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法化之税法理论重视国家作为征税主体的权力,强调税收的公权性,对纳税人私权的合理存在置若罔闻,而且还常常侵犯之。历朝历代征税主体与纳税人双方由矛盾到冲突直至革命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保障纳税人的权利,避免、化解征纳双方的矛盾,已成为现代税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私法角度分析、探讨了私法化之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保护纳税人权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税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纳税人权利已成为税收法律关系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重视不够,与纳税人义务相比权利方面的规定不足,因此加强其保护尤显重要,这就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税法体制体系、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完善税收行政救济制度、建立纳税人民间自治组织、推行税务代理制度等措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3.
税法的核心价值与纳税人权利保护是税收征纳关系的两个方面。从法律制度和政治经济制度层面审视税法体系的理论基石,对税收属性进行定位,具有丰富的实践意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需要结合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和政府职能改革这一契机进行系统梳理,从纳税人权利本位理念出发,改变长期形成的税收授权立法状态,不仅在税收征管中体现尊重纳说人权利的法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形成纳税人对国家权力的真正监督和内在动力驱动的国家民主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4.
相对人的纳税义务自古有之。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平等的,国家和政府对纳税人拥有征税权是因为政府需要向纳税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而税收相对人之所以向国家纳税,让渡自己的部分财产权,是因为他们希望从国家和政府那里得到更多的利益。因此,研究税收相对人纳税义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当前完善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重点是保护纳税人权益.而税权仅仅是税的权利和权力的统称而不能将其复杂化,只有形成纳税人意识才可能真正形成纳税意识.文章从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深入分析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并从宪政、实体以及程序、法律意识的多维保障来论证应在更新税收观念的基础上,从制定税收基本法来充分反映纳税人和公民意见,落实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权利,从而实现对纳税人权利的全方位法律保护,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国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纳税人权利的建设和保护应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在思想观念上应重塑税收、税法理念,用崭新的视野认识税收的交换特征和征纳关系法律地位平等性.使征税主体充分重视和尊重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自身也要树立权利意识,提高纳税自觉性.在制度层面上,首先,应将税收和纳税人权利上升为《宪法》规范;其次,要制定并完善纳税人权利基本法,规范税收立法权,明确界定行政主体的税收立法权问题;第三,国家应协助纳税人实现其权利,为纳税人权利实现创造环境,其中主要是改善与纳税人联系最直接的征管机制,使征管由原来的监督打击型变为管理服务型,让纳税人的权利在征纳活动中得到充分尊重和落实.  相似文献   

7.
权利与权力共同作为民主社会国家中的一个主题,是法治化的必然选择。纳税人不仅是纳税的义务人,也是纳税的权利人,相应的,征税人是以权力的主体存在。在我国纳税人的权利和征税人的权力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构建一种纳税人的权利与征税人权力的均衡已成为了我国构建和完善税法体系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税收法律关系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单方面的义务,纳税人的权利仅仅就是<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的程序性内容,纳税人无法从立法中感受其在税收关系中的基本权利保障,这正是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的关键原因.因此有必要从宪法的层面上,明确立法对纳税人权利的关怀,以提高纳税人对于税法的信赖,真正建立起自觉纳税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人们容易对税收保全制度和强制执行制度的认识产生混淆,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税收保全制度和强制执行制度在执行主体、内容、程序、前提、制约责任等方面有共同之处;同时两在适用的时间、对象、范围、所有权、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区别。对此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征税机关和纳税人都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促使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维护税法的尊严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税款及时、足额上缴入库。  相似文献   

10.
诚信原则本是私法中的"帝王条款",随着公私法的交融,作为公法之一的税法不可避免地引入诚信原则。它既是对税收法定原则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又是对纳税人信赖利益进行法律保护的需要。不仅要求纳税义务人诚实依法纳税,而且要求行政机关在征税过程中要依法善意行使权利,保障实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合理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