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粮食储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储备问题,建国之初就设立了应付灾荒和各种意外的“甲字粮”,20世纪60年代设立了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的“506粮”,90年代初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2.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安全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世界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增长,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改善,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应该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强化政府储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实现藏粮于府。做到以下几点:(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资;(3)依靠科技进步;(4)保护耕地资源;(5)保护好农民的种粮积极性;(6)稳定市场和价格;(7)建设和完善粮食市场;(8)推进粮食流通改革;(9)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3.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任务。粮食稳产保供,是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是稳社会、稳民心的基本盘。确保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有效供给,这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复杂局面下,尤其是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紧要关头,具有更加重要而特殊的意义。究竟应该如何将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基础筑牢、成效到位?我们认为,在进一步抓好文件落实、强化政策实施的同时,要注重促进机制转变,建立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此同时,一直存在着"粮食大省、财政穷省"的"财粮倒挂"现象,极大地挫伤了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基于碳汇交易理论的基本原理研究粮食主产区的利益关系,可考虑构建"粮汇交易"体系。基本原理是粮食主产区由于粮食盈余,可获得粮汇收益;粮食主销区由于粮食亏欠,需要购买粮汇,以承担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粮汇交易机制在确定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量化依据、抑制其"粮食生产歧视心理"、保障粮食主销区担负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等方面具有独到作用,可以成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赣审动态     
《审计与理财》2023,(5):60-62
<正>鹰潭市审计局紧扣中央、省委、市委“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近期组织全市审计机关立足审计监督职能,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审计监督,深入基层一线,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管理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实现“藏粮于地”。(王国军)  相似文献   

6.
粮食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工作,并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为对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要求。而粮食统计做为粮食流通中的基础性工作,则是国家实施粮食调控的前提,对于粮食工作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新的粮食工作形势下,粮食统计也逐渐暴露出一些新问题,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粮食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并对如何做好粮食统计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工程关系农田灌溉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可有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新疆呼图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县内水资源利用现状,归纳并总结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稳健开展。  相似文献   

8.
胡东胜 《活力》2014,(10):7-8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粮食流通工作全过程,全面搞活粮食流通,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强化市场调控和监管,促进农民卖粮持续增收,提升粮食流通综合能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建设粮食产业强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首要民生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内粮食等农产品供求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面临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多,形势更严峻,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政策要点和主攻方向做出了非常明确的分析与部署。会议在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也提出了要在新的一年里"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谈到主要农产品,最重要的当数粮食了,其他的还有棉花、油料等。在我国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起作为“两条底线”任务之一来要求,更是将其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来部署。从责任体系上,文件规定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同时强调,粮食等基础农产品稳产保供还是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共同责任;从工作目标上,  相似文献   

12.
优化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由于全球粮食供应趋紧且需求持续旺盛,我国粮食供过于求、卖粮难的局面将一去不复返,粮食安全也不仅仅关乎口粮和生物能源的材料来源,而且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粮食安全的警钟必须始终长鸣。然而,在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背景下,潜藏着的生态威胁绝不容忽视,对此,必须积极寻求新型粮食安全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象屿集团)作为国有企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论述,以“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为目标,坚持“四个有利于”原则,针对粮食产业链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痛点,充分发挥自身产业运营优势,从解决“储粮难”“卖粮难”到解决“种粮难”“运粮难”,再到助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落地,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下正值“三秋”生产关键时期。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收进度近八成。粮食安全一直为国家所重视,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加强和完善国家粮食储备管理,对于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逐步扩大粮食生产的自主性和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情况下,如何在完善原有粮食安全保障作用的同时,加强其有效供给、发挥其对市场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应是粮食储备管理中的一项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和我国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粮食和储备局,  相似文献   

17.
<正>粮食安全重于泰山,不仅重在种、收,更重在存储、加工销售,重在监管。近年来的审计调查发现,承担政策性粮食存储、保管的企业普遍存在通过违法、违规手段“靠粮吃粮”,侵害了种粮农户利益,危害了国家粮食安全。本文结合审计调查实践,对“靠粮吃粮”常见问题的审计作一些探讨,供审计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直接连接农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粮食现代物流设施是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对于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储备效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抗风险与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可持续地保障全省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镇论坛》2009,(4):6-9
本刊讯2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中央一号文件)。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进一步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