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晓彤 《商》2013,(11):183-183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之中,侵害案外第三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从不自觉到恶意诉讼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愈发严重。面对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也变的愈发重要与紧迫。本文从分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和适格主体入手,初步探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根据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维持司法权的权威性和法律秩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朱凯  翁金南  柯晓娟 《商》2013,(13):249-250,234
我国现有制度造成了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案件类型错综复杂,而相对于当事人之外的案外人合法权益也被侵害。2007年我国《民事上诉讼法》的修订,主要致力于解决"执行难"和"申诉难"的问题,对执行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进行了一定的完善。法律的完善确立了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具有中国特色,对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规定的理解,并与国外案外人救济制度进行比较,对我国案外人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娜 《商》2014,(52):229-229
在执行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案外人对被执行房产主张所有权的问题,案外人的救济方式主要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的执行异议与执行异议之诉.这两种救济途径如何在功能分工、审查程度、法律适用上进行区分?相信此文的探讨会对厘清相关困惑有所助益.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处置被执行人的房产时,经常遇到案外人以其对该房产享有所有权但尚未办理过户手续为由,要求法院停止查封、评估、拍卖等处置程序.而申请执行人则认为案外人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虚构被执行房产买卖的事实,故要求法院不予采信.在此情形下,如何既维护司法权威,确保执行程序顺利进行,又有效保障申请执行人和案外人(房产买爱人)的合法权益,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规制虚假民事诉讼,对案外第三人进行救济,但是由于法条对第三人范围的规定过于抽象和模糊,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实践中会出现虚假民事诉讼的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却不能利用第三人撤销之诉来维护权益的情形,为此,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进行研究、维护其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商》2015,(4)
新民事诉讼法在第五十六条增加了第三款,该款引入了一个可简称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诉讼新种类。通过修改,将未能参加诉讼而在事后起诉的第三人的范围扩大了,即无论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还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均可请求改变或撤销已经发生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1本文分析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在适用上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进一步推动该制度的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商》2015,(4)
<正>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随着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民事诉讼法的诉讼主体适当的扩张到第三人,导致民事诉讼的裁判的效力可能及于第三人,并可能致第三人的利益受损。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作为保障未参加诉讼而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人之制度,相关国家和地区均有相似的规定,例如法国、台湾、澳门等。我国《民事诉讼法》在2012年立法修改中增加了第56条第3款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给予了规定由此可知,该规定其在一定程度上借  相似文献   

7.
《民诉法解释》允许案外人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同时提出确权请求,但仍未解决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确权诉讼的竞合难题。在执行过程中,全面禁止和允许案外人另行提起确权诉讼的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案外人异议之诉属于形成之诉,其目的在于排除强制执行。执行法院应享有对涉执行标的实体异议诉讼的专属管辖权,并将案外人异议之诉与确权诉讼进行合并审理。  相似文献   

8.
