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一程,既要从宏观上制定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又要不断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支农结构、整合支农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矿起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安全有效地逐步缓解“三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供需矛盾。以伊犁州直为例,现就如何建立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也开始起步,但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效率差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和使用的管理,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是当务之急。李金华审计长也明确表示,涉农资金审计将成为今后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农村建设资金面广、量大、点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如何搞好支农资金审计工作,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重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新农村建设也开始起步,但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效益不高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 相似文献
4.
重构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村投入机制在调整中转型、在重组中发展。但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许多地区和部门更多地选取自然条件较好、建设起点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试点,进而不遗余力地给资金、上项目,重点倾斜、集中投入。我国农村普遍落后,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正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的面上村镇。这种只重“锦上添花”、忽视“雪中送炭”的倾向所造成的要素投放悬殊,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三农”工作的总目标、总要求,陕西省宜君县财政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和要求,乘势而上,积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增加财政支农投入,建立稳定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2006年以来,县财政积极落实支农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认真落实将新增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投资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中的比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思路、新措施已初见成效,随着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三农”问题一定会逐步解决。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财政支茯政策存在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低、结构不合理、方式落后及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远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从各方面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7年1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连续四年来中央以一号文件下达指导“三农”工作的意见,其意义不言而喻。文件再次强调了“三个继续高于”的原则: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可以预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问题强化审计监督
新农村建设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破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随着涉农政策的完善、国家财力的增强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渠道和手段的广泛运用,必将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农业开发、支持农村发展。为此,审计机关必须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问题,以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为主线,强化审计监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各级政府对“三农”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增长很快,但受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因素影响,支农资金使用效果与支农资金投入增长并不匹配。为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要对支农资金重新进行科学分类,通过资金整合,创新管理机制。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主要内容和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素有“中原粮仓”之称的漯河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近年来,市工商局把部门职能融入支持“三农”的大局之中,找准定位、勇于创新,探索创建“实施商标战略,开展品牌富农”新机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支农资金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在财政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其资金量大、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新农村建设支农资金效益是否得到有效发挥,需要审计机关予以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支农资金效益审计重点、审计方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对新农村建设支农资金效益审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唐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3-3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投入大量资金,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农"是一个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需要大量资本投入。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总量仍是低水平的,但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是宝贵的,如何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减少和避免损失浪费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据估计,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大概需要国家和全社会投入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庞大的资金,既需要比较“刚性”的财政支持,更需要弹性较大的农村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新农村建设由此起步。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个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建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共生体系,使农村金融组织实现和谐共生,成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一)共生单元缺位现象严重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为农村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这些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定位不清,加之政府管制较为严格,使其服务于新农村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1.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不清,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太窄,其… 相似文献
17.
才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08,(7):147-14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农村公共品供给是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简要分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意义,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是建立新农村建设稳定投入机制。要求地区所属各县(市)将当年新增财力的20%,土地出让金的50%以上,以及国家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100%(除边境口岸建设项目资金外),全部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投资规模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农村新面貌逐渐显现。但随之而来,在资金的管理、使用、效益上也暴露出一些应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章清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2):10-12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建设新农村的热潮汹涌澎湃,席卷神州大地。9亿农民“千年盼”、“万年梦”,终于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希望之光”。建设新农村可以破解我国的世纪难题—“—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