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1998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效应 应当说,中央银行自1998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调整利率、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及开展窗口指导等,其目标非常明确,即扩大信贷,扩大货币供应量,进而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抑制通货紧缩,推动经济进一步复苏.但其政策效应却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5.
6.
1998年,中央银行实施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稳定货币、拉动内需、支持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地域上的差异性,影响着货币政策运行的状态和效果.货币政策在贫困地区的运行和传导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客观存在的矛盾,找准在不同条件下执行货币政策的切入点,更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确保一方金融平安,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自2007年7月底以来,“次级债风波”给美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一系列震荡性连锁反应。追根溯源,美国房地产市场.信贷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美国经济内部的潜在风险是深层次原因,“次级债风波”作为一根导火索让全部风险组合有了在相互传染中集体释放的机会。受此影响,预计美国短期和中期经济增长将放缓,美联储也有望转向“稳健趋松”的货币政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4.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件)更是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支持,本主要是对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工具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罗纲 《中国外汇》2009,(17):44-45
2009年年中之际,中国经济数据所发出的信号仍然模糊不清。对于货币政策效果和经济复苏力度的判断存在着重大分歧。从图1有关物价、国内零售消费品总额和出口的增长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情况顶多只能用低位企稳来形容,明显的复苏还没有出现。上半年7.1%的GDP增长数字距离年初8%的目标似乎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17.
许进 《上海会计》1998,(3):34-35
近两年来,我国银行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停办保值储蓄,这对我国经济金融将产生一定影响。但笔者认为:对我国利率的作用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第一,我国再贴现率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由于我国实施再贴现政策的几个前提条件尚未具备:一是在金融领域尚未以票据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梁斯 《新金融》2020,(1):19-25
2019年8月,央行启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贷款端"利率并轨"工作正式完成。本文回顾了我国LPR的历史沿革、新LPR报价机制及理论逻辑,同时介绍了美国、日本等经济体LPR的发展情况、特点及经验,分析了我国LPR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展望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国出现的社会商品供大于求和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趋势,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为了增强扩大内需的力度,国家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这一主要手段的同时,努力发挥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及时调整信贷策略,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也是十分重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选择陈浪南,汤大杰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中介目标是实现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调控更具弹性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达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