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一种研究纲领内部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竞争性理论,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均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性,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认识论和本体论,而在于诸如身份如何被建构、规范如何被社会化、国际政治最终朝向何种方向演化以及谁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施动者等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如何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围绕这些分歧,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分庭抗礼,其实质是坚持建构主义研究方法的两种不同政治哲学之对立,因而其学术分野应居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纲领内部。就此而言,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应是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冲突论;与之相对应,自由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则是合作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合作论。  相似文献   

2.
现实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的权力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以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反思主义学派的猛烈批评。但这些批评大多显得有些矫枉过正。而 80年代晚期兴起的建构主义则力图取两派之长 ,补双方之短。建构主义相信社会现实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 ,注重人的理念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或建构 ,但同时强调理念是在人的主体间性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接受社会现实的客观性。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 ,认为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文化结构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范式传统上有两种,即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崛起,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开辟了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三种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分析,指出不存在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宏大理论,每一种范式都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它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范式传统上有两种,即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崛起,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开辟了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三种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分析,指出不存在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宏大理论,每一种范式都各有其长处与不足,它们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主义+结构取向",而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观念主义+过程取向"。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梳理,作者发现这些文本中包含大量的相互融通和交叉的内涵,而两大学派相互融合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政治哲学中汲取灵感。现实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而建构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康德,对康德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的黑格尔处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对黑格尔思想进行继承的两条路径对两大学派合流后的发展有重要启示。"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路径"可以对现实建构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而"黑格尔-尼采-福柯路径"则可对建构现实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规则性文化、社会化和认同,而建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关系性权力、规训和他者。尽管这两个新发展的理论都基于西方的哲学传统,但是它们与中国外交的一些传统和特征有相似之处,并可能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某种支撑。  相似文献   

8.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作出的重大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规划。作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非常重视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提倡建立一个以康德文化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可以说,建构主义为和平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其理论内涵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是建构主义的集大成之作.作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外第三种主流学派范式,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讨论了学界之中从未触及过的研究范畴.本文指出了温特对于无政府状态的三种分类,认为这样的分类正是讨论了之前国际关系理论中不会触及的理论大前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作为新近产生的边缘学派,在其近20年的发展中,不断与处于国际关系学主流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发生碰撞。尖锐的冲突、合作与分歧并存的张力及对合作的期待成为它与上述三者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尽管女性主义与主流学派之间存在着种种矛盾甚至冲突,但它并没有将自己奉为绝对真理,意欲取而代之,而是希望通过引进社会性别视角,使国际关系学科更真实地反映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与国际政治研究室计划 2 0 0 4年 4月上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深入讨论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学派的发展 ,进行学术批评 ,并联系实际探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关系理论高级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的哲学渊源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主义为人们研究一般意义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系统方法。它强调语言、规则和统治条件在现实的社会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作者从四个部分阐述了亚里士多德对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人类现代思想的一些预设所产生的影响:(1)言语和宾词,我们通过说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及做什么来赋予其形式;(2)分类,这也是讨论宾词的必然结果,亚里士多德关于部分和整体的分析非常有启发性;(3)二值原则,是关于所有谓语或是肯定或是否定的实践,社会关系中的规范性正是源于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而规则是表达二值原则的媒介;(4)一般意义的实践,实践是人们用来描述彼此之间基于规则进行言语交流和生活所发生的一切的重要术语之一,是社会建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言、身份与国际秩序:后建构主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建构主义以后现代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把语言、身份和国际秩序作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强调身份是社会语言建构的结果,需要通过语言来维持和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危机时期,语言会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影响国际秩序。就如同物质力量决定国际体系结构一样,语言同样造就一种叙述结构,约束行为体的自我认同,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体主要是使用语言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象力)来维护原有的叙述结构,把原有的集体身份强加给对方,使自我认同不被破坏。行为体可以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达和链接来加固原有的身份,维护原有的自我认同,使失序的国际关系回复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4.
试论建构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前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构主义的知识体系可概括为“2 31 4 4” ,即两个发展阶段、三次学术论战、一种主要研究方法、四个流派和四大研究领域。建构主义推动了国际政治社会学 (IPS)进入学科酝酿阶段 ,恢复了国关研究中的实践理性 ,同时在单位认同的内生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缺失。近年来建构主义沿着内涵式和外延式两个方向发展 ,其中德国学派的发展令人注目。建构主义在中国的乐观前途 ,不但因为中国社会的特点具备了使建构主义上升为主流理论的社会土壤 ,还在于它能够在世界秩序、中国和平崛起以及台湾问题方面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9·11事件之后,反对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文章以温特在《国际政治中的社会理论》一书中阐释的建构主义作为基本的理论框架,来探讨这个主题。认为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事件是文化构建的结果。由于可能会构建出反人类文明的共同文化,恐怖主义具有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构建公正的国际秩序,以合作、对话、平等协商的方式来消除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大理论与综合解释模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关系的大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进行解释的理论。在这个层次,始终存在着各种争论。对照现实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实际上阐释的是国际体系的不同属性。由于国际体系原本就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元的解释。建立这样的解释,把几种主流大理论的核心假定糅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可行的,人们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解释现实时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解释模式本身所需要的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而是多种精到的理论。在这种解释中,每一种理论都是有用的工具。把不同的理论工具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建构主义是从欧美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理论,对当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均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于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一些轻视或排斥的心理。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则要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对教学内容作出明确的辨别,对有关的社会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与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的大理论是对国际体系进行解释的理论。在这个层次,始终存在着各种争论。对照现实可以看到,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实际上阐释的是国际体系的不同属性。由于国际体系原本就具有多元的属性,因此我们需要有多元的解释。建立这样的解释,把几种主流大理论的核心假定糅合在一起大概是不可行的,人们可以做的也许只能是在解释现实时对不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这种综合解释模式本身所需要的不是一种万能的理论,而是多种精到的理论。在这种解释中,每一种理论都是有用的工具。把不同的理论工具组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对现实问题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主流理论与批判理论分别以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为基础 ,各执一端 ,缺乏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而温特建构主义则试图在二者之间建构一条中间道路 ,在国际关系领域最集中地体现了社会科学理论所最需要的合成特性。本文集中于国际关系的元理论层次 ,从本体论的合成、认识论的合成、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合成、理论观的合成及其意义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以全面彰显温特理论的合成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流范式关于信任问题有不同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 ,信任难以产生 ,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受力量平衡的影响。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制度能够促使信任产生 ,并为合作架设桥梁。但是 ,自由制度主义没有解决信任还不存在的时候制度如何形成的问题 ,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建构主义则提出 ,信任与身份相关 ,身份的建构取决于政治文化因素。从这三个理论框架中透视当前的中美关系 ,会发现两国之间在培育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