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相似文献   

2.
“美国被降级了”;“美国永远不会失去顶级信用级别的神话破灭了”;“中国的信用等级首次高于美国”;“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首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信用风评级机构险信息”…… 2010年7月11日,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全球50个典型国家的主权信用等级被重新改写;而改写者不是一向独霸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而是来自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下称“大公国际”)。  相似文献   

3.
黄杨 《环球财经》2011,(5):58-60
北京时间4月18日晚,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美国标准普尔评级公司(S&P)宣布,把美国长期主权信用前景展望由“稳定”(Stable)下调为“负面”(Negative),维持主权信用评级不变。这是标普自70年前开始对美国主权信用进行评级以来,首次将其前景评级从“稳定”降至“负面”。  相似文献   

4.
全球重要的债项评级、信贷评级、主权评级都掌握在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手中;金融危机后,我们发现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不仅没有起到事先预警作用,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汪巍 《环球财经》2012,(1):82-83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过去10多年是次级贷款的垃圾债券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次贷危机前夕对“两房”次级债券给予了一致的3A评级,目的就是引诱全球的债券购买者跳进陷阱。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对日益发展的欧债危机火上加油和推波助澜,一再调低希腊国家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导致了这些问题国家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直到完全失去市场的融资能力,从而又一次帮助美国对冲基金完成了“做空”欧元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6.
巴基斯坦和韩国成投资禁区 亚洲的巴基斯坦宣布濒临破产。全球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下称“标普”)在最新评级中将巴基斯坦主权信用等级下调为“垃圾”级别,其中,长期外币债务等级由“B”下调为“CCC+”,这是仅高于破产的评级。巴基斯坦计划派出使团前往危机“始作俑者”美国借钱,金额被传高达百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实质就是信用危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并给全球金融带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市场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预计,源于美违约率大幅上升,而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一问题“显然反应迟缓”,人们对于评级机构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来理解“迅速变化且结构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开始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魅力中国》2010,(23):168-168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失信问题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存在严重缺陷。欧美国家纷纷采取改革举措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借鉴各国的改革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9.
谢征 《中国经贸》2010,(22):151-151
认可制度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了。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机构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机构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的信用评级借鉴了欧美等国先进的科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对信用评级的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体系,尽快地完善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它是全球唯一无须评级的债券,但3月31日(周二)发生的这件事,实际已经拉低了这种债券的信用级别,这种债券就是:美国国债。为什么?3月31日,美联储宣布:已经为外国央行设立一项"临时回购协议"安排。该回购协议简称为FIMA,即这个货币工具的针对对象为"外国央行/货币当局,以及国际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世界银行(WB)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透彻分析了关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公司由AAA下调至AA+的深层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将会导致的结果.进而评述了中国作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人的处境,并对全球金融体制和金融体系提出警示。本文分析问题角度新颖,论据充分,极具时效性、专业性。  相似文献   

12.
《浙江经济》2011,(22):10-10
评级巨头添“乱”世界经济 G20峰会刚刚落幕不久,评级机构再度活跃起来。“标普”错误发布下调法国国债信用评级的消息,引发金融市场动荡。眼见评级机构频频在关键时刻“添乱”,欧盟有关当局正在考虑,是否需要颁布禁令,禁止评级机构针对面临债务危机的成员国发布评级报告。  相似文献   

13.
熊市赢家     
刘美  郭弘图 《环球财经》2012,(7):113-113
希腊大选风波稍定,西班牙国债危难又起。以6月11日惠誉下调西班牙国家银行和对外银行评级为开端,各大国际评级机构又对该国掀起一轮攻势。6月12日,惠誉又下调了18家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证券信用评级霸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小信用评级机构迅速崛起,成为所有金融机构中的“霸主”的原因以及学术界对这些“金融霸主”的批评。我们的基本结论是,导致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获得全球性霸权的因素非常复杂,但美国监管当局的监管特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尽管信用评级机构霸权短期内还难以撼动,但挑战和消解已经开始。中国的信用评级业还是一个弱势行业,它们在监管体制中已经边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面对着美国“霸权”公司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对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信用评级不仅没有起到危机预警作用,反而在一次次地调低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过程中使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升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给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打破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实现国际和国内评级机构对国际评级市场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对世界经济来说,最近一段时间震撼性的事件非美国信用降级莫属。8月5日晚,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从最高级别的AAA下调至AA+,并将其评级前景定为“负面”。这是美国在历史上首度丧失其拥有近—个世纪之久的最高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关注。标普指出,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缺少标普所预期的举措以维持中期债务稳定。此前的8月3日,中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已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降至A,展望为负面。大公国际认为,提高债务上限不会改变美国债务增长水平快于其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王勇 《新财经》2011,(10):10-10
读了《标普戳穿“美债衣装”》一文,顿生开朗,望一吐为快。最近美国的政治经济动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其政治内讧,却不惜拿债务违约当人质,引发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标普对美国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由AAA最高级降到AA+级,前景展望为负面,由此一直被作为零风险标准的美国国债神话被瞬间击破。  相似文献   

18.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1,(9):9-9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 美国当地时间8月5日晚,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指出,三大评级巨头已垄断全球95%的评级业务,后果是全球"债资源"的失衡。事实上,某种程度而言,信用资本的力量早已超越金融资本、产业资本成为全球资本定价中心。评级机构的信用垄断不仅加剧了全球信用资源在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分配的极度失衡,也成为一次又一次危机中那个隐性推手。  相似文献   

20.
蔡璐 《科技和产业》2013,13(3):126-128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核心价值,以及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以来,以美国标普、穆迪、惠誉为主的三大评级机构,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评级业务,随着2012年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成立,有望终结国际三大信用评级的垄断,开创一个新型国际评级组织。借此机遇,我国应努力加快发展本土信用评级行业,保证事前认证制度的执行,坚守事中执业行为的规范,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