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食品因其特殊的风味和营养而风靡世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椒酱是中国传统辣椒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乳酸菌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纯种发酵辣椒酱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辣椒酱发酵过程中菌种的筛选、辣椒的选择、加工工艺和发酵条件等方面,阐述了乳酸菌在辣椒酱发酵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菌种组成、发酵条件和加工工艺等对辣椒酱口味、质量和安全的影响,为乳酸菌在辣椒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菌种诱变、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以及产物提取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存在的问题,并对蛹虫草液体深层发酵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福寿仙多糖壹号菌种是我公司保健产品的工程菌种之一。该菌株属猴头茵,是从野生食用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担子菌,经公司研发部多年对该菌种的驯化,得出一株多糖转化率高且能稳定遗传的菌株。猴头菌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猴头菇多糖,大量的医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猴头菇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生理功能。本文主要研究该菌株的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福寿仙多糖壹号菌种固态发酵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多糖转化率,从而使产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发酵酒精产生异丙醇的原因及规律及与乙醇分离的可能性,进而找到减少或排除酒精中异丙醇的工艺途径.[方法]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发酵酒精生产中不同发酵条件(菌种、时间)、不同原料以及成品管道内的异丙醇含量进行了跟踪,探讨了异丙醇/乙醇分离可能性.[结果]不同菌种、不同发酵时间未见异丙醇产生量发生变化;粮谷类和农副产品原料(发醇)未产生异丙醇,薯类原料则因不同产地而产生的异丙醇量不同;常规蒸馏后排废液中未检出异丙醇.[结论]异丙醇的产生量与发酵菌种、时间无关,与原料种类、即薯类原料及其种植地有关;常规蒸馏工艺不能排除酒精中的异丙醇.  相似文献   

5.
《糖烟酒周刊》2007,(24):122-122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提取多种优质白酒菌种.应用独创的自然深层发酵技术酿造出即“好喝又有营养”的“元一牌”中国金酒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投入产业化生产。此生产工艺流程实质是原始“酒类”诞生时的自然酿造方法.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定向选择“菌种”,以东北大米为主料加上玉米、糯米、小米、高梁等原料,人工控制原料配比、温度、用水量、环境等条件生产的。现在,“元一牌”中国金酒已经批量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明酱油酿造工业的不同、多菌种制曲与多菌种发酵中的菌种种类及其在酱油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多菌种酿造酱油技术进行补充,以期为酱油酿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影响牛奶啤酒生产过程的因素及控制措施。(1)原料奶前处理步骤的影响因素:微生物、原料乳抗生素。控制措施: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小样快速发酵检测抗生素。(2)配料过程的影响因素:原料乳配料过程发生浑浊、悬浮、异味及沉淀等现象。控制措施:控制好配料比例,避免微生物污染。(3)发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菌种的扩繁和接种、发酵条件、微生物。控制措施:选育优良菌种,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4)灌装、包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温度和压力不合适,导致杀菌不彻底,影响产品保质期。控制措施:调整灌装温度和压力,控制杀菌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加工番茄为原料,模拟工业生产工艺制备番茄汁,添加从酸奶中分离鉴定所得菌种,驯化制成复合发酵剂,研究优化发酵番茄汁的加工工艺。发酵菌种鉴定结果为植物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价法优化获得了制备发酵番茄汁的最佳工艺:白砂糖添加量10%、发酵时间14 h、发酵剂添加量1‰、发酵温度37%,发酵终点PH值3.96。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伊犁哈萨克传统熏马肠在自然发酵方式下微生物的主要组成和变化规律,对于在发酵过程中一些主要的菌类,如霉菌、酵母菌等,都做了分离培养计数。结果表明,各菌种的生长都呈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乳酸菌、微球菌、葡萄球菌为优势菌。上述菌种对熏马肠的成熟和风味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熏马肠发酵菌种的进一步筛选以及安全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L-乳酸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原料玉米糖水品质和发酵菌种性能是影响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制糖和发酵工艺整合优化,选育高性能L-乳酸菌种,并进行发酵过程调控,既能有效提升玉米原料利用率,又能实现乳酸高效发酵,提升L-乳酸光学纯度。本文对玉米原料发酵生产L-乳酸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分析,期望能为后续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牛奶、银耳汁、枸杞果肉为原料对银耳枸杞酸奶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银耳汁、枸杞果肉、蔗糖和原液菌种量对搅拌型银耳枸杞酸奶品质口感的影响。研究得出最佳配方为:银耳汁添加量5%,枸杞果肉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6%,原液菌种添加量3%,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营养丰富,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油菜蜂花粉、酢浆草为原料,采用酶解破壁技术处理油菜蜂花粉,经绢布过滤得到花粉浆液,果胶酶水解处理酢浆草,离心过滤得到酢浆草浆液。用蜂蜜调节糖浓度,用葡萄酒酵母、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和专用酿酒高活性干酵母3种菌种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蜂花粉酢浆草保健酒的最佳酿制工艺。结果表明,后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初始糖度24%,SO_2添加量为110 mg·L~(-1),菌种为葡萄酒酵母,油菜蜂花粉浆液与酢浆草浆液的配比为1.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公司对发酵生产菌种制备室的质量管理,为制药企业菌种制备室的管理提供工作恩路,提升菌种制备的无菌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市售豆浆为原料,本文研究了豆浆蛋白浓度、豆浆灭菌方式、菌种比例在发酵过程中对产品风味与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豆浆蛋白浓度为4%时发酵状态最好,豆浆的灭菌方式最好是采用85℃蒸汽灭菌30 min;发酵过程中采用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和乳酸乳脂链球菌4种菌,这4种菌最佳的配比为1∶1∶1∶1,蔗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6 h。在此条件下发酵的凝固型豆乳发酵质地光滑细腻,有浓郁的豆香味和丰富的发酵酸香味。  相似文献   

