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就1998年度基层供销社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剖析,不仅发现了一些经营管理上的问题,而且深切感到基层社仍处于内外挑战的困难时期。冲出"沼泽地",实现供销社的振兴和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状——困境之中的希望和亮点近年来,我县基层供销社遇到了多渠道竞争、购销资金紧缺、历史经济包袱沉重、企业大面积亏损等内外交困的严峻挑战,多数基层社处于"吃饭难"、"经营难"、"发展难"的窘境,但基层社职工历尽艰辛,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不断强化对"三农"的服务,使基层供销社逐步摆脱困境,步入了振兴与发展轨道。实施"改"字工程,困难企业出现转轨。1999年初,由一名县社副主任带队,到个别亏损严重的农场供销社,重点进驻"解剖",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九农场供销社的3个分销店、一个摊组、  相似文献   

2.
一、供销社企业效益的回顾从总体上看,"七五"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改革取得了"恢复三性"、实现"五个突破"、"六个发展"的效果。进入"七五"末期,特别是1990年以后,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是几个基层社、市县公司的效益滑坡,逐渐地变为多数企业的效益滑坡。并由几个企业的亏损变为多数企业亏损,由多数企业亏损变为一个县、一个市,经济包袱越背越重。时至今日,有些地市县供销社亏损有增无减,不合理的结算资金居高不下,资产负债率过高,经营资金短缺,服务功能下降,个别企业已经影响到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40多年来,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了政府及农民的肯定。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供销社在发展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包袱沉重。其中包括政策性亏损、政府行为造成的亏损、利息、税收负矩过重、包袱利息滚动等因素。二是资金严重紧缺。供销社没有项目贷款规模,有的用流动资金搞经营服务设施建设,原有贷款资金沉淀,使本来紧缺的流动资金更加紧缺。三是企业负担过重。供销社系老企业,离退休人员比重大,有些基层社现有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达1∶1。四是税负不合理。按现有税制赢利企业交  相似文献   

4.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实现为农服务办社宗旨的基本环节,也是农民最关注的焦点。全国总社提出,1996年是"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年",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各级供销社尤其是县(市)联合社应当积极响应全国总社的号召,大力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把解决基层社的问题作为深化改革的突出重点和当务之急,下大力切实抓出成效,力争平原地区三年、山区五年,基本解决基层社亏损问题,使基层供销社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我们霸州市供销合作社有17个基层供销社。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管理求效益,开拓经营求发展,大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995年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10680万元,实现利税10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42%,其中胜芳供销社在95年全省基层社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名列第二。96年1-8月份,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8241万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税71.7万元,同比增长12.6%。目前,除东段供销社外已基本上消灭了亏损社。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子建设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搞好基层社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一把手",是加强基层社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基层社班子建设上,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以效益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做到有为则有位,无  相似文献   

6.
基层社在整个供销社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既是整个供销社的根基,也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与农村、农业,农民密不可分。毫无疑义,离开基层社的振兴,就失去了整个供销社存在的意义。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要以基层社为重点,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使供销合作社真正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基层社陷入了困境:经营萎缩,效益下滑,亏损增加,包袱沉重,服务功能减退,有1/3的社难以维继,有的甚至已资不抵债,1/3的步履艰难,蹒跚前进,1/3的虽属是较好的,但其中多数也后劲不足,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市各级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文件的下发,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改革热情,使基层社建设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多种原因,基层供销社面临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主要表现在实力薄弱,活力不足,包袱沉重,经济效益不佳,为农服务观念淡薄。截止1995年9月底,全市有亏损基层供销社97个,占基层供销社总数的34%,亏损金额达306万元。这种状况,不仅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很不适应,而且危及到供销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尽快  相似文献   

