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非均衡发展的角度探讨汇率冲击对经济的影响,为广场协议后本币升值对日本经济冲击大于德国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解读。文章借助内生技术进步理论,构建了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发现,在存在低技术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将导致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使用1981-2010年间日本、德国、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门发展较为均衡的德国经济不受汇率升值影响;而非均衡发展的日本和我国经济增长率均受到了升值的不利冲击。由此建议,在我国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应当避免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更重要的是,提高我国非贸易部门的发展水平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有助于缓解升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1985年,日本和德国都签署了《广场协议》,德国马克和日元也分别在1969~1978年和1985~1987年同时经历了两次大幅升值,升值幅度均超过了40%。虽然两国货币都大幅升值,但日本经济的遭遇(历史上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和德国经济发展状况却同途殊归。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人民币新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国际借鉴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稳定,就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改革时机,形成独立的运行机制,日元汇率的变动对其国内经济及国际经济有一定影响.国际汇率变动启示我们要审慎对待货币升值的连锁反应,敏锐把握货币升值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4.
张燕 《福建金融》2012,(7):16-19
1950年以来,德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德国马克在支持经济增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国内物价稳定、本币对外摘要:1950年以来,德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德国马克在支持经济增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国内物价稳定、本币对外升值、经济平稳发展,并逐步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03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银行面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物价上涨压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规模逐步扩大。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德国马克升值的经验,以期对当今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管理有所借鉴。升值、经济平稳发展,并逐步成为重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2003年以来,持续、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人民银行面临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物价上涨压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使用规模逐步扩大。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德国马克升值的经验,以期对当今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中国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引论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使人民币汇率直接升值了21%.这一天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将开始沿着市场化的步伐前行.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多年经常项目和基本项目的双顺差,使得人民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走一段升值周期.我们的邻国日本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取长补短,我们应该学习日本在处理货币升值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保持国家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保林 《甘肃金融》2013,(10):22-24
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虽然降低了外汇占款,但并没能降低我国货币供应量,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可以通过贸易途径使外汇占款下降,但资本路径的影响使得国内货币供应不断增加。引言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的发展,年均增长率高达9.6%,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速的3倍。但持续扩大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使我国外部经济出现了失衡,尤其是外汇占款的不断扩大导致国内通胀压力持续不断。同时内外经济的失衡反过来又造成汇率的波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开放度和信  相似文献   

7.
杜伟 《银行家》2007,(4):88-90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货币的升值抑或是贬值到底会给该国实体经济带来多大以及何种影响?本文通过对若干国家实际汇率与两国经济增长率差额之间的比较,试图找到两者之间真正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了可以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要保持币值稳定,同时极有可能会面临"特里芬难题"。人民币近期贬值并不是意外事件,但人民币贬值未必就是利空,海外机构主体将逐步配置更多的人民币资产,维护人民币稳定甚至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动力也不可小觑。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后,单一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环境,要使当前经济环境良好运行,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保持币值稳定,则应该采取政策联合搭配使用,才能达到期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敏  陈斌 《福建金融》2007,(3):17-19
日本、德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都曾经历较长的汇率升值过程,本文主要通过对两国货币汇率升值历程的回顾,强调一国面对汇率升值时,需要关注本外币政策的协调、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问题,并对两国在不同时期货币升值与贸易品、非贸易品价格替代弹性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孙稳存 《新金融》2007,(11):34-36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