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等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从教学大纲的修订、教学团队建设、一课多师、模块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面作出尝试和探索,把“课程思政”融入到高等有机化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落实“立德树人”,提升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为高等有机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明了化工原理课程特点和思政教学目标,论述了该课程的技能教学目标与思政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提出了基于“生活化、艺术化以及现代化”(简称“三化”)的互联网+多媒体+板书的多维协同教学方法。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初步实践表明,引入针对性较强的特色思政素材,重视教学过程的“三化”特色,使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使化工原理课程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趣味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三教”改革的任务是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为了适应教学改革,中职服装专业的课程教学也要作出相应调整。“服装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能力,为满足社会和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优化等方面展开实践与探索,以期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三教”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全面增强教学创新理念,笔者结合高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和重理论而轻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并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创新改革措施,试图为本专业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微生物学基础课程中霉菌的构造和形态观察任务为例,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实施成效和反思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应用信息化平台和多种信息化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授课过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走育人、育才双主线,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BOPPPS教学模型对精细有机合成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学习环境,构建“虚实结合、六步递进”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理虚实一体,开展以问题为驱动的“导—讲—论—训”翻转课堂教学、“前测—中测—后测”为主的专业知识过程评价和“主客观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余镇重  干宁 《化工管理》2023,(17):29-32
文章以化学专业课程商品检验为模型和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模型建立和规律总结,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以此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实施策略,规范现有课程的实施及其评价方法,发挥其导向功能,将教学改革策略及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理工科课程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VR技术以虚拟性、逼真性、沉浸性、交互性等优势特点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文章基于VR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价值,从拓展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实践环节、提升教学反馈机制角度探讨具体的运用策略,旨在构建“耦合式”数字技术教学体系,实现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系统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结合学校工程教育措施,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中,建立课程体系与本科生毕业要求细化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实现课程专业知识价值引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达到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从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出发,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围绕“设计竞赛”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图示阐释了新、旧两种教学类型的利弊,论述了“设计竞赛”在当下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分析了“设计竞赛”的项目选择与教学场所要求及激励作用等方面,进一步阐明了“设计竞赛”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程化学是高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是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也是思政课程教育改革的“先锋军”。文章讨论了工程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为模板,分别从引入爱国主义教育、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工程伦理教育四个方面,探讨和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式教学,既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纺织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以浙江理工大学的国家特色专业为依托,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和“互联网+”对“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如何开展纺织专业经济学课程的知识教学,实现高校“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关注的重点。从“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出发,探讨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加强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分析视角、国际化的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融入到纺织工程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起纺织和经济学科交叉及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领域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创新迫在眉睫。有机化学课程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对培养能源产业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畏难情绪等痛点问题创新使用了基于“多米诺式”的教学模式。文章阐述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环节做出的一系列教学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无机化学作为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承担着化学各课程价值引领和创新示范的重任。然而教学过程中,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学生学习热情急剧下降。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文章提出无机化学趣味教学体系的“五位一体”构建策略,将修辞手法、化学史、趣味实验、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学融为一体,以期获得整学期良好授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解决课程教学实施中存在的实际“痛点”,推动科研、科技、产业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境创设、考核方法评价四个维度出发,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孙冰洁 《玩具世界》2023,(3):164-167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背景,立足学校和学院“党建业务双融双促”的工作大框架,综合运用“学银在线”MOOC平台与融媒体资源,让课程的思政性、艺术性、科技性和社会性相互交叉,在教学共创和评价共创等原则下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具体而言,交互广告小游戏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探索基于OKR“协同、精准、公开”的特点,让知识更新、技术发展、家国情怀和思政价值观浸润交融,实现同心同行、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还邀请双一流大学博导作为跨校导师,代表性企业作为行业专家导师,分别从学术指导和社会评价的多元角度参与指导,探索师生教与学的新型课堂互动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对国产信息技术产品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面向国际化开展专业课程英语教学改革有助于助推高水平课程建设、学生专业竞争力增强。通过以钻井工程为例,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发,分析专业课程英文教学实践面临的痛点。结合课程多元开放化建设改革实践,探讨师资、课程体系、内容调整与开放、教学方法、融入社会元素、持续改进等的实施作用,提出从开放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的考核过程、发展的教学思维等建议,以提升专业课程英文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骏  施敏杰 《化工管理》2023,(17):33-36
材料化学基础是研究材料结构、制备、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校材料、化学和化工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具有基础性、交叉型和综合性的课程。近年来,一流专业建设理念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文章结合省属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申报,以材料化学基础课程性质为切入点,阐述“混合式”为主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学习和讲授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强调了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组织性,结合材料化学基础的相关知识重点和学生的专业课程文化水平,细化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提高一流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化工原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超星学习通”为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并以课程内涵提升、学生成绩对比、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等对混合式教学实践成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观点、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技术技能积累提供了新思路,也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益尝试。文章着力聚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尝试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维关系框架出发,基于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探索“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耦合逻辑;并以化工类专业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