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国内一些经济专家在研究“浙江现象”时说,近年来发展势头旺盛的浙江有“一群小虎”。强县之路,典型地反映了浙江经济发展之路;强县的发展经验,是浙江经验的集中体现。小河有水大河满经济强县是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  相似文献   

2.
开展浙沪经济合作,浙江人过去关注的是如何接受上海的经济扩散辐射,希望有比较多的上海企业来浙投资设厂,但近几年的情形是浙江的企业纷纷进驻上海。这说明,上海的集聚效应正在增强,浙江应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机会和上海的资源,以促进浙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经济》2002,(12):6-8
体育经济是由体育活动引发的或与体育相关的经济型态。它由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共同组成。浙江体育经济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那么浙江体育经济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呢?从人口、国土面积、特色经济等与浙江相似的意大利来看,意大利体育经济总量为5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多亿元,相当于浙江GDP的60%。虽然一个国家与一个省份不能作简单比较,但由此也可看出体育经济的潜力。即使按照占GDP2-3%的比重计算,浙江体育产业增加值也还有100多亿元的余地。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是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和优势。1991年,浙江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1992年有21个,1994年23个,2000年22个,2001年26个(包括萧山、余杭、鄞洲三个区)。2001年,浙江26个全国百强县陆域面积合计2.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7.5%;人口约1800万,占全省的39.8%;国内生产总值3300多亿元,占全省的44.2%。如何加快经济强县(市)的发展,浙江做了多年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扩大经济强县(市)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一、1992年以来,浙江多次扩大经济强县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经济强县(市),…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国外资本的良性互动是发挥外资溢出效应,推动内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一国或地区增长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按现行价格计算,1979—2002年,浙江GDP的增量中有69.1%来自于民营资本,充裕的民营资本确保了浙江经济起飞的实现。但与此同时,外资经济成为浙江  相似文献   

6.
王杰 《浙江经济》2009,(13):14-14
这次《浙江经济》杂志成立新一届编委会,邀请我担任编委,深感荣幸。在我的心目中,20多年来《浙江经济》为分析浙江经济、提倡经济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许多好的文章,声誉卓著。希望《浙江经济》杂志今后继续秉承“紧扣浙江发展脉搏,追踪理论前沿,聚焦经济热点,探索与传播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办刊宗旨,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浙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今年以来浙江投资增幅出现回落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如果投资回落过大势必影响经济稳定发展。今年以来浙江投资特别是对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一些行业的投资增幅回落过快,显然不利于浙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贸易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人发展,物流供应链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对作为物流重要节点的港口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作为外贸大省,对外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如何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关系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问题。浙江沿海有宁波一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等诸多港口,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浙江省经济学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召开了主题为“浙江经济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的专题研讨会,会议期间以省经济学会名义为在浙江经济研究和决策咨询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浙江著名经济学家朱家良研究员,方民生研究员举行庆祝活动。这次研讨会由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参加这次会议的有70多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经济增长会有个逐步回落的过程,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大;对于浙江而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要放在打造产业链上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寒冬还是暖冬?这具有不确定性,即将来临的经济形势也是如此。但不确定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大家都快要准备御冬了入秋临冬,浙江经济形势如何,尤其是发展趋势怎样?各方高度关注并有不同解说。对此,谈三点看法:今年经济形势较为严峻当前浙江经济形势较为严峻,这不由分说。形势严峻的突出表象,就是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增长放缓,从去年下半年显现,今年经济进一步呈下行态势。上半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长7.4%,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03,(23):6-11
《浙江经济》杂志社自2001年起,通过组织省内资深经济专家的参与,已连续举办了两届“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03年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由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日报》社、浙江电视台、浙江电台、《浙江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在线”主办,由《浙江经济》杂志社和“浙江在线”承办,新华社浙江分社、《人民日报》驻浙江记者站、《光明日报》驻浙江记者站、《科技日报》驻浙江记者站、《经济日报》驻浙江记者站、《中国青年报》驻浙江记者站、文汇报业集团驻浙江办事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浙江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浙江记者站、《今日早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青年时报》,《浙江工人日报》、《浙江市场导报》、《东方早报》、浙江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人民广播电台综合频道等在杭各大新闻媒体为支持单位。经过一个多月的咨询调查和精心筛选,民众网上投票和专家评选意见,最终确定“2003年浙江经济十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开展“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评选活动,对浙江经济生活中有重大影响的热点事件进行盘点,在于从这一独特的视角聚焦年中发生的经济大事,诠释一年来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而回顾总结与点评五年中的50件大事,为我们重现逐渐远去的五度春秋,使我们感到兴奋、自豪和憧憬。值此“2005年度浙江经济十件大事”揭晓之时,对这一活动作一回顾和总结,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沈易权 《开放潮》2003,(5):18-19
高速发展的浙江经济再度引起全国各界关注。2002年,浙江省有24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总数全国第一,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综合实力比较强的17个县(市),国内生产总值近3000亿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的县(市)有16个。经济强县成为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近几年,经济强县(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均在12%左右。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仅17个经济强县(市),每  相似文献   

15.
张汉东 《浙江经济》2012,(13):32-33
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要"抓住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新机遇,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这是省委对推进浙江经济国际化的最新号召。浙江经济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国际化是指在国际交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相互影响,具有共性的先进的东西逐渐普及推广成为通行标准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具有的典型“贸易加工型”特征,决定了港口航运业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作用突出。区域经济及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日益突现在运输成本上,利用浙江沿海优质丰富的港航资源,提升浙江港口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全省、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既是浙江经济再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又能凸显浙江港航在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抓住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推进浙江制造向浙江创造跨越,推进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8.
近20多年浙江经济发展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也有一些波动。当前影响经济稳定的因素有:资源要素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结构调整还不到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粮食安全问题显现。必须高度重视全省经济的长期稳健运行,避免大起大落,确保浙江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实践看特色块状经济共性技术载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锡君 《浙江经济》2004,(18):62-63
提升浙江特色块状经济中,须着力解决其关键共性技术选择载体问题。特色块状经济关键共性技术的选择载体具有多样化和柔性化两个特征。从目前浙江的实践分析,大体上有三种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20.
钟朋荣先生曾形象地把“浙江经济”比喻为“小狗经济”,而本文作者认为,浙江经济不只是“小狗经济”,也包括“螃蟹经济”、“蛛网经济”、“鲶鱼经济”在内的几个形象特征,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