了承包经营权物权化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的实施,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也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的自然资源物权制度还很不完善,<物权法>对资源物权也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操作性.以<物权法>为指针,完善资源物权制度,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