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农村工作要以小康建设总揽全局李炳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整个农村工作要以小康建设总揽全局。今年我省及各地都制订了农村小康建设规划。落实这个规划,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把握关键,突出重点,下大力抓好以下三类六项工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晋中地区实施“两极推进”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杨发,王瑞娟在山西省农村达小康总体部署之下,晋中地区把农村小康建设作为统领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现实纲领,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实施“两极推进”...  相似文献   

3.
对湖南小城镇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  陆林 《经济地理》2003,23(4):491-494,507
城镇化是湖南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是湖南省实现小城镇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湖南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文章首先分析湖南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小城镇在湖南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湖南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宽裕 《经济问题》1994,(6):56-57,10
纯农业农村奔小康探析李宽裕小康建设是90年代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项首要任务。因此,如何加速小康建设步伐,是各级领导都必须认真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结合沁水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实践,对...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小康建设,而农村小康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客就是提高农民收入,使广大的农民群众富裕起来.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相关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农民小康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本文拟结合江苏省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对当前我省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及增收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袁方 《经济师》2005,(1):193-193,19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要全面实现小康,最重要的还是组成这个社会基本要素的人实现小康。在我国,只有农民全部实现了小康,才能说我们的社会全面实现了小康。目前,农民增收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政和地处闽东北交界,是中国锥栗之乡和茶乡。当前,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共识,更是各级政府工作重中之重。实现农村小康就是消除城乡差别,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决农业问题要靠发展工业,解决农村问题,则要靠发展城镇,而解决农民问题,就要最大限度减少农民,转移剩余劳动力,使他们转变成市民,过上小康生活。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村造血功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三农”问题已摆在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  相似文献   

10.
增增降降:透析农民收支现状□王贵英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8601元,比上年增加23106元,实际增长86%。农民收入分布呈现出“高收入户明显增加,低收入户不断减少”的变化特征。目前已有45%的农户达到农村小康收...  相似文献   

11.
李芳 《经济师》2007,(4):282-283
安徽是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安徽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发展势头很好,出现了新的阶段的变化:主要农产品稳定的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取得明显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尽管势头很好,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旧缓慢,依然是农业大省,如何将安徽由农业大省发展为农业强省,这是一个战略目标,也是安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为农村居民从温饱生活向小康生活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农村社会全面建设小康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措施。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但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石狮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并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宽裕型小康建设试点市,从不同侧面进行试验为指导全省农村宽裕型小康建设提供实践依据。石狮作为全省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在推进新村建设方面先行一步责无旁贷,加强新村建设工作,必将进一步充实宽裕型小康建设的内涵,巩固宽裕型小康建设的成果,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进程。 一、石狮市新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石狮市始终坚持以“创五好、上亿元、建新村”为工作主线,组织实施宽裕…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工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 ,是山西省实现“区域优势经济、县级特色经济和小城镇辐射经济三位一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 ,是山西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末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随着2000年临近,吉林省人民生活能否如期实现小康,尤其是农村实现小康,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又一次处在了历史的关节点上。“三农”问题已不单纯是一个涉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局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社会能否稳定、“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我国现代化进程。就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战略抉择,并将其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毫无疑问,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希望在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小康建设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阶段的战略性工作。农村经济的腾飞将通过小康建设工程一步一步地实现。许多省区把小康建设定为农村中总揽全局的工作,其他一切工作都要以小康建设为核心,围绕小康建设目标展开,因此,小康建设越来越成为关心农村工作的人士首先考虑的问题。那么,小康建设的基点在哪里呢?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农村小康建设的基点是人口与经济最优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以“两个转变”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河北省省长叶连松1997年,我们要抓住宏观经济环境比较有利的时机,把全省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放到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上,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经济工作。一、坚持以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工...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农村的难点在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大省。本文以江西农村为例,就农业大省的农村小康建设现实基础、问题根源、对策措施进行研究。一、江西农村小康建设现状分析江西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但大而不强,尤其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急剧下滑,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难度加大。按照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农村小康16项指标综合评价,到2000年底,江西农村小康实现程度达90.1%,综合评价分值为90.01分。“九五”期间江西农村小康进程的特点是:(一)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小康进程不平衡江西农村小康实现程度由199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