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演进可以分为"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魅力中国》2010,(23):334-334
英美等国在学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发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积极因素,对进一步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一套继承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体系,对于后世的选人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我们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得到对新时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当前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做到:健全基层调研机制,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严格管控三公经费;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纠正跑官要官不正之风;严格政绩考核标准,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相似文献   

5.
边疆历史长河中,土司制度从建立、 完善、 到废止,对当朝统治起重要作用.但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司制度的腐朽性和落后性逐渐暴露,影响了当朝边疆社会的稳定、 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于是,清朝政府采取了废除土官、 委以流官管理的政策,改土归流在边疆大规模施行.昭通地区在元朝建立土官制度,经明清两代发展到顶峰.清朝鄂尔泰推行武力在昭通改土归流,自此加强中央对昭通地区的统治,民族构成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昭通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武力改土归流确实给乌蒙带来不可磨灭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官场治理"是党主动而为的治理 当代陕西:"官场病"是官场生态文化和运行模式中的不正常现象,它是长期的积疴.十八大以来,中央接连出台新规治理官场,细化具体标准,力度很大. 熊晖:首先,"官场治理"这个概念是个俗语.大致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官场治理"包含对领导等管理职能的规范,是围绕政治权力环境展开的改革与治理.包括选官、用官、管官等对官员行为进行规范、限定、约束的措施.狭义上,"官场治理"是对领导层,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所处的从政环境、权力运作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当前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要做到:健全基层调研机制,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严格管控三公经费;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纠正跑官要官不正之风;严格政绩考核标准,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家现代文官制度是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形式合理性的基础上.依据西方现代文明的客观发展需要建立起来的。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相比西方同时代的选官制度无疑是更先进、更完备的。然而,就在文官制度在西方各国如火如茶进行着的时候。中国的科举制度却在自己家乡走到了尽头。中国人在不断的摸索中重新建立起来的现代公务员制度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官制度的合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弄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该如何借鉴西方文官制度,借鉴其“合理内核”,以使我国公务员的管理朝向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波 《黑河学刊》2011,(9):47-49,51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历代统治者围绕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并形成的具各时代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在官员选拔范围、择才标准、注重制约、加强监督、修身律己等方面蕴含着积极的政治理念、价值导向和运作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有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省国资委始终坚持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充实和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据统计,省国资委系统新建纪检监察相关制度654项,修订完善813项,有力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为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1.
田禾 《魅力中国》2009,(15):182-182
唐代的科举入仕是官僚选拔形式的一种,唐代律令在科举的科目,考试形式,参加资格和入仕程序上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说明其在唐代已发展成较完善的选官系统。但科举录取人数少、应试难度大,在当时入仕形式中并不占主流。  相似文献   

12.
秦帝国的出现,使中国由纷争的局面走向统一,随着中央集权政治的加强和地主经济的发展,选举用人已经逐渐打破了从前以血缘宗族为标准的世袭制度,两汉时期遂成为我国封建政权选拔人才和任用官吏的初创阶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察举、征辟、任子与纳贤成为汉代官僚产生的主要方式.在早期的察举中,日食等天地异变常常成为举用贤人的理论基础,同时在于表达与贤士大夫共平天下、共治帝国的"朕意".西汉中叶以后教育逐渐发达,儒学成为获得正统地位的国学,儒教所重的伦理观念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之所必须,选官制度也深受其影响.选官制的崩塌表面上看来是由于东汉末年此起彼伏的变乱造成的,形成汉代乡举里选最终崩溃的诱因其实很多,权门请托和累世公卿的出现更是加速了汉代社会的瓦解,其教训值得后世好好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哥老会与戕官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戕官运动、杨增新与戕官运动的关系,不难看出新疆辛亥革命中的戕官运动体现了哥老会自身的特点,支持了新疆的资产阶级革命,反对了以杨增新为代表的旧官僚旧制度,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最终被反动力量绞杀。  相似文献   

14.
"三姓副都统"是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在三姓一带建立的政权机构.清初不设郡县,以血缘、地域划分为"姓长、乡长、子弟","子弟"又称"袍官".清政府发给他们"印信文书",居民编入户籍,由"姓长、乡长、袍官"管辖."三姓副都统"归吉林将军管辖,是军政合一的重要机构,对边疆人民通过"姓长、乡长、袍官"与贡调皮、赏乌林制度,实行严密有效的管辖.  相似文献   

15.
美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雁 《开放导报》2006,(2):89-92
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问题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本文在分析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机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美国政府分级首席信息官委员会制度和英国的分级电子大臣与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度,并对建立我国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据笔者目力所及,官中的设置,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由于契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地位的上升,至迟在道光年间,官中的身影便频繁出现在华北乡村的田宅交易当中。清末以来,政府不断对官中这一身份群体进行规范性管理。本文从清至民国官中制度的延续性出发,利用清华馆藏契约文书以及华北已刊契约、碑刻,结合官方文献档案材料,在对晚清民国华北地区乡村田宅交易中的官中现象进行脉络性梳理的基础上,着力探讨官中的来源、设置单位、职能、中用、身份、利弊等问题,并试图就历次变革的发生给出合理的解释。晚清以至民国,官中经历了一个不断"经制化"的过程,其由半官方非正式行政人员转变为国家正式公务人员,其中牵涉到国家政权力量与民间社会力量的博弈。无论怎样,官中群体都始终不忘利用官方与民间中间人角色的便利,为己谋利。透过官中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早从19世纪开始,伴随着国家力量的渗透、乡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以及制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国家对于基层社会控制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提出了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制度设计与途径.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2007年的破产法中确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但存在选任方式单一、责任承担缺失、监督机制不足诸多问题.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应建立多种方式并行的选任制度、完善各种责任承担方式、完善破产管理人监督机制和破产管理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资料显示,从1995年起至今,全国公开选拔副厅级以上干部1000多名,副处级以上的1万名,科级以上干部2万名。相对810万庞大的党政干部来说,这个数字还很小,却不容小视,谁敢肯定它不会成为改变领导选用制度的星星之火? 干部人事制度非改不可 陈小伟:最近我看到这样一个观点:干部任命制是腐败的源头。仔细琢磨还有几分的道理。一些地方用人不正之风的确相当严重,跑官要官之风盛行,买官卖官、骗官甚至杀人谋官的现象屡有发生。如河南省新乡市委原副书记王德水,任职期间多次收受他人“买官”款物折合人民币26万元广西自…  相似文献   

20.
完善中国特色地方自治制度,当前关键在于强化普通地方自治.必须着力解决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完善地方公民参与制度,突出公众参与制度的操作性与科学性.二是完善地方各级政府权责划分.三是完善地方监督体系与制度,理顺监督运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