尚清 《商场现代化》2007,(12):308-309
债权人的撤销权是合同保全的方式之一,理论和实务上对撤销之诉的原告、被告、客体、范围、消灭等问题存在很大争议。确定债权人撤销权的主体标准是确定债权是否适合于保全。提起撤销之诉时,只能以债务人为被告,受益人或受让人只能列为第三人。债权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应只及于债权人债权保全的范围。债权人的撤销权可以因抛弃、除斥期间的经过而消灭。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活动方式越来越普遍的适用于行政管理,然而行政合同制度在我国法律上却未得到确立。合同制度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其救济上,优化我国合同救济制度需在法律上确认行政合同制度,并通过完善行政合同的司法外救济途径与司法救济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王勋 《商》2013,(6):144-144
2012年8月底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在特别程序一章中新增专节规定了"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对于司法实践中做好人民调解协议与法律衔接,增强调解协议的强制力和执行力、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当事人在诉讼外提供了另一条可靠地纠纷解决途径。然而,该项规定在协议存在瑕疵时的当事人权利救济、第三人权利的救济等方面依然有可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执行案件数量的日益增多,执行异议案件数量也呈井喷之势,执行异议程序成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以及案外人最后争斗的一个战场。执行异议制度,作为保障执行程序中利害关系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却也在现实中常常被利用作为阻碍执行、拖延执行的一种手段。目前,大量执行异议案件未能得到快速有效的解决,严重影响了执行工作的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会损害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司法实践中对于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程序的选择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因此,如何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使其具有更强的操作性,避免程序适用及裁判尺度不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执行异议制度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执行复议及执行异议之诉的程序特点,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兼顾公平和更加注重执行效率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姗 《致富时代》2011,(3):173-173
再审程序,在我国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针对生效裁判的一种特殊救济程序。我国当前关于刑事再审制度的研究,有必要观察和借鉴其他国家关于刑事再审制度的一些经验和理论。该文分别从再审的启动主体、再审的理由、再审的管辖等方面比较中外再审制度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认识到我国刑事再审制度的不足之处,借鉴其他国家的诉讼制度以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春双  寇海侠 《商》2014,(3):161-161
近几年来,结合所在法院的审监庭所审理的再审案件,绝大部分是再审发回重审案件,其所占比例已经基本上占到全年审理案件的80%以上,发现此类案件的审理在程序上以及实体上仍存在争议和模糊。比如说此类案件应当适用何种法律程序审理,如何适用法律,当事人拥有何种的诉讼权利,是否可以提出反诉、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可否提出管辖权异议等问题,这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民事再审发回重审制度件的现状情况进行梳理,寻找民事再审发回重审的理论依据,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登记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提交虚假签名申请材料骗取的登记被法院判决撤销、复议撤销或登记机关拟自行纠正后如何重新办理股权登记的问题,如:公司登记机关能否依法院判决直接办理变更登记?印章和营业执照均被原法定代表人非法占有,公司应如何办理变更登记?第三人没有积极主张权利,是否能将原股东在公司的股权转移到第三人的名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登记机关。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工商登记机关协助法院强制执行生效判决的案例,对当前工商登记"依申请"办理原则与协助法院执行"依职权"的要求之间的冲突提出了一种解决思路,对执法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权利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之一,但是在有的案件中当事人滥用这种权利,给案件中的其他当事人、第三人在造成了重大损失。虽然法律上对这种案件作出过公正的判决,但是由于这种滥诉行为对其他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和弥补的。为了防止和杜绝这种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滥诉行为的发生,笔者根据自己实务经历提出了一些规范民事诉讼权利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钟娜 《现代商业》2012,(36):287-288
我国现有的税收立法已经对纳税人秘密权保护作出了规定,但现有的纳税人秘密权保护制度极不完善,不利于具体适用和实际操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纳税人秘密权保护的立法,应对纳税人秘密权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保密客体、例外情形、侵权责任和救济途径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税收立法上完善纳税人秘密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李紫涵 《致富时代》2010,(12):151-151
“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无救济即无权利”,可以说是一条法律公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依法治监的深入推进,监狱行刑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明显提高,但也无庸讳言,监狱及其民警侵犯罪犯权利的行为仍不可避免地有所发生,这种行为的存在乃是确立罪犯权利救济制度的根源,也是对罪犯权利实施救济的前提。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制度积极构建罪犯权利救济的体制与机制,对罪犯权利救济作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国家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但实践的窘态和理性的求证使人们认识到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权利保护功能严重不足.本文从权利保护重于权利宣告的思路出发,围绕农民的主体性原则,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处分中"善意第三人规则"的排除及权利救济中农民自主性加强这一模式.权利主体地位的强化是弥补农村制度农民"缺场"的有效途径,也是制度内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帆 《商场现代化》2012,(27):192-193
由于法律与司法解释的冲突,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众多争议,主要是集中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上。对于权利参加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该赋予其代位权和撤销权;对于义务参加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则应赋予其向法院主张自己不受本方当事人不当诉讼行为效果的拘束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0)
通过对"第三人"概念、"第三人侵害"行为的确定,阐述了第三人侵害婚姻的民事法律责任构成要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财产损害、人身损害、精神损害三方面梳理出第三人侵害婚姻的民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