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对城乡关系的一种新的描述,更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战略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意味着要打破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有序流动。乡村作为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其异于城市的独特价值也将更加凸显。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是新时代对城乡关系的一种新的描述,更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战略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意味着要打破由来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有序流动。乡村作为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其异于城市的独特价值也将更加凸显。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准确把握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支撑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期特别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新时期"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想要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对如何推动城乡融合的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只有协调城乡发展规模与速度,才能打破城乡发展二元对立的僵局。相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并对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结合城乡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做好宏观规划评估、加强方案落实力度以及优化评估体系等方式,确保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工作协调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4.
魏少平 《价值工程》2011,30(9):205-206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农村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村支持体系涉及到多个领域,而加快城乡信息化建设步伐,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增加对农村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供给,形成对落实统筹城乡战略任务的有力支持,是加快农村结构调整、市场体系、经济组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在加速老龄化趋势下,农村老龄化现象相对城镇更为凸显,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较低,替代率约占国际警戒线水平的1/5,严重制约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城乡分割是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灵"的根本原因.本文运用制度演进和路径依赖方法,剖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融合的必要性、根结及其可行性,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完善基...  相似文献   

7.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包括5亿多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的期盼和梦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应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民数字劳动素养不高、城乡缺少统一的数据要素安全保障机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应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数字乡村和城乡融合的方针政策,提升农业经营者数字素养,加快科技兴农,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同时,进一步补足乡村建设短板,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杨晓优 《价值工程》2021,40(14):5-8
集体经济本是适应较高生产力且有多种实现方式的现代生产组织形式,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方式.但改革开放后,受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弊端和农村主客观条件影响,农村集体经济一度出现萎缩甚至一些地方出现卖光花光现象,然改革实践最终证明,接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接续发展的对策: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深化创新改革,破除制约因素;三是加快健全制度,建立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胡雨 《价值工程》2022,(33):21-23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以“蒲公英效应”赋能乡村振兴,但在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转化成效低、金融环境建设不足、综合信息服务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需从多方面共同发力,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培养数字化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推进农业数字化、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搭建有效信息化平台,释放数字经济对湖南省乡村振兴的巨大赋能作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乡村振兴视野构建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估广西城乡融合发展现状趋势,揭示困难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广西城乡耦合协调发展指数呈不断提升态势,但总体处低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且提升速度缓慢,二元结构突出,其中城乡发展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城乡耦合指数先下降后上升,且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从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  相似文献   

13.
蔡洪生 《活力》2009,(11):10-10,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发展的方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目标。日前,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再次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全省各地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发展的方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推动农村转移人口安居城市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城镇住房供给体系不完善,增大了新时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难度。住房租赁供给改革以增加居住方式选择、改善租购传导机制、衔接城乡土地制度等方式,推动城乡人口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适应人口流动趋势和城市房地产市场矛盾变化,提出以大城市为主增加住房租赁供给、以职住平衡和租购同权为导向提高使用效率、以持有运营方式拓展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与乡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场域,是承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维功能的两大重要平台载体,其相互关系变化折射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路径与目标变迁。城市与乡村相互之间具有鲜明的网状立体交融特征,融合的程度、深度、广度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融合本身具有平台思维的突出特征,体现的是理念、路径、举措、要素等的统筹整合。新发展阶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运用平台思维,从政府、市场和社会等维度打造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平台体系,统筹整合城乡优势资源,推动构建城乡规划同框、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城乡金融普惠均衡、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并网、城乡发展成果共享等平台,推动城乡差异化、互补式、有机式融合发展,以打造城乡深度融合的经济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丽水市“三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深入实施农村“135”工程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农村“创三新”、“破三难”为核心,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激发农民创业活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有机结合,与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高效配置、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程苗苗  吴海珍 《价值工程》2019,38(21):41-44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发展路径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一个科学视角。本文主要探究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苏南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从研究模式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成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研究总结苏南地区如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驱动乡村建设成为我国乡村振兴范本,并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的苏南乡村振兴建设路径。同时以市场化、村民利益导向提出发展建议,为中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框架。  相似文献   

19.
李硕  王蔚雯  毕镜宸  张博文 《价值工程》2019,38(27):108-10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通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合发展模式。通过以以农业为载体挖掘融合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设计多元化体验项目,扩大消费市场等手段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实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耿锋 《活力》2023,(17):169-171
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决胜因素。除了要建设一支政治、本领、作风都过硬的乡村基层队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是人才培养与储备的动力和保障。这些年来,学校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实践结果证明,大学生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中做出了有力的贡献,是一支能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