15.
以莲藕为研究对象,以菌种配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为理化指标,监测发酵过程中功能活性成分变化,并进行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腐乳的概述、种类、前发酵菌种及腐乳白坯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发酵型腐乳及全豆腐乳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应将研究方向转向后期发酵或在腐乳发酵过程中分离其他新型菌株;对全豆腐乳应进行多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营养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方法公开号 CN 1345706A 公开日 2002.4.24申请人 刘根奇摘要本发明有关全营养生物有机肥及其加工工艺。其生产原料为含水为60wt%~65wt%的人、畜、禽粪混合物,并经置入光合菌群、乳酸菌群及酵母群经发酵而制成。其工艺过程包括原料混合、调整含水量、拌入菌种、发酵、筛选、低温烘干、包装,上述发酵时间4~6天,发酵温度20~60℃,烘干温度40~60℃。本发明采用广泛使用的菌种,可利用人的粪便,发酵时间仅为4~6天。  相似文献   

18.
研究沙棘添加量、篇糖添加量、菌种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沙棘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酸奶的各参数取值范围为沙棘10%~15%,蔗糖8~10%,菌种4%~5%,发酵时间5~6h;沙棘酸奶维生素C含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补料分批发酵在谷氨酸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添加青霉素的工艺产酸较高,10m^3发酵罐中“7338”菌种产酸最高达8.33%,“S9114”菌种最高产酸达9.89%,但有风量大的缺点,中后期补糖试验中“S9114”菌种在10m^3发酵罐中最高产酸达8.89%,在75m^3发酵罐中最高产酸为9.50%,根据味精行业现状,中后期补糖是值得推广的工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消费者对乳品消费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发酵乳为代表的功能性乳品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事实.益生菌的研究依然是全球乳业科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含有益生菌的乳品新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本文对含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四株菌种的复合菌种发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佃生元的选择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以期对该类产品的生产起到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