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必须加快建设“浙中城市群”,将乓培育成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获取与“长三角”其它城市对接的话吾权,更好地把地方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的产业链条之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浙中城市群的发展要围绕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商贸会展物流中心和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金融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等目标,加强两项保障,做好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王琳  吴一洲 《浙江经济》2012,(10):50-51
浙中城市群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四点:合理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协作网络、多元互补的区域功能整体、和谐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区域、有效的制度体系与多中心治理结构,而这也是永康在浙中城市群崛起背景下必须把握的关键所在城市发展定位是研究城市发展战略的前提,也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它是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基础与区域条件等确定城市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4.
《河北经济研究》2006,(9):27-30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新城市群”。建设城市群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符合资源优化配置、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本文所指的冀东城市集群特指唐山地区以市中心区为中心的城市群,包括一个中心城市、一个副中心城市、两个中等城市、六个小城市和三十五个重点镇。加快冀东城市集群发展,对提升唐山市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首先要明确定位,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应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和核心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大西北的龙头,陕西率先发展和带动陕南陕北发展的基地”。针对该区域中心城市太少、市带县数量不匹配、核心城市规模不够大、未形成城市体系等问题,张宝通提出,组建大西安中心城市,构筑大西安都市圈,健全关中城市群体系,发展大关中城市群,形成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分析了群内产业空间分异影响其空间组织模式演变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浙中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由初级的集聚与扩散向产业集群发展,其空间组织由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且各城市功能互补的双中心组织模式,向以金华和义乌为中心、永康为副中心且商贸和生产功能一体化的多中心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浙中城市群空间组织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杭州市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新型城市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大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为重点区域,以统筹规划为先导,以创新开放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项目集聚区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西部中小城市着眼、着力于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任务紧迫。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长江和珠江上游的分水岭地带,是以煤钢电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中小型工业城市,城市规模小,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城市发展,在中西部中小城市中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城市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城市比较优势,突出地区特色、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寻求破题,探索一种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创新能力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城市的数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数量占建制市总数的80%以上。因此,研究中小城市如何主动承接中心城市辐射的对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并行不悖的趋势,城市构成了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城市群则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从世界范围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大伦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超级城市群这五大城市群,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的五大增长极;在国内,已经较为成熟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也凸现出了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大、中、小城市有序分工为网络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从而使这两大经济圈成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地区,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为次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还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的第六大城市群和第六大增长极。在这种大的背景和趋势中,山东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来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这是我省适应当前国际化、区域化经济发展趋势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路。然而,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省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必须首先明确我省中心城市尤其是济南和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在省内、国内乃至国际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位置和战略地位,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中心城市以明确的功能定位,这样才能使战略思路的制定与实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朱乙丹 《中国经贸》2013,(10):19-19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众多中小城市都将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总部经济只有在具备优势资源的中心城市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中小城市由行政的干预发展的总部经济,只会使经济背离市场需求而畸形发展,给经济带来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1999,(2):18-18
在城市化问题上,金华近20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从80年代后期的群马拉车论,到90年代中期的浙中城市群论,到现在的中心城市论。这一研究过程与城市化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同金华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相伴互生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指引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向。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小城市物流业发展,承接大城市经济命脉,提升中小城市品质尤为重要。结合扬州城市物流发展,中小城市应认清在地理、文化、交通和经济等方面现状,发掘优势,分析存在的问题,辅以政府规划和引导,对促进中小城市物流业的科学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刘丽红 《特区经济》2012,(3):282-284
数量众多的中小城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行政区体系中重要的战略节点,在改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中小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对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中小城市三产发展普遍面临一些瓶颈制约,以辽宁省铁岭市为例,揭示中小城市在三产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寻应对良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不仅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兴衰的表征,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建设好城市,对本地区的各项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一、张家界城市定位问题城市定位实际上是确定城市的功能性质,或者确定其规模,因此有两种标准可供选择:一是按城市规模作标准可分为:世界级城市、超级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二是按城市功能作标准可分为:政治型(中心)城市、经济型(中心)城市、交通型(中心)城市、文化型(中心)城市、旅游型(中心)城市、宗教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2,(10):15-15
四川省政府办公厅日前正式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2012年实施计划》,《计划》提出,今年四川省将紧紧嗣绕“两化”互动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确保全省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7.
尹德挺  赵政  史毅 《改革》2024,(3):88-103
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城市群人口高效协同的三维支撑体系。非中心城市的竞合力是城市群提升人口潜力的关键。尽管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人口系统从旧结构向新结构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对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引力作用相对更强,非中心城市对城市群活力的影响值得重视。中心城市的主导力是城市群实现人口跃迁的关键。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集聚作用突出且呈现持续增强态势,在从弱主导走向强主导的演化过程中,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是其重要支撑。城市网络的聚合力是城市群优化人口格局的关键。在与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圈层关系中,国家中心城市保持较高的子群内部密度、形成稳定的凝聚态势是城市群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三力”研究,建议“任务面向型”城市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有序分流、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提升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同效能;“成长面向型”城市加快培育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热烈举办,由此引发的“世博效应”对正在积极进行区域城市群同城化建设的长三角地区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区域要实现同城化,就需要满足区域城际间时空距离短、人口流动频繁、产业能级互补、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城市群达到集聚规模和民众区域认同感强等必要条件。显然,长三角地区同城化发展尚未达到如此要求,存在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李青 《西部论丛》2007,(6):24-27
从长期看,关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可能会经过三个盼段。第一阶段是关中地区各城市竞相发展,其中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更为突出,西安大都市圈出现,中间型大城市逐步形成;第二阶段是关中地区城市体系比较完整,城市间分工合作关系深化,逐渐一体化发展,关中城市群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城市,又称为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简称波士华(Boswah),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也是目前实力最强的城市市群.它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10州,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这个城市群的层级结构以金字塔形存在.该城市群儿乎囊括美国东北部所有的大城市以及部分南部城市,绵延600多公里,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城市化水平达90%.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