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与全球融合的进程加快,依靠行政管理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工作挑战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外汇管理改革,规范引导跨境资金流动,才能有效防范热钱流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与全球融合的进程加快,依靠行政管理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的工作挑战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外汇管理改革,规范引导跨境资金流动,才能有效防范热钱流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金融工程是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全球金融的创新发展起来的。当前,我国金融工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建立金融市场化体系;健全国家金融监控体系,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金融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金融部门的运营水平;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努力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金融工程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金融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注重相关部门的合作,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金融工程快速、有序、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冀志罡 《新财经》2009,(5):46-48
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可以不动声色地突然爆发,一定不是短时间积蓄的结果。只有搞清楚这次危机产生的实质,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走出危机  相似文献   

5.
朱菁 《特区经济》1993,(10):15-17
<正> 我国前段时期的金融改革活动,注重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刺激竞争和活跃微观经营机制,对央行的宏观金融调控强调不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随后的经济过热和金融混乱。朱镕基副总理严厉的“十六点”措施,将加强国家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但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是简单的金融管制和宏观紧缩。金融业的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竞争和放松管制只有在适度的宏观调控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取得成功。实质上。放松金融管制和国家调控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发达国家在60年代末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影响深远,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运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对金融领域仍有一定的管制和监督。至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欠发达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国  相似文献   

6.
中俄金融合作,特别是投融资合作长期滞后于经贸合作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其风险控制基本沿用西方模式,不适合两国实际国情,导致俄罗斯大量优良资产无法在融资中体现优质抵押物的价值。俄罗斯没有类似中国专司经营和处置不良资产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其大量不良资产由于信息不对称、合作模式与机制的缺陷而难以在中国资本市场变为抵押物,亦难以与中国产业链对接。俄罗斯一直努力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同时重视加强与中国金融机构的合作,这使得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中俄金融机构只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才能挖掘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巨大潜力。创办中俄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是推动中俄经济合作和金融合作的重要顶层设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获得巨大的投资价值与收益,促进中俄产业对接与发展,推动中俄基础设施领域合作。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难题,根本上源于三个维度的制度缺失,即法律制度缺失、金融制度缺失与文化制度的信任缺失。只有通过强化立法预防法律制度缺失、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修补金融制度缺失、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担保体系缺失等规制措施,才能真正规范与引导民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合理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融倾斜与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必须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考虑。该文从宏观方面提出金融倾斜的概念,阐述了其政策内涵,指出金融倾斜需建立符合地方经济特点的金融业务;从微观方面指出了推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地方政府必须明确区域金融中心的定位,在符合国家经济区域支持政策的前提下,只有把金融倾斜的指向和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的指向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建立一个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9.
潘娟 《魅力中国》2013,(23):330-330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必须保持箭在弦上的精神状态,做到一触即发,召之即来。同时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实际进行采访,或与事件同步进行采访报道。这就只有如此,才能较大程度地了解和把握事实的真相。新闻工作决定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个人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方方 《中国经贸》2013,(8):135-135
各国的开放条件、背景、国际环境等都各不相同,只有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防范体系,把握好开放的时机与条件、顺序与辅助政策、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才能更有力地保障我国成功实现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