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贡、赋、税,历来的研究注重于汉代以后,对先秦时期的研究很不充分,又往往与后世的概念相混淆。所用史料,大都以《周礼》为主,很少能说明贡赋税各自的源流衍变。因此,对这一课题作一集中的系统的探讨,是有必要的。贡、赋、税三者,起源有先后,性质各不同。贡是某种共同体向管辖它的统治者或集团  相似文献   

2.
王萌 《北方经济》2010,(19):84-86
现行资源税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资源租、税、费错位是其中主要问题之一.以费代租、名税实租、以费挤税,资源租、税、费征收错位.互为替代.混淆了各自的征收性质和目的,都同化为国家取得收入的工具.资源税保护资源、减少外部性的目的得不到有效体现.本文试从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三种权利着手,对资源租、税、费各自作用的空间进行了定位.  相似文献   

3.
丛屹  张岩 《天津经济》2008,(2):65-68
物业税的开征,涉及房地产收益分配关系的规范与调整,即对现有房地产“租、税、费”范畴的规范与调整。“租、税、费”三个经济范畴在理论上区别是明显的,但在我国的实践中,以税代租、以费代税、以费挤税的现象却非常普遍,限制和削弱了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租、税、费”体系混乱,税收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皖南,特别是徽州外销茶叶为中心,考察了晚清(1840—1911年)外销茶税的征收过程。文章以学界有关中国古代茶税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研究重心由传统转为近代,由综合转向局部,聚焦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皖南茶税征收的政策管控和利益博弈的动态演化,试图勾勒出近代皖南茶税征收管理的独特性,以深化对晚清社会变迁背景下清廷税收管理能力嬗变过程的理解。文章首先利用官员奏折、日记、徽州文书、地方志及家谱等资料,对咸同兵燹以来皖南外销茶税由课转捐、由户部负责转为“督臣派员抽收”的特殊格局予以整体梳理。同时以曾国藩改革皖南茶税征收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章程颁行、捐厘分征等举措。  相似文献   

5.
曹魏时期的田租 ,《三国志》、《晋书》、《通典》均作每亩四升。这一租额 ,在众多的论著中 ,无批判、无怀疑地被引用 ,并被作为展开曹操政权的性质、两汉魏晋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等问题探讨的重要依据 ,而且还成了西晋占田、课田以及租调制度研究的出发点之一。对此贺昌群、周国林曾提出过疑议。本文在介绍周国林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从汉代租赋制度的弊病、东汉时期的租赋改革动向以及曹操实行租调制的目的等方面 ,对周国林的见解作一些补充和修正 ,论证“收租亩四斗”说的可能性。而最终目的则是想通过对曹魏租调制的探讨 ,来寻找中国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转型的轨迹  相似文献   

6.
我国房地产税计税依据的选择必须立足国情并进行系统论证。从公平性、可评估性、管理易度、政治接受性、经济效率、收入生产率六个方面分析和比较以市场价值、年租价值、面积作为我国房地产税计税依据的适合性表明,年租价值在公平性、政治接受性、收入生产率方面适合性最高;面积在可评估性、管理易度方面适合性最高。通过综合考察认为,我国应选择以年租价值、而不是以市场价值作为房地产税的计税依据。  相似文献   

7.
赋税是支撑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秦汉赋税,主要有两类,一是土地税,按田地亩数征收,如田租、刍稿税等;二是户税,为人头税,按户征收,如户赋、户刍等。  相似文献   

8.
经过一条鞭法之后的一系列赋役改革,清代前期苏南地区形成了总书、图差、里书构成的三级税粮催征体系。这一组织体系负责编纂赋役册籍,掌握有关赋役制度的知识,实际上主导着州县层级的田赋征收。这种制度运行成为地方政治的核心议题,也蕴含着一系列社会矛盾。太平天国运动中,战争造成了税粮催征体系的人员死亡与册籍流散,也刺激了社会矛盾的爆发,苏南的税粮催征组织陷入瘫痪。太平天国战后,李鸿章、冯桂芬等人推动减赋,随后丁日昌主政期间,着力于恢复地方社会秩序。这一过程中,税粮催征体系日渐活跃,重建赋役册籍,重新吸纳战前的赋役制度知识,成为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特征。由税粮催征体系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重新成为地方政治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之一 中国古代税收历史脉络 夏、商、周(西周)三代的三种赋税形态,史称"贡"、"助"、"彻".尽管形式上各有不同,但总的税率大致都是十分之一,即所谓"什一而税".夏之贡近似于定额课征形式;商之助和周之彻,均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前者为劳役课征形式,后者为劳役向实物课征的过渡形式.共同的特点是:税率低,贡赋并重,租税合一.它反映了在国家出现的早期阶段,实行分封制政体,税收的初级形态,也反映了税收从自下而上的自愿形式向自上而下的强制形式的演化过程.三代时期的"工商食官"、"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到了西周后期,有了"关市之征",即有了初始的商税.  相似文献   

