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可谓"审计风暴"最猛烈的一年.从国家五部委2003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到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从中央预算管理、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税收征管、专项资金使用、财政资金投资效益,到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原国家电力公司巨额经济责任等问题,这样的"审计清单"让人触目惊心.其中的每一点都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每一滴都引发了各行各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李宪铎  胡铃 《中国审计》2004,(23):32-35
2004年6月2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了一份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有19页详尽列举了各个与公共资金有关的部门违法违规的问题.审计报告经媒体公开报道之后,不仅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被称为中国的"审计风暴".这次"风暴"涉及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等中央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等多个公务活动部门,其暴露问题之严重,金额之巨大,涉案人员之众多均为历史罕见,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实行政务公开化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暴"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春  陈孝 《中国审计》2004,(17):2-4
2004年6月23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做的长达22页的审计报告,其中有19页详尽列举了各个与公共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关的部门违法违规的问题,内容一经报道旋即引起举国关注,人们所称的“审计风暴”由此而始。 “审计风暴”产生了震撼,也带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和启示。在本文中,仅从四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初步感受。  相似文献   

4.
政府审计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从而建立服务型政府和加强廉政建设。本文基于公共受托责任和公共管理视角探讨阳光审计,分析了国家审计在实施阳光审计进程中存在的障碍,从实务角度探讨阳光审计通过问责机制参与廉政建设的内在动力与实践契机。  相似文献   

5.
政府审计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强化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从而建立服务型政府和加强廉政建设。本文基于公共受托责任和公共管理视角探讨阳光审计,分析了国家审计在实施阳光审计进程中存在的障碍,从实务角度探讨阳光审计通过问责机制参与廉政建设的内在动力与实践契机。  相似文献   

6.
正在这次全方位的土地大审计中,国家审计署最终确定的审计内容涵盖了土地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土地审计风暴,于8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此次全国性专项审计名为"土地出让金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审计",将对2008~2013年的土地出让金收支、土地征收、储备、供应、整治、耕地保护及土地执法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审计范围至县一级,涉及各级政府及所属财政、国土、发改、农业、林业、城建、税务等15个部门,同时延伸到  相似文献   

7.
从有效维护国民经济的有序运行上看,审计活动在业务上必须要具有完整性。所谓审计业务的完整性,主要是指审计业务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审计政府因为行政权力而形成的财务活动的状况。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必然要凭借行政权力收取以税费为特征的公共费用,并以预算形式而使用这些公共费用。对于政府收取公共费用和使用公共费用的过程,审计部门必须要进行审计,这种审计实际上是审计政府,也就是审计部门代表公众对政府以及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有人将此称之为对公共产品的审计。第二,审计国资系统的财务运行状况。国有资产是…  相似文献   

8.
马蔡琛 《中国审计》2005,(11):14-17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虽然也时常涉及到预算管理改革的内容,但系统化的公共预算改革与制度重构则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1999年6月26日,李金华审计长在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的"审计工作报告"甫一公开,<经济日报>"财金报道"栏目头条位置上,便刊登了一篇标题醒目的文章--"预算资金在流血".文章披露了审计署在审计199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公共预算管理问题的广泛关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立法监督机构的积极推动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先后启动了以"部门预算"为核心内容的新一轮预算管理改革.如果按照"涉及所有人的问题应该由所有人来批准"的标准来加以衡量,中国预算管理距离实现"依法管好百姓钱"的目标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尽可能体现预算管理中的"公共性",也仍然是中国预算管理乃至整个公共财政管理改革要取得更大的成功所必须跨越的关卡.  相似文献   