8.
如何把供销社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基层社的改组、改造,使之发展壮大,是当前供销社改革的重要任务。因为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的基础和阵地,基层社的改革、改组、改造成功与否,不仅是供销社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且是供销社能否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标志。怎样使基层社振兴与发展?本文就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改造现有的基层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基层供销社的现状与问题长期以来,基层供销社作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担负着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收购两大重要任务。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基层供销社对于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销社一统一天下的市场已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销社原有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员多,包袱重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改革十几年来,虽然基层供销社也进行过多种形式的改革,如联销计酬、经营承包、流动资产转移、租赁经营等。但由于深层次的矛盾得不到解决,虽然遏制住了继续亏损的局面,但由于体制不顺,特别是在当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社步履艰难,甚至有的已难以为继,处于破产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探索基层社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基层供销社的情况是,经济活跃,效益较好,企业蒸蒸日上的占1/3;能够维持经营,或者勉强度日的1/3;亏损严重,难以为继的也有1/3。不少地方的基层社好的是少数,多数很困难。基层社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只有少数发展,多数困难重重、危机四伏,这是值得人们沉思的。不仅供销合作社的干部职工需要考虑,而且指导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有关领导人士也应当考虑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与对基层社改革的基本理论、或基本指导思想不明确有关。一、要不要合作社,要不要供销合作社现在不少人的兴奋点是发展个体经济、发展私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指出: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直接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和实现为农服务宗旨的基本环节。基层社办得好不好,对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关系重大,也是农民关注的焦点。因此,必须花大力量把基层社建设好。如何把基层社建设好,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现状分析,总结经验,查找教训,理清问题。提出一些浅见。一、现状分析与启示唐山市基层供销社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有经验也有教训,可以说是在困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从全市93个基层社的综合情况看,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能够与经济形势的发展相适应,在综合改革中巩固发展壮大的基层供销社占三分之一。这批基层社改革深入,为农服务扎实,经营范围扩大,盈利水平较高,基本没有或有少许经济包袱,有较  相似文献   

11.
纵观供销社的发展史,供销社企业的效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七五"计划以前,是供销社企业效益稳步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供销社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既无较大的发展步伐,也未出现过大面积亏损。第二阶段是"七五"期间,是供销社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时期。供销社企业改革从"恢复三性"开始,逐步实施了推行五项改革措施,实现了六个突破的效果,企业效益逐年上升,曾连续几年超历史最好水平。第三阶段是"八五"初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供销社出现企业效益滑坡,开始由少数企业滑坡发展到多数企业滑坡,从少数企业亏损发展到全县供销社系统亏损,在低谷中越陷越深,经济包袱越来越重,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服务功能下降,直接影响到部分供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供销社特别是基层社经营艰难,亏损严重,并引起一些连锁反应,如支农实力削弱,职工思想不稳定等,使其发展下去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一、基层供销杜的困境及成因基层供销社目前的困境主要是经营萎缩,效益滑坡,超负荷运行。农副产品货紧价扬购销困难,工业品销售疲软,流动资金死滞沉淀。对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必须客观、公正、科学、全面地进行分析。从客观上分析,一是国家放开流通,百业竞争,千家开店,供销社的主渠道地位削弱。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基层社自有资金不足,经营服务设施简陋。三是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利息过  相似文献   

13.
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处在这样的县域,供销社的经营环境并不优越。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全县12个基层社经营萎缩,业务萧条,亏损严重。截止1995年底,全县只有2个基层社盈利,3个保本,7个亏损,年亏损额达50多万元。不仅严重影响着支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而且还严重危及到供销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个问题突出地摆在县联社的重要议事日程上。1996年以来,县联社乘"基层社建设年"这一东风,决心把基层社扭亏增盈工作当作影响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主攻方向,倾注大部精力,强化工作措施,多方具体帮助,全力扭转基层社的亏损局面,促进经营效益的好转,通过一系  相似文献   

