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金融危机:性质、救助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对风险价值的重新认识。风险价值重估引起资产损失和流动性不足之间的自我循环与自我强化,这种恶性循环机制足以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崩溃。针对问题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资本金的救助均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维持金融系统的运行。但是不同的救助方式和救助融资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不过,不管如何救助,这次危机引起的风险贴水升高将破坏美国15年来经济繁荣的两个引擎,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美联储的通货膨胀政策虽然可能使美国经济在实现金融稳定以后尽快走出衰退,但是美国的下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繁荣需要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
备战危机     
全球经济2012、2013年未必会二次衰退。相比美国,欧洲2012年将会面临较大风险。如果意大利和法国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可能会爆发银行系统危机。因为财政和资产负债表危机后所必须的结构调整方面的困难,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几年维持低增长,不排除2013年进入衰退的可能。现在市场对中国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包括金融系统风险等。即使没有二次衰退,中国未来两年的环境也是富有挑战的,需要开始备战危机。  相似文献   

3.
论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格局和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次贷危机已经演变为美国金融史甚至全球金融史上最深重的危机之一.这场危机可能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深渊,它也因此引起了各国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金融产品过度衍生所带来的不可预测风险,而原本兴极一时的资产证券化也慢慢停下了脚步,对其进行重新思考。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资产的形成,这些资产在金融系统中整体的流动性相对较弱,如何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这些资产盘活,提高整体金融系统的运转效率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陈明 《天津经济》2010,(7):34-36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为防止金融系统的崩溃,美国政府采取了救市政策。然而实证表明,救市会引发道德风险,使得银行风险和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让大银行倾向于增加其风险。政府应当减小救助实施的概率,向市场发出信号以降低银行对政府救助的预期,从而缓解救市引起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随机分析方法,以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金融救助计划尤其是美国TARP为研究背景,从构建金融救助分析框架的角度出发,将政府干预救市的最优时机、策略以及相应资产的处置价格等问题概括为涉及最优停止和随机奇异控制的复合优化问题。本文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拟合与刻画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行为。研究显示政府的最优策略依赖于复合随机优化问题解的性质,角点解意味着金融危机中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越早越好。因道德风险、政治力量的博弈以及政府决策的滞后性,政府的救助计划往往不得不在经济优化原则和政治可行性约束中寻求平衡。救助计划退出时资产售让的折/溢价选择与最优的救助策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美国     
《上海经济》2010,(5):70-70
美国经济正在温和回暖,而且将继续保持这种回升势头,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风险已大大降低。美联储(Fed)主席伯南克认为,美国经济似乎已步入温和复苏之路。  相似文献   

8.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下半年发端的美国次级债危机至今,美国经济危机四起,并且正在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尽管美国政府多次降息,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终无法改变美国经济不断衰退的趋势。本文从中美经济的基本面出发,提出美国经济的衰退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金融等领域尚没有完全放开,次级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文章同时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给中国经济“走出去”提供了机遇,为中国经济的赶超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与困境重重的日本相比,美国正在“享受着均衡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完善结合的快乐时光”。然而,欢乐声中,有人指出美国经济已产生严重的泡沫成份和崩溃隐患,高度繁荣正孕育着一场金融大风暴甚至经济大衰退。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信贷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紧密,面对全球性经济金融风暴的到来,中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本文剖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的生成和发展机理,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特征,同时分析了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金融系统的资产及风险状况,最终得出了中国银行业发展基本保持平稳,房地产行业信贷风险可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1.
回顾过去十年的美国经济,每一次的麻烦或者衰退无不与经济泡沫有直接的关系。所谓经济泡沫无非是政府、金融界和企业界共同创造的一种虚假的繁荣。先是几乎所有人都对某一资产豪情万丈、信心百倍,然后是市场突然硬着陆,经济衰退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2.
王东 《中国经贸》2009,(23):66-68
2009年.在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全球经济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国际金融环境改善也初见成效。但另一方面.在复苏与风险并行、通缩与通胀并存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情况下.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持续?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需要退出?国际金融多边机构改革能否进一步深入?有关各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香港回归——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契机 严格地说,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尚处极度原始状态。这种原始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市场规模弱小;(2)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低效;(3)市场封闭式运作。若将中国证券市场视作一个经济系统,那么上述三种不利于系统良性发展的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魔性怪圈。要打破系统的这种恶性循环,从中国国情出发,其突破口无疑在于改良市场封闭式运作这一状态,而且就建构中国新型证券市场来说,这样做让会成本最低、可行性最大、效果最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肖的观点,在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金融资产将比国民产出增长更快。即是说,在一个经济体中,金融资产比非金融资产更高比率扩增。金融资产有直接金融资产(证券形式资产)和间接金融资产(银行业资产)之分,当代世界各国积聚金融资产的方式有全球范围内增长直接金融资产趋势。事实上,以证券形式融资(直接金融)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因此,欲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国民储蓄尚难填补“投资扩张缺口”的中国经济来说,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14.
<正> 如果某一时期外汇的价值变动,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将改变其价值,如果变动的结果是使价值下降,而不是上升,这种资产便面临着汇率变动风险。外汇风险的类型有3种:交易风险、会计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的基本思想是减少以软通货计值的外币资产或现金流入,增加以软通货计值的预期外币负债或流  相似文献   

15.
林杉杉  霍丽娟 《中国经贸》2010,(20):141-141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资产证券化倍受质疑。但作为上世纪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创新,它具有分散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能力及资金流动性的特点。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证券,担保,信托金融业务等多个领域,需要从整体模式和制度上进行风险监管,以防范金融系统风险。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合理、恰当、到位的监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上编报的财务报表大为不满.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成了其金融资产减值的原罪。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时不停减计资产,加速恶性循环;在经济高涨时,持续增加公司资产账面金额,形成不断膨胀的资产泡沫。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计量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更突出地体现了货币竞争的加剧,尤其是美欧之间相均衡和相抗衡的实力、规模,使美元单一货币主导国际货币格局的局面面临挑战;但美国强烈单极世界主宰的理念必然加大与其他货币的竞争,进而使国际金融领域的较量愈加激烈。而美国经济10年的繁荣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财富,更产生经济金融战略超前带来的经济金融效应,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冲击的扩大,也表明世界经济对美国经济依存的需求,使美元货币作用进一步强化,货币竞争中,美元长远战略意识起到重要作用与影响。展望国际金融前景不可掉以轻心,潜在的风险不可低估美元资产价格的波动与调整将会影响国际金融的稳定,并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具有影响,这是经济金融层面都值得关注的重点,且难以预料和判断,值得关注与跟踪。  相似文献   

18.
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为核心,一场席卷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的风暴正在挑战金融市场脆弱的神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强烈震动,凸现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对证券市场的走向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但其本身也蕴含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美联储在2014年10月29日停止实行资产购买计划后,表明2008年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以下简称QE)正式退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美国实施和退出QE的影响,而且,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剧烈动荡,这除了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作用以外,还会让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QE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在介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QE政策退出对我国居民资产组合的动态预测,阐述QE政策退出对各项资产组合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关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金融理论告诉我们,金融交易的本质就是对风险进行定价,金融市场的最大功能就是资产的价值发现。于是,拥有优秀的风险定价能力的美国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顶尖私人股本公司们,以及具有发达的价值发现功能的美国金融市场,都成为中国学界、银行界、金融界人士顶礼膜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