10.
周世民 《西部大开发》2009,(12):110-110
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大多重比兴轻赋,而钟嵘在《诗品》中对赋的含义提出了新的解说,丰富了赋的内涵。明确指出了赋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既突出了诗歌的审美特征,又强调了赋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归乡     
王武子 《中国高新区》2013,(12):200-200
一 阔别家乡卅余载,心为口役少回还。故友飘零山依旧,荒村萧索水税然、,小犬陌生对客吠,童稚不枳顾自玩。老邻寒暄连声叹,李家伢仔鬓亦斑。  相似文献   

12.
王志强 《特区经济》2009,(7):265-267
寻租通常是被认为是企业及相关的利益集团为了追求超过机会成本的收益或是为了保持现有的利益不将被减少而进行的行为;创租和抽租也一般被看作是由于政治家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某些行业进行一定的干预,政治家为谋求自身利益的活动。本文主要是站在不同行业的角度上,先后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寻租机制以及不同行业的创租和抽租机制,最后寻求了不同行业的寻租、创租和抽租一体化的一般均衡。  相似文献   

13.
唐代周边内附诸族承担赋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内附诸族注籍以编户身份承担额税,其中包括内迁唐正州境内的北方蕃胡按户等、丁口承担定额税及交纳畜产税,由唐境外迁入正州境内的归化蕃人在减免赋税十年后与华夏百姓承担相同的赋税,南方夷獠按户等输纳岭南诸州汉人税米户税额的一半,以及岭南局部地区夷僚户按丁口承担区域性统一额税。第二类,内附诸族以集体为单位承担赋役,包括羁縻州以上贡形式向中央交纳赋税,羁縻州土长刺史以进献形式向所管州府纳税,或正州内蛮獠集体承担固定数量的赋税。唐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内附民承担不同形式的赋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体现了唐治理周边内附诸族不同于内地行政制度的指导思想,具有羁縻性质。  相似文献   

14.
赋税是支撑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秦汉赋税,主要有两类,一是土地税,按田地亩数征收,如田租、刍稿税等;二是户税,为人头税,按户征收,如户赋、户刍等。  相似文献   

15.
唐代周边内附诸族承担赋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内附诸族注籍以编户身份承担额税,其中包括内迁唐正州境内的北方蕃胡按户等、丁口承担定额税及交纳畜产税,由唐境外迁入正州境内的归化蕃人在减免赋税十年后与华夏百姓承担相同的赋税,南方夷獠按户等输纳岭南诸州汉人税米户税额的一半,以及岭南局部地区夷僚户按丁口承担区域性统一额税。第二类,内附诸族以集体为单位承担赋役,包括羁縻州以上贡形式向中央交纳赋税,羁縻州土长刺史以进献形式向所管州府纳税,或正州内蛮獠集体承担固定数量的赋税。唐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类型的内附民承担不同形式的赋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体现了唐治理周边内附诸族不同于内地行政制度的指导思想,具有羁縻性质。  相似文献   

16.
国外资源租与税制度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萌 《改革与战略》2011,27(4):184-186
文章对国外资源租、税制度进行了借鉴,介绍了资源保护先行国家资源税的基本经验,主要是与我国国土面积和资源状况具有可比性的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资源税制度。文章对这些国家的资源税政策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认为以下经验值得借鉴:资源税由收益税转向环境税;调节矿租的功能由资源租取代;资源税的税率以动态税率为主;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广泛。  相似文献   

17.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面临可能加剧地方政府收支失衡的局面.可能损害房地产购买者的正当利益,可能增大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可能因计税依据选择不当而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难题。我国应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积极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以稳定住房价格为核心分阶段推进改革,保护购房者的正当利益、防控房地产抵押贷款违约风险,选择年租价值作为计税依据为后续改革打下科学的基础,通过税率区间设计和选择为地方政府征税提供一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论田亩税在唐五代两税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不仅是唐代而且也是我国封建时代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两税法的两税是指夏、秋两次征税,对此持异议的不多,但对两税的内涵认识却很不一致。第一种意见认为两税是户税和地税,它是从前一时期延续下来的制度,只不过把租庸调归并到户税里面了。①第二种意见认为两税是“夏秋两征的户税,并不包括地税”。两税法是“以货币地租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制度”②第三种意见认为地税是两税内容之一,但居于次要地位。③第四种意见认为地税在两税法中居主要地位,两税法本质上是代役租。④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地租和赋税有不同的涵义,不能等同看待,只有在土地国有制下,地租和赋税才合而为一。有些同志主张隋唐之际是由世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向庶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变化,却把地租和赋税混为一谈,又进而说两税法主要是货币地租为内容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常中央、国务院针对农民负担重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隐形负担重、“税”少而“费”多、“赋”轻而“捐”重的情况仍较突出。要吃准农民负担的情况,必须深入基层认真作调查研究。现将对石家庄市农民负担的几个具体问题调查情况,分述如下: 一、关于农业税赋问题。现在的农业税赋基本上是以50年代核定的土地质量和等级以及人均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计征依据,如果仍沿用50年代的标准,势必在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由于地亩不实  相似文献   

20.
冶炼户计,这里泛指元朝匠户之外独立为“户计”的各种冶户,包括金户、银户、铜户、铁户、铅锡户、矾户、朱砂户、水银户等诸色户计。他们是元代诸色户计的一部分,各因职业不同承担不同的税役。现对元朝冶炼业的诸色冶户,分别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