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冬玫 《魅力中国》2014,(17):281-281
本文将引用帕金森的合作霸权理论,探究中国在东亚地区和平崛起的战略。文章认为:只要中国能灵活的地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找到解决日本问题的新思维,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得中原者得天下”,但在中国的经济地图上,河南却陷入了边缘化境地,呈现出“塌陷”的困境。中原兴,中部起,“中部崛起”不管是首先还是最终都必须“中原崛起”,那么“中原崛起”面临着怎样的契机,存在着有哪些掣肘呢?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下的中国和平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2003年,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理论,但全球化下中国和平崛起的理论与要义究竟为何?中共如何思维和平崛起后的国家安全,以及崛起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责任为何?中共如何处理和平崛起与不放弃武力解决海峡两岸问题,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议题,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合作经济》2007,(2):63-63
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本书通过解读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和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在缩小。不少观察家担心,武装冲突将随之发生。在近代历史上,出现过七次大国崛起,挑战现存强国,其中六次都导致了冲突。但是,本文指出,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崛起将是和平的。  相似文献   

6.
洪水威胁、交通运输制约和产业结构的影响使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江汉平原荆江地区沦于了发展的谷底。当前,随着长江洪水威胁的基本解除,中央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转移以及沿江地区的水资源优势,荆江沿岸地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构筑沿江综合运输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建设荆江产业带,改善投资环境是提升荆州竞争力,加快荆州发展,实现荆州崛起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平发展)战略,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呼吁中国确立现代世界观与国家观,改变线性进化思维与历史经验论,避免外交战略上"左"与右的倾向。中国崛起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自我宣示的层面,而要抓住世界主题从和平、安全向发展延伸的时代机遇,适时、有效地从不挑战现行国际体系的路径依赖型崛起,升级为妥善处理与现行国际体系霸主关系的创新性崛起,其要旨是实现三大包容:包容对手、包容他者和包容时代,走"包容性崛起"道路。其出发点是从利我诉求到利他关切,从民族视角到全球关怀,从历史经验到未来诉求,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利益共赢、权力共生、责任共担、价值共享。"包容性崛起"的关键是包容自身——内政包容外交,从而让外交获得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仿佛是惊涛裂岸,仿佛是惊雷动地。“中部崛起”犹如早春的惊雷.撞击着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心弦。“中部崛起,湖北首当其冲!”在湖北省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了与会代表的最大兴奋点,一件件议案和建议,几乎件件事关“中部崛起”。荆楚大地扬起了崛起的层层波浪。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代表着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重大创新。本文旨在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做出框架性剖析。其主要内容是 :从理论角度总结中国国际战略理念的变革 ,强调中国外交进一步体现“有所作为”的观念之源 ;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之核心为积极参与战略 ;就实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即强调以发展实力为核心、根据崛起目标调整国家间关系、学会更好地利用国际机制以及国内战略与国际战略相互协调等。  相似文献   

10.
“孔誉东南飞”,“东部龙抬头”、“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这些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时候,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历史上曾代表“中国”本称曾是繁荣象征的中部地区,反而成为“经济盆地”。在这拥有3.61亿人口的10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晋豫鄂皖汀赣的中部六省,承东启西,接南进北。构成中华神州的心腹。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演,但为什么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渐显落后,他们遭遇了怎样的发展瓶颈?今年年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2004年工作任务时称,要促进“中部崛起”,一时间,“中部崛起”成了与“西部大开发”、“振兴大东北”的“同日而语”。时将一年,“中部崛起”得怎么样?“中部崛起”的障碍还有哪些?为些,《中国经济周刊》分赴中部六省采访调研,从本期陆续推出《中部崛起》系列封面报道。本期推出最早提出在中部崛起,同时也是位于“中部盆底”的江西报道,是为开篇。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5,(20):9-10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狂热症正在席卷全世界,人们对中国部分是期望,但更多是恐惧。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已确立实现体系内和平崛起的大战略,但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当前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只是经济性崛起,距离全面崛起仍任重道远;二是中国崛起引起了广泛的国际警觉,距离体系内和平崛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总结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成败经验,中国实现体系内全面崛起需要合理平衡大国崛起的四个要素,即作为前提的经济性崛起、作为支撑的道德性崛起、作为保障的军事性和制度性崛起。尽管没有定式,但历史经验总体上暗示,大国在实现经济性崛起后的战略优先应当是寻求道德性崛起,而不应急于追求军事性或制度性崛起。在迈向更高水平的经济性崛起的背景下,中国现在需要将战略重心逐渐转向早日实现道德性崛起,避免出现军事能力的发展与道德支撑的寻求相互脱节,确保军事性崛起和制度性崛起总体上服从和服务于道德性崛起。  相似文献   

13.
十多年来,学者们一直在猜测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昔日的未来就是现在,西方各国左冲右挡,不知如何应对。它们从方方面面施压要求中国改变做法,却没有仔细想过这些压力最终会如何影响全球化所触及的每一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从这样一个论点出发,即中国“和平崛起”的良好战略理念是否正在得到充分地执行。关于如何有效地实施该战略,有3个问题横亘其中中日关系、中国台湾问题及对台政策给“和平崛起”所造成的国际含义,中国在对构建什么样的国际社会这一问题上保持沉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上述问题(尤其中日关系的恶化)给美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带来极大的好处。中国所奉行连贯一致的“和平崛起”战略将提高其对大国地位的要求,这一战略不仅使中国在所处的地区拥有一个良好的位置,而且还给予中国强有力和相对安全的优势去应对美国。  相似文献   

15.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者首先论证了“和平崛起”概念提出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继而从中国人民的愿望、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全球化时代的约束这3个角度论证了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必要性。作者还从全球化提供机遇的角度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并在文章的最后阐述了中国为适应和平崛起所需要做出的对外政策调整,进而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将造福于世界。  相似文献   

16.
大国崛起:一个令人振奋的话题“崛起”,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被屡屡当作救国兴邦口号的词汇,近日又引发了一股不小的争论思潮。话题的核心是“大国崛起”,热议此话题的不仅有中外学者,更有街头百姓。话题的起因是中央电视二台热播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  相似文献   

17.
作者首先论证了“和平崛起”概念提出的合理性及现实意义,继而从中国人民的愿望、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全球化时代的约束这3个角度论证了和平崛起作为中国的战略选择的必要性。作者还从全球化提供机遇的角度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并在文章的最后阐述了中国为适应和平崛起所需要做出的对外政策调整,进而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将造福于世界。  相似文献   

18.
谁是中国经济崛起道路上的敌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开辟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推动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初步发展,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人使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发展并将继续发展下去。25年来的历史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赵平 《理论观察》2013,(9):44-46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齐国,统一中国,标志着秦国的崛起得以彻底的实现。在群雄并立的战国时期,秦国是如何实现其崛起的?或者说为实现其崛起,秦国采取了那些策略?这些策略对今天处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又有着怎样的启示呢?通过试着就这些问题作出探析,希望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研究作出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