9.
"审计风暴"已经刮过将近一年了,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想过没有,那就是"风暴"究竟是谁刮起来的?要回答这个问题,的确还需要讨论一番-- 有人说,"审计风暴"其实是因媒体炒作而刮起来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李金华审计长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每年都揭露了经济领域一些重大的违法违纪问题,每年都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称赞,为什么唯独2004年才掀起"审计风暴"?这就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审计长向全国人大作审计报告是法律的要求,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是审计的天职,本来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如果不是媒体的炒作,象以前年度一样,就没有什么"审计风暴"了.有人还以李审计长在"风暴"初期拒绝接受媒体采访为依据,认为李审计长起初也不接受"审计风暴"之说.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审计风暴"越刮越猛、越刮越大之后,李审计长才不得不改变初衷,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长江于堤湖南段国债资金工程造假案的审计案例分析,提示了工程项目的政府管理部门滥用职权是使工程质量与预算控制机制过错全失灵,致使国家巨额建设(国债)资金陷入流失“黑洞”的主要原因。政府在履行公共投资项目管理职责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空间。因此,完善对政府投资管理行为的制度约束,加强公共投资项目的效益审计,是控制公共投资管理的道德风险、提高公共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从国家审计署最近提交的审计结果报告来看,38个中央部门存在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违规行为。这次审计查出的各类违规问题金额庞大,涉及面广,暴露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中带有共性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内涵,作用及方法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与广大审计同仁共同讨论.一、行政事业审计的内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我国《审计法》将财政审计作为完善预算管理的必要环节,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体系.财政审计成为政府审计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不单是审财政部门,还包括政府各部门如文教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这些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关系到财政预算的整个分配盘子及转动,所以,行政事业审计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行政事业审计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管理中的主要作用(一)有利于加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行政事业审计的主要对象是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经  相似文献   

13.
庄健 《审计与理财》2014,(12):18-19
正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对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各部门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等贯彻落实情况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  相似文献   

14.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强化政府责任、增强预算执行报告和其他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财政透明度、减少腐败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被媒体冠以"审计风暴"的是2003年6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曝光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2004年6月,李金华提交的2003年度审计报告,再次披露了严重的违法违规问题.几乎在同时,中国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要的版面、用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大量相关报道,以大篇幅对此事进行报道.审计报告披露的内容,短期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媒体将此称为"审计风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等联合发布的2004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审计风暴"赫然在目;新华社评出的2004年国内十大新闻,"审计风暴"榜上有名:李金华得到了来自高层和公众的广泛支持,以高票获得中央电视台主办的"2004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大奖",获选2004南方周末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6.
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是将公民和政府决策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手段,通过编制公共投资预算,可以使得公共投资和项目建设更能够体现人民意愿,确保公平及效率.同时公共投资项目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也一直是政府审计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政府审计、财政约束以及公共投资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审计以及财政约束的建设角度出发,选取我国31个省份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对我国政府审计以及财政约束在提升政府公共投资绩效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为提升公共投资绩效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宙计、人大评议委托审计的力度不断深化,审计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的公共经济行为,推进政府公共预算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的道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中央到地方审计部门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所公布的审计结果看,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有些问题还是屡查屡犯。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在厦门召开的200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2004年1到11月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9.5万个单位,查出各类违规问题金额2,636亿元,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165件。财经领域存在的问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性质上仍不容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向兵 《现代审计》2009,(1):13-14
一、当前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审计目标、审计力量分散、审计内容狭窄,不利于审计宏观监督职能和审计整体作用的发挥。目前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对象是包括政府预算及政府预算的组成部门等。而预算执行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方面基本没有联系,是相对独立的资金使用部门.对这些部门的审计通常是由审计机关的各个业务部门分别进行.各审计组对各部门的审计是分散的。因而审计揭示出的问题比较分散和微观.难以从深层次来揭示预算管理及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调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群 《现代审计》2008,(6):22-22
一、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为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预算是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细化部门预算,也丰富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部门预算的编制不仅是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而且经批准的部门预算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及部门决算审计的主要依据。每年应安排相应数量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并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延伸和拓展,以点带面,分析预算编制、执行中的问题就更能找到确切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公共财政制度下的政府审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政府审计是国家预算管理的一个必要环节 一个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包括:批准确立、组织实施、报告执行情况和结果、监督鉴证、决算批准五个环节。而政府审计就是预算管理的监督鉴证环节。政府及其部门按照立法机关批准的预算,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并提出执行情况和结果的报告,然后由立法机关进行审查批准。在立法机关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审批之前,通常都应由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进行审计,以考察其执行过程的合法性,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