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专业方向及特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和师资结构优化四个方面,探讨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如何立足于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地方特色,创新专业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对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硕、博学位点设置情况的调研,探讨了该学科领域在国内所处的“外冷内火”的尴尬地位及其本科乃至硕士层次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了该专业目前面临的发展困境.本文认为,要破解专业发展困境,就必须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专业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力推持征上岗制度,才能根本改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不温不火”的局面,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整体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一个开设不到20年的专业,其专业人才应该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而目前高校输送给就业市场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却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了劳保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我院应结合自身特点办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增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潜能.  相似文献   

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经济学课程群通常集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等多门相关课程为一个有机整体,其系统性与应用性的特征不仅奠定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共同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而且凸显了该专业的特色。可以通过改革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对其进行重点建设,以更好地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7.
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起步发展.专业如何定位,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如何确立,这是专业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兄弟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情况,分析了我院进行专业建设的总体环境,归纳出我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应该是依托学校的整体优势,充分利用财经院校的学科优势,借鉴各个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经验,我院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以经济学为基础,突出劳动关系特色,培养实践性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专业创新团队建设是北京市教委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并无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专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经验,国内院校创新团队建设也多以学术研究型为主。高职专业创新团队建设体现出实践性的人员需求,课程建设以团队式工作的需求及创新点选择为特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创新团队在团队机制、内部交流培训、成员角色定位和职业生涯设计、体现高职特色创新点选择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置已有十年。随着社会保障在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后备力量的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教育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的素质令人担忧,只有具备了"公平、正义与共享"的价值观、跨学科的理论体系、扎实的专业知识、洞悉中国国情及实践创新能力等素质,该专业的研究生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保障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技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仍在探索阶段。为满足社会对高附加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借助各高校优势专业现有的实践资源,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效果颇佳。本文在对大连科技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就业为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指出确立以就业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资格考核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等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专业教材改革应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调整。应遵循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现行政策要全、准;业务程序和操作方法要交待清楚;业务面宽,并与全国资格考试相衔接,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本文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设计了10门专业系列课程,并为每门专业课程设计了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讨论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讨论的主题应当紧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难易适中。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居于主导地位,有效地控制讨论进程,把握讨论方向,避免偏离讨论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和补充,对涉及的理论或制度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和陈述,以达到讨论式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决定开设一个新专业——劳动关系管理专业,并成功申报了该专业并率先完成了自主招生。其专业定位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又突出学校特色。为办好该专业,从其培养目标出发,需对培养途径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争议增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存在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仲裁资源与司法资源的双重浪费、体现不出仲裁自愿原则等诸多弊端。因此,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重构,实行裁审分离制度,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16.
“订单培养”模式在国际金融专业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困扰着高职院校的大问题。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实现高职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育机制的根本转变,对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订单培养”,作为一种新型的学生培养模式,其推行以来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勃勃生机,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条可行之道。该文从金融企业的用人机制、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的办学实际出发,探究在我校金融专业实施“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面向职业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迭代式的培养过程等观点,并介绍了我们所作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19.
建构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专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专业建设模式体现着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因而是高职教育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构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职专业模式及其途径,以期解决目前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分别就教学对象(学生)、教学主体(教师)和教学方法这3个要素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了融合式实践、融入式创新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5个1教学质量工程、4级翻转课堂,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培养更多地方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