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文章以苏州游客和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以受访者的休闲购物涉入为切入点,分析案例地居民和游客的休闲购物行为,进而探究休闲购物的总体特征,以期为国内休闲购物的良性发展及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和布局休闲购物空间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发现:休闲购物存在多种情境中,与消费者的个人特质、动机、旅行的社会背景和目的地的特征显著相关;休闲购物涉入与满意度显著相关,是影响休闲购物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休闲购物是一种多面性多层次的消费活动,消费者在同一个或者不同场合休闲购物可能包含多个消费活动的方式;感知购物环境影响居民和游客的休闲购物行为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宋秋 《特区经济》2008,(2):144-146
旅游城市本身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服务设施为居民的游憩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旅游城市居民的游憩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课题组以中国西部的中等城市乐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旅游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利用、出游方式、游憩动机、游憩吸引因素、游憩阻力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结论:市民的休闲方式与闲暇时间的长短有关;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市民的游憩方式有显著差异;游憩和旅游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和动机上有明显差异;旅游城市的游憩阻力因素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郑柳青 《特区经济》2011,(8):140-142
游憩空间就其起源上说,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因而,城市及其近郊为主导的城市游憩空间在游憩空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城市居民的游憩活动空间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城市居民的游憩活动空间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成都市居民游憩场所选择及活动空间特征,针对目前成都市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休闲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探讨了城市居民种种失范休闲行为,指出其危害,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京为例,从休闲效益视角出发,在资源特征总结的基础上,对居民城市森林游憩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南京城市森林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但开发力度不足,森林公园类游憩产品的整体宣传与推广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南京居民的城市森林游憩活动涉入度较高,较为关注森林公园的游憩品质,但对游憩活动的休闲效益认知尚不全面。因此,南京应从资源保护、宣传推广、科普教育、设施服务等方面入手,打造生态性、创意型游憩产品,以满足居民游憩需求,实现城市森林公园的多元休闲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休闲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探讨了城市居民种种失范休闲行为,指出其危害,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7.
曹灿明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0-13
2008年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负面影响,中国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进而影响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和预期收入,从而对其旅游消费产生影响。文章以江苏省五座城市居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和分析金融危机对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影响,并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背景的城市居民旅游行为影响,最后对如何减小金融危机对城市居民旅游行为影响,合理引导城市居民旅游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世华  李万兵 《新西部(上)》2007,(4X):210-210,224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年中近一半的时问在闲暇中度过,休闲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休闲使大学生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对大学生的休闲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曹灿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8-11
2008年开始,我国实行新的休假制度。新休假制度下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会发生很大变化。本文以苏州市城市居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对比分析小黄金周和传统黄金周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在新休假制度下,城市居民出行频率增加,出游方式多样化;传统节日主要以家人团聚和短线游为主;长线旅游主要选择在带薪假日和国庆节出游。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年中近一半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休闲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休闲使大学生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该文对大学生的休闲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冷晨昕  祝仲坤 《南方经济》2018,37(8):107-127
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居民的行为观念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15年度数据,系统评估了互联网技能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幸福效应。研究表明:掌握互联网技能会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其感到"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高出2.6%。考虑到掌握互联网技能很可能是农村居民"自我选择"的结果,结合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内生转换模型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的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技能会通过丰富休闲娱乐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湖南邵阳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界定了休闲旅游的实质与内涵,分析了邵阳进行休闲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3.
首次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城市居民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森林休闲需求,并且详细探讨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层次个数,认为城市居民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森林休闲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而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则贯穿于五个基本需要之中。最后对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相关经营管理部门进行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更是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保证。通过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2005年-2012年城乡居民各项消费从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找出城乡消费结构中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类消费及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类等发展型消费比例逐年升高,对享受型消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因此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对吉林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战略以来,新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突出表现在农村有效需求不足。本文在对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消费需求投向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提出当前应立足六大着力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繁荣,提高消费对新疆经济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经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选取1978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从政府行为和市场化程度两个角度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行为、市场化程度与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收支效率、国内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而财政分权、对外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则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从协调财政收支比例,扩大财政支农规模;改进财政分权体制,优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国内市场化进程,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降低对外依存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途径来推进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下,通过采集2019年全年的新浪微博居民签到数据,运用ArcGIS核密度分析法,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对乌鲁木齐居民休闲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居民活动的日内频次变化较大,曲线整体呈现“双对勾”形,5:00—7:00时段签到频次最低,12:00—23:00时段签到数据量维持在最高水平;居民活动的休闲流空间分布总体呈“一大一小双核心”,区域分布具有“大集中,小分散”的特征。通过对城市居民休闲流的时空特征分析,为推动乌鲁木齐市休闲旅游发展和热点区域再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陈阳  唐晓华 《南方经济》2019,38(3):71-89
文章利用200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特征,其具有显著的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特点。(2)从单因素考虑,制造业集聚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城市规模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3)从协同效应来看,城市规模能够提升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但是制造业集聚阻碍了城市规模效应的发挥,两者协同效应的发挥需要互相匹配;以制造业集聚效应为标准,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存在较大范围的提升空间。(4)从城市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内在路径差异来看,制造业集聚、城市规模对不同路径具有作用相反的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制造业集聚与城市规模协同性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