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迫切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反映和引领。基于江苏现代化实践的目标内涵,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和可操作、可度量、可比较的原则,构建一套由人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城乡区域现代化等8个维度(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现代化进程综合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因素。江苏现代化建设在全国现代化“大棋局”中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从指标分析中归纳出的典型事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经验证据。建议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精神文明、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江苏在率先实现现代化上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2.
如果即将到来的技术与产业革命需要5~8年,那么中国大概还有3~5年的追赶期。假如发展方式不能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根本性转变,一旦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洗牌完毕,则本就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国企业又将被强势企业再次锁定,中国就有可能在失  相似文献   

3.
《企业经济》2017,(4):5-11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拥抱新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十三五"时期增长、转型和改革的主线,实质是由追赶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实现新平台上的供求平衡、新逻辑下的动力转换、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新理念下的制度创新。新经济是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而产生的经济形态,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以及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催生新经济。而发展新经济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两者在需求、目标、动力、过程、手段、效应等方面具有"共生性",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70年代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现代化生产只需少量劳动力,因此必须统筹兼顾,把现代化生产与充分就业统一起来。这应成为我国处理科技进步与充分就业关系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严峻挑战,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增长过快,加之政策上的失误使一、二产业存在大量隐蔽性失业,就业压力太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劳动就业。所以,必须把科技进步与充分就业统筹考虑、有机结合,形成二者兼得、相互促进的局面。为此应遵循以下战略途径与对策:一、合理摆布高新科技发展战略格局,使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确立“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高新科技发展指导思想。结合就业权衡得失,确定好高新科技  相似文献   

5.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新中国在凯歌行进中走过70年,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迎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点——2020年。这一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划上句号,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全面小康,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年,我们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  相似文献   

6.
追赶企业通常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壁垒,因此需要正确应对追赶战略选择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挑战。深圳迈瑞医疗的成功为正在进行追赶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三点启示:第一,企业的追赶已经进入了以国际市场和标准为初始起点的新阶段;第二,工业设计的创新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新路径;第三,要以预先培养建设自身能力为核心,作为实现和提升技术引进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李黛 《企业导报》2010,(8):53-53
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从中国农业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进而分析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必须实现土地整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6,(2):173-178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日益全球化,核心技术创新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优势及抢占新技术和新产业"制高点"的必由之路。首先,面对中国成为"无可争议的专利领跑者"这一现象,应对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隐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理性分析制约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主要瓶颈,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变传统技术追赶路径,尽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企的合作创新模式,尽快完善激励创新的外部政策环境,才能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的激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专利论文大国"向"创新发展大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正>一、专业设置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努力实现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相似文献   

10.
从完整的创新流程看,科技创新和熊彼特创新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创造的技术手段,经过熊彼特创新对经济结构产生"创造性破坏"效应。随着持续的经济追赶,中国积累了迎接新科技革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但原始创新不足的短板,制约着中国应对产业变革的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原始创新的生态系统,实现从引进模仿到原始创新的转型,是中国打造全球引领性产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莉  任广乾 《财会月刊》2024,(9):109-113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展望:中国应缩小与美国的六大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世纪即将来临,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继续追赶发达国家,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指标方面的发展差距。直截了当地说。就是要以更快的速度追赶美国这是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最发达的也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将构成21世纪中国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令人关注的重大事件。那么在21世纪中国能否追赶美国7如果能够的话,追赶美国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中国如何追赶美国?在哪些方面是我们追赶美国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第一.中国将明显缩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相对差距。GDP总量居世界首位。AngusMa…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9,(10):18-24
经济现代化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经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改革深化三个阶段。经济现代化在70年的艰辛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形态上从传统农业大国到工业经济大国、体制上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上从公平优先到共享共富三个主要转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现代化健康发展应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对经济现代化的领导,坚决厘清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边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现代化的内部协调和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由于没有跟上18世纪开始的产业革命的步伐而沦为“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年轻国家”则借助那次产业革命崛起,成为“发达国家”。然而,20世纪40年代萌芽的新技术革命,80年代已在全球扩散,并逐渐成为新的产业革命。新的技术革命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使世界各主要大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谓新技术主要是指高技术。正因为如此,80年代以来,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制订了各自的发展高技术战略,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尽管各国制订的发展高技术战略计划的名称不同,但日标一致,都是力争进入未来世界强国之林。邓小平同志洞察了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于1991年4月高瞻远瞩地号召我们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明确提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带动改造传统产业以实现四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回顾2023年,中国企业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数智赋能、价值创造、品牌引领、治理优化6个方面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雷璟思 《现代企业》2023,(3):99-101
<正>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乃至知识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梦寐以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正制造业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自1786年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的200多年以来,制造业就一直以不可替代的角色推动着每次产业革命。美国、德国、日本先后通过强大的制造业实力,一举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经济中奠定了领先地位。当前,面临"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积极推行"再工业化",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大力布局新兴产业,试图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制高点。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上大而不强。借鉴美国推行"再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及德国、日本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对尚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积极参与新一轮产业革命、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一个现代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不仅构成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是党在统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具有谋新篇布新局创未来的历史性作用。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意义境界和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使命任务,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有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助于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在内容供给上构建基于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体系,在教学方法上构建基于方式创新的知识嵌入体系,在课程设计上构建基于特点属性的分类施教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0.
以“双碳”目标引领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双碳”目标有利于微观主体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节能减排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本文从内在驱动力和外在牵引力两方面分析“双碳”目标引领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双碳”目标下工业企业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包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增强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意识;以环境政策为引领,构建工业企业绿色制度体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提升工业企业绿色生产效率;以金融市场为支撑,创新工业企业绿色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