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龚三乐 《改革与战略》2011,27(7):178-181
文章指出,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的绩效包括三方面内容:核心能力提升、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社会效益提升。建立有关升级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文章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例,对企业升级绩效进行评价,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东莞IT企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升级绩效主要受集群外部经济、要素资源引力因素和全球价值链治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4,(1):64-64
<正>江东区立足转型升级,通过推进"经济升级"、"环境升级"、"素质升级",认真做好流动人口"控量提质"文章,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3年10月份,登记在册流动人口比2012年减少2.9万人,降幅15.9%,高中以上学历占比提升在50%以上。抓"经济升级"推进"以业择人"一是做强"金融支撑"。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重要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智能化的同时,势必对劳动力市场的要素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运用2010—2021年中国城市与企业层面面板数据,从系统性视角考察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宏微观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人工智能应用在宏微观层面均有利于劳动收入份额增加,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机器学习法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宏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增加劳动收入份额。(3)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可通过提高创新质量、创新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来增加劳动收入份额。(4)人工智能对劳动收入份额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层面的高人口规模、高市场化水平、高劳动力保护强度、高劳动力技能水平及企业层面的高企业规模、高劳动力技能水平、低劳动要素密集度的样本中尤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我国在数智化浪潮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史晋川 《浙江经济》2009,(19):30-31
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则应该是“两条腿”走路,既要做产业间的升级,同时也要做产业内的升级,而在近期发展阶段产业内升级应该成为产业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要作用机制,测算江西省2009—2019年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与制造业效率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江西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OEM从上世纪80年代落户中国至今,按照其发展规模和利润增长幅度划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将从我们制造业现状,OEM、ODM、OBM之间的联系与区别,OEM对我国的利弊因素以及在从OEM到OBM的发展过程中所要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如果将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具体化、本土化,那么“内生台州”、“海上台州”和“市外台州”无疑承载了这样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2020年,党中央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扩容升级是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动力.内蒙古存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乏力、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严重和周边发达城市消费"虹吸"等消费问题;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层次升级、农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也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本文提出内蒙古消费扩容升级的路径,即提高消费者的资源拥有水平,促进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提质和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发展,嘉善农业取得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功能趋于多样化、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获得突破、产业化组织形式逐渐形成.但是也面临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土地资源要素短缺、技术人才要素紧缺、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合作化组织形式松散、环境要素污染堪优等.根据嘉善实际推动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任务艰巨,需要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破解农业用地矛盾;需要扩大农业技术运用,加强科技支撑力度;需要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积极培育现代经营主体,推进农产品营销流通体系建设:需要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农业发展环境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天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不断创新,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渠道有效拓宽,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成果逐步显现。当前,该县已全面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加快对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日益强烈,如何立足天台特色优势,抢抓农业发展机遇,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已迫在眉睫,文章着重从高山蔬菜、畜牧业、中药材3个产业的发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面对国内外市场增长逐步放缓的需求环境、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竞争环境以及资源约束日益增强的供给环境,急需转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竞争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转型升级.本文试从企业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的角度,探讨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支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供需错配的双重挑战下,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析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有利于推动产业和消费“双升级”,但当人口老龄化超过一定阈值后,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正向推动效应会减弱;人口老龄化对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人工智能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产业和消费“双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民工荒”的成因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下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型,分析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并建立一个民工供给成本上升、民工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民工市场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既希望回答“民工潮”期间民工工资为何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的问题,又试图说明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的情况下“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民工荒”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我国目前的“民工荒”是一个短期现象。  相似文献   

15.
蔡凯 《中国经贸》2012,(8):108-109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本文在深入分析通辽主导产业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产业,是不少地方的主要“家当”,在科技革命兴起的今天,对这些传统产业不进行创新改造,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改造传统产业,关键是要注入竞争优势,注重“三个升级”。一要注重技术升级。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剧,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发展,技术升级不仅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也是传统产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在这方面,日本、韩国等国在20世纪50~70年代,通过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改造本国传统产业,一举成为经济强国的经验值得借鉴。为获得竞争优势,传统产业技术升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民营制鞋业的产业升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民营制鞋业面临的问题入手,介绍了民营制鞋业的生产、出口现状,从产业结构、劳动力供给、贸易条件和行业国家竞争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制鞋业产业升级的的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进而指出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的着力点是管理升级。最后就制度管理、人才管理、科学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和文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进行管理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紧扣南京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孚而岗乡村旅游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孚而岗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推动整合村庄优势资源,促进村庄产业发展,培育村庄的"自造血"功能,同时大力提升村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健康的、绿色的、有机的、精致的村落,以此基础阐述了孚而岗村产业升级规划建议思路。  相似文献   

20.
省委赵洪祝书记不久前强调,随着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浙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基本要求具体化、本地化,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培育发展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本刊组织省内部分专家学者,在深入学习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