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不断蔓延的金融危机,世界银行11月11日宣布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至1%。同时宣布,将大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承诺将大规模增加对中低收入国家政府的援助,加大对私  相似文献   

2.
新华 《经贸实践》2008,(3):34-34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2008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将抵消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预计今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减缓至3.3%,去年为3.6%。  相似文献   

3.
余聪 《经贸实践》2008,(2):38-38
世界银行发布的《2008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力将抵消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速的不利影响,预计今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减缓至3.3%,去年为3.6%。报告预计,今年发达国家GDP增长速度将放缓至2.2%,其中美国为1.9%,日本为1.8%,  相似文献   

4.
霍建国 《经济》2012,(4):57-59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深层次经济矛盾.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仅1.9%,中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将分别增长1.8%、1.1%和2.3%.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达到6.1%左右,但高通胀等因素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加大.未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仍有可能出现回落和反复.因此,2012年以及未来2~3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艰难的发展环境,保增长将会成为主要的调控目标.从对策措施看,我们既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稳定欧美市场;又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同时,积极调整国内政策,力争落实好下列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亚洲开发银行在4月11日发布的半年度《亚洲发展展望2012》报告中表示,全球经济需求的疲软将影响亚洲(除日本外)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随着私人部门消费逐渐提供支持,该地区2013年的经济增速将实现反弹。该行预计亚洲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9%,低于该行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7.2%,明年的经济增速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一季度以来GDP增速持续大幅度下滑,有内在的周期性回调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负面影响扩大,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调。从产业角度看,GDP增速的回调90%以上是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度回调引致的。从需求角度看,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增速回调的主要原因。特别是2009年一季度,出口增速的大幅度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负面冲击。如果没有投资和消费实际增迷提高弥补了出口增速下滑产生的需求缺口,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将不足1%,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出现超过1%的负增长。  相似文献   

7.
亚洲开发银行在4月11日发布的半年度《亚洲发展展望2012》报告中表示,全球经济需求的疲软将影响亚洲(除日本外)2012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但随着私人部门消费逐渐提供支持,该地区2013年的经济增速将实现反弹。该行预计亚洲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将达6.9%,低于该行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7.2%,  相似文献   

8.
<正>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反,中国将会未老先富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宣布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决定在中国和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但人们对其意义普遍存在误解。和错误观念恰恰相反,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长96%来源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而不是劳动力供给。因而,没有理由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因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  相似文献   

9.
高峰 《江南论坛》2012,(2):10-11
世界银行在去年底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中,调低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报告中预计中国经济去年全年的增速为9.1%,今年将放缓至8.4%。对于世行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判断,得到了国内诸多经济学家的认可,研究机构和专家大多认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有专家甚至预测,中国经济增速将会从10%左右回落到6%至7%,在今后几年将从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到中速增长时代。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秋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触发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以来,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经济体存在的制度隐患和深层次经济矛盾。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率仅1.9%,中国传统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将分别增长1.8%、1.1%和2.3%。虽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速将达到6.1%左右,但高通胀等因素使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压力也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曾经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也开始面临潜在的经济增长率下降的问题。为了摆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就业率下降、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韩国朴槿惠政府宣布实施经济改革规划。朴槿惠经济政策实施已有一年,但其政策效果却并不显著。不少民众和学者对其表现出浓厚的观望态度。在全球经济继续好转和朴槿惠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韩国经济增速稳中有升,GDP增速达到3.3%。虽然形式略微好转,但目前韩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非常严峻,其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变数。朴槿惠经济改革的核心政策——发展"创新型经济"将给韩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化,但各方围绕各自利益进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贸格局中地位上升。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如居高不下的油价和美国的巨额“双赤字”等风险,2005年世界经济预计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略微放缓。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开拓国内市场、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显得更加繁重和紧迫。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战略方针,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从2009年2月1日起面向全国推广“家电下乡”。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产业转移之后,规模经济的存在促使行业劳动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国际分工和规模经济带来的行业产量增加的速度一旦超越世界市场需求增加的速度,产能过剩和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而且发达国家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的收益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好处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将一直处于产业结构的低端。所以,发展中国家长期按照比较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将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为此,必须把国家创新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转移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在全球位势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也一直高于国际组织最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1997年发  相似文献   

17.
《经济月刊》2009,(6):20-25
一、全球危机下的经济衰退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从金融领域发展到实体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率大幅放慢。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已明显放缓。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延续下滑趋势,发达经济体明显减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企稳,国际贸易出现触底回升迹象,国际油价过低弊端显现,物价下行压力加大.展望2017年,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归理性,国际金融市场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有望重新引领世界经济增长.但是,当今世界缺乏主导经济增长的产业和技术,全球债务高企继续阻碍经济复苏,收入分配不平等也在抑制全球潜在增长能力的发挥,美联储加息仍可能引起金融动荡.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止跌,并可能出现小幅回升.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美国国内开始注意企业流程外包(BPO)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有关企业和部门将部分信息业务以BPO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对美国就业市扬造成的影响。微软公司将他们的客户服务部门由得克萨斯州和北卡洛莱纳州迁往印度的计划一宣布,就引起华盛顿高科技工人联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卫生投资与经济增长适应程度。方法: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对中国卫生经费支出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进行具体测算。结果:中国卫生投资增长速度稍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其中,政府卫生投资增速稍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速,社会卫生投资增速稍快于国民经济增速,个人卫生投资增速大大超过国民经济增速。结论:减弱个人卫生投资,适当减缓社会卫生的投资,适当增加政府对卫生投资,三方面同时进行调整,达到保持或稍减缓总卫生投资增速,使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