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腾 《西部旅游》2023,(2):25-27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民族村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目前,已经有村寨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了旅游景观带动型、城郊休闲带动型、文化遗产吸引型、特色产业融合型四类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特色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文章将文旅融合的路径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有效衔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入手,提出少数民族村寨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贵州乡村生态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提出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并选择了安顺布依族石头寨、黔东南郎德、青曼、西江苗寨等多个民族村寨为旅游扶贫试点开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到了2005年底,全省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点的民族村寨有2660个,接  相似文献   

3.
钟洁 《旅游学刊》2012,27(8):95-103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合理的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谱系.  相似文献   

4.
<正>“前台、帷幕、后台”模式是由杨振之教授提出的,因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模式,但该模式尚未受到重视。随着民族村寨旅游的深入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旅游界必须重视“前台、帷幕、后台”模式。笔者以旅游业已经较为成熟的X村和尚未进行旅游开发的Y村为例,阐述“前台、帷幕、后台”模式下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的问题,并针对案例村寨的旅游发展状况给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其他村寨开展民族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韦小婵 《西部旅游》2022,(22):36-38
部分民族特色村寨由于位置相对偏僻,一般开发程度较低。民族特色村寨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而开发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是推广民族特色村寨丰富的资源以及民族村寨文化的重要途径。广西百色那坡县念毕屯彝族民族村寨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旅游资源,探索那坡县念毕屯彝族民族村寨旅游开发路径,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以及科学指导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保护,为高效高质开展民族村寨旅游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千户苗寨是边远贫困地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典型案例。通过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旅游并非造成当地传统文化变迁的主要因素,东道主有融入全球化的自我决定权,而审慎地选择开发方式,以保护地方感应成为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其间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边远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但当旅游市场形成后,应规制政府与民争利,并及时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让位于社区主导。同时,在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将地方性知识融入现代景区管理制度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罗永常 《旅游学刊》2006,21(10):45-48
民族村寨作为一类特殊社区,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社区参与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社区旅游利益的保障是社区有效参与的决定性因素.本文从旅游利益分配现状及其原因出发,基于开发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提出了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的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在“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理念指导下,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文章基于江西省九江市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九江茶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探索九江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元交互视角,文章从人(居民行为逻辑)、事(旅游本质)、境(社会网络环境)视角系统探究我国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内涵与产生机理,构建“关系嵌入-感知价值-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的概念模型,并基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37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关系嵌入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2)感知价值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作用;(3)关系嵌入与感知价值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旅游支持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章为研究民族村寨居民旅游支持行为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同时为培育居民的旅游支持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永志 《旅游学刊》2006,21(3):10-10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相继以开发民族文化村寨、民族农家乐、民族风情园,以及与国际有关组织联合进行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示范和建设生态博物馆等形式,逐步开展起民族村寨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旅游发展道路,从而勇立潮头,成为新时期我国开展乡村旅游及其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域单元群.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开始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2012 年,国家民委出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直到今天,民族村寨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民族村寨的旅游和开发也渐渐兴旺起来.然而,每个地方的发展各成一派,缺乏区域性系统性的保护,很多所谓的开发仅仅以盈利为目的,使民族村寨的活力被人为割断.如今,问题迫在眉睫,民族村寨究竟应该如何保护与活化?这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建,这表明文旅融合势在必行。“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河南省作为文化大省,深度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也是锚定“两个确保”、助力“十大战略”、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文章基于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机理的分析,剖析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基础及问题,并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大众旅游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少数民族大省的云南拥有很多少数民族村寨,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本文分析了云南沧源翁丁佤寨旅游发展现状,找出其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翁丁佤寨生态旅游原真性保护的措施,对翁丁佤寨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博洲 《西部旅游》2022,(19):19-23
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创新模式为目标,根据“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世界各大旅游强国“艺术+旅游”产业发展经验,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艺术+旅游”新型业态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论证,并据此提出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中国艺术山脉”的构想及可行性建议,以期从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角度,打造一个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全球产业价值的“艺术+旅游”全新形态,为中国文旅融合发展及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参考、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刘慧 《西部旅游》2022,(23):29-31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贵州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从而推进贵州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文章根据贵州省文旅厅的调查结果,从智慧化基础设施和管理不完善、智慧化服务理念缺失以及智慧化营销方式落后三个方面分析了贵州省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归纳了贵州省乡村旅游智慧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周坤 《旅游研究》2020,12(3):30-40
旅游业加速了民族村寨社会分化,极端分化可能造成社会关系紧张和矛盾冲突激化。积极的社会整合成为消除分化负面影响、促进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必要手段。文章引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分析了民族旅游村寨中的互动仪式情境及社会整合的具体措施。研究认为,旅游开发后民族村寨衍生出旅游互动仪式、生活互动仪式和生产互动仪式三种互动情境类型,三种情境基于情感交流与角色互换展开,满足身体在场、共同焦点、群体身份等互动仪式要素。通过互动仪式促进民族村寨社会整合应注意维护和提升村民集体意识,在主客互动、生活仪式、生产协作等方面强化仪式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顺应“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本文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绍兴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借助5G赋能绍兴,推出集文创产品、文化旅游于一身的智慧旅游平台,充分运用5G技术,整体规划线上旅游项目,定制“云研学”“云演艺”“夜游潮体验”等数字化文旅体验项目,提升游客互动体验感,打造绍兴文旅IP,促进绍兴文化经济发展,引领绍兴数字经济走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是相生相融,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激发民族自信心还可以保持旅游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是方方面面,本文以海南黎锦为例,探析在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在传承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艺旅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回顾艺旅融合发展的缘起与演进,剖析艺旅融合的研究现状与主要议题,尝试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研究认为:(1)艺旅融合的历史与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紧密相关,一直是旅游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旅融合的主要研究议题包括民族艺术与旅游融合、文学艺术与旅游融合、艺术展演与旅游融合、艺术街区与旅游融合、艺术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艺术教育与旅游融合等。(2)艺旅融合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及融合媒介3个层面:在融合主体方面,艺术旅游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审美素养,通过旅游体验来欣赏艺术之美,并积极参与艺术创意活动;在融合客体方面,艺术旅游资源的呈现形式不断变化,消费内容从早期的艺术品本身(艺术工艺品),逐渐发展成艺创产品、艺术节庆等创意形式,实现了从关注艺术品本身到关注整体艺术氛围的转变;在融合媒介方面,数字技术支撑着艺术与旅游数字化的发展,旅游中的艺术呈现从传统的视觉上的展示,发展至更加强调过程性的互动体验。(3)基于艺术与旅游的融合现状,从融合要素和融合路径两方面出发构建艺旅融合的研究框架,以期为艺术与旅游...  相似文献   

20.
张鹏英 《当代旅游》2022,(12):10-12
崆峒道源文化具有四种价值:养生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蕴含四种思想: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生态思想、勇武思想。“十四五”时期,平凉市要深度挖掘崆峒道源文化内涵,持续打响“道源圣地”文化旅游优势品牌,做好品牌保护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做好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四季宜游”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