14.
进入90年代后,随着城乡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由长期的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向来以服务为坐标,靠政策、按计划经营的基层供销社,被蜂拥而至的多成份竞争对手所困惑。同时由于自身旧传统、旧观念、旧作风的根深蒂固和沉重的历史经济包袱,加之人才、资金、管理等诸方面的先天不足而深陷逆境。短短几年间,已越半数基层社濒临亏损。目前基层社正处于"山穷水尽"与"柳暗花明"的关键阶段。一、主要难题(一)人才匮乏。基层社地处农村,条件比较艰苦,其收入和福利均低于城市,造成大量人才外流,加之近几年城区市场大规模扩建,先后从基层社抽调了一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基层供销社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困难,其中尤以贫困地区的基层供销社为甚。目前,在约占基层社总数1/3的危困基层社中,位于贫困地区的基层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除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种种不适应外,贫瘠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农村经济,群众购买力的低下,也是造成贫困地区基层社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层社是供销社大厦的基石,基层社不能"脱贫",供销社的基础不稳。基层社是实践办社宗旨,实行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基层社本身危困则难以担当起助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史重任。应该看到,贫困地区基层社的振兴,不仅关系到供销社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实现,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因此,贫困地区基层社的振兴是农村整个脱贫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助农脱贫中实现自身的振兴,又是贫困地区供销社必须的一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黄骅市供销社会议室里,上级颁赠的锦旗丛中,连续两年“无亏损基层社”锦旗,使我们顿感振奋。作为供销社系统的基础、为农服务的第一线,连续数年无亏损,何愁供销社不兴!再细打问,全市供销社系统俱是改革不停,业绩不凡。在基本甩掉历史“包袱”之后,2000年实现利润102.6万元,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许多供销社利润滑坡,处于相当困难的情况下,黄骅市供销社缘何冲风破浪,稳步发展,旧貌换新颜?关键是他们狠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广平县供销社为积极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把基层社建设作为重点,采取"抓牢一块、发展一块、放开一块"的措施,下大力抓基层社供应站、棉站、零售店,激发了基层社活力。1-7月份,12个基层社完成年利润计划都在70%以上,其中有三个基层社实现利润占全年计划80%以上。一、以供应站为重点,站稳脚跟谋发展。供应站是基层供销社服务、经营的主要力量。基层社主任担任站长,选调精兵良将组成一支精干的经营队伍,主要担负农资、碘盐供应任务和系列化服务工作,制定了  相似文献   

18.
廊坊市供销社系统基层工作会议是在省社和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召开的。中心议题是响应全国总社提出的开展"基层社建设年"活动的号召,通过经验交流、座谈讨论,研究搞好基层社工作的措施,为全市供销社的全面振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根据市社党组研究的精神,下面我就全市基层社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当前任务,以及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全市基层社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为"三农"服务功能与企业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中央〔95〕5号文件指出,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直接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和实现为农服务宗旨的基本环节。基层社办得好不好,  相似文献   

19.
1993年莘县基层供销社曾一度下放乡镇管理,1996年7月根据中央5号和省委19号文件精神,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确立了"调整建制,理顺体制,建好班子,搞活机制,选好路子,政策启动"的总体改革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1997年1-9月份,全县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额8846万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税31万元,同比增加192万元;有8处中心社盈利,2处亏损(1996年同期只有1处盈利,9处亏损)。莘县基层社缘何取得如此成效?一、加强领导,深化改革深化改革之前,莘县按行政区划设置了21处基层供销社,由于经营意识陈旧,加之管理不严,大都服务功能弱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包袱大、负担重、效益低已成为供销社的顽症,而税赋高、资金紧又使供销社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此困难形势下,供销社如何生存和发展,永清县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复苏之路,这就是实施"内方外圆"战略,搞活供销经济。内方——深化内部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永清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3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6个,他们也曾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效益最好的1984年利税曾达到500多万元。1989年以来,由于市场疲软,棉花减产,企业后劲不足等原因,销售、利润几项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潜亏包袱越来越重。到1993年底企业仅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2800万元,而银行贷款高达6000万元,有潜亏包袱4660万元,30个企业中有26个亏损,1993年亏损额达249万元,全系统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新组建的县社领导班子没有吓倒,他们首先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全系统重新焕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