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底平坦,池坡比1∶1.5左右。塑料大棚采用钢架或竹木框架,两端开门,薄膜上方用  相似文献   

2.
<正> 养蟹池塘种植苦草,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足量的优质天然饵料,有效改善养殖水质,还可为河蟹生长、蜕壳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 1、池塘准备 要求池深1.2—1.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在池底最低处开挖暂养池,面积占池塘面积5%—10%,深度为60—70厘米。暂养池用网目密、宽度为1.5m的网片围起来,网片下纲入土20cm,将土夯实。幼蟹下塘前2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干法清塘。清塘一周后,彻底排干池水,曝晒至幼蟹下塘前3—5天。然后向暂养池加注新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棚培育幼蟹是提高苗种成活率,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养蟹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如对幼蟹进行温棚培育,可使苗种成活率提高20-30%,商品蟹规格提高1—2级,养蟹效益提高60%以上。温室培育幼蟹的技术要求如下:一、温棚建造。池面积一般为0.5-1亩,池深0.8-1,2米,水深0.3-0.8米,东西向为宜,池产坦,池坡比  相似文献   

4.
<正> 为探索提高养蟹效益的途径,从1997年起,我们在三处面积2公顷(30亩)的蟹池中进行成蟹养殖,三年平均亩产56.4千克,每亩每年平均产值11176元,毛利3534元。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要提高养蟹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科学建池 建好蟹池是养蟹成功的基础,必须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适宜、地处安静、不旱不涝的地方建池。水源要无污无毒、水量充足。池塘面积一般以2—5亩为宜,深度2.0—2.5米,防逃设施应选用适宜的材料,科学架设,防逃墙(板)不得设在  相似文献   

5.
<正> 养蟹池塘种植苦草,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足量的优质天然饵料,有效改善养殖水质,还可为河蟹生长、蜕壳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 一、池塘准备 要求池深1.2—1.5米,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厘米。 在池底最低处开挖暂养池,面积占池塘总面积5%—10%,深度60—70厘米。暂养池用宽度为1.5米的网片围起来,网片下纲  相似文献   

6.
<正> 所谓快速养蟹就是利用早繁蟹苗,经大棚等增温条件下培育至V期以上幼蟹(俗称“豆蟹”),当年养成商品蟹的新养殖方式。目前各地快速养蟹面积不断扩大,这种养殖方式投资省、见效快、收益高,可避免一龄幼蟹(俗称“扣蟹”)性早熟、成活率低的矛盾。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欲使决速养蟹获得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适时合理放养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蟹池通过套养黄颡鱼,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清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培肥水质: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释放。移植水草: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投放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2、苗种放养蟹种要求规格160只/kg左右,亩放300—500只;黄颡鱼种规格8—9cm,亩放300尾左右;同时亩放抱卵青虾0.5—1kg或2—3cm幼虾1—1.5…  相似文献   

8.
<正> 一、蟹池要符合养蟹的生态要求许多蟹池由稻田改造而成,其共同点是在稻田四周人工开挖窄而浅的小沟。从多年的生产实践来看此类蟹池存在以下不足:1、池埂陡,不利于种植水草和投饵,不利于观察河蟹摄食和活动情况。2、沟面窄、水浅。一般沟面宽仅2米,底宽1米左右,蟹池平均水深仅40—50厘米,最深水位仅80厘米左右,池埂不结实,渗漏严重,7—8月份需天天加水,并且池底水温很高,不适宜河蟹生存,增加了河蟹  相似文献   

9.
<正> 时下,有不少养蟹池塘中,由于放养蟹苗种数量较多,在养殖过程中,产生不少小蟹种。这些蟹种,主要由懒蟹、小扣蟹和性腺未成熟的小规格蟹组成。每亩蟹池内至少有300—400只。如果对它们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就可为翌年提供一部分优质蟹种。 但是,根据我们调查了解,不少地方有很大一部分蟹池内的小蟹种,普遍存在着五个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总面积3.4ha,水深可达1.5米,水源为长江水,水质清新,无污染,各池进排水分开,进排水管口均用双层密眼网扎牢,严防野杂鱼进入,蟹池环境安静,池底淤泥厚0.15米。每个蟹池的四周用硬质塑料板、铁丝和棍棒等建成,地面净高0.6米,地下0.2米,池的四角建成圆弧形。为了防偷,在防逃设施外还建有2  相似文献   

11.
<正> 1、池塘选择池塘宜选择新开或淤泥沙、面积200~1500平方米,波比在1∶2.5以上,水深0.8~1米,这样的池塘水质易控制,池边有较多的富氧区,便于幼蟹栖息和蜕壳,有利于提高幼蟹成活率。2、池塘处理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塘,放苗前  相似文献   

12.
<正> 养殖商品蟹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幼蟹的放养是重要的一环,是关系到养蟹成败的关键,笔者经多年的观察、实践,体会到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格清池消毒。幼蟹放养前一个月,要清理养蟹池,排干池水,清除池底淤泥,曝晒数日。然后用生石灰在池底挖穴化开,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化成浓石灰水,全池泼洒。清池后10天,可注入新水,进水必须经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进入。稻田养蟹也要用上述方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大水面养蟹,还是池塘或稻田养蟹,除必备的养殖技术和水源条件外,养殖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蟹苗、蟹种的质量。因而在选一查三购时,要按照蟹苗、蟹种的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蟹种(苗)放养的成功,养蟹成功才大有希望。本人将生产上常用蟹种的挑选方法归纳为一查三看。一查:是要查清蟹种的来源和产地,凡用长江水系亲蟹繁殖的蟹苗育成的蟹种均属良种。三看是:一看体色和活动。离水时间不久,背甲青灰色、壳色新鲜有光泽的为好种。○选蟹种当气温4℃以上堆放在一起的蟹种能翻身迅速、爬行活跃、运动自如的为好种。二看外表和肢体。幼蟹步足…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大水面养蟹,还是池塘或稻田养蟹,除必备的养殖技术和水源条件外,养殖成功的关键仍在于蟹苗、蟹种的质量。因而在选购时要按照蟹苗、蟹种的质量要求,严格把关,才能确保蟹种(苗)放养的成功,养蟹成功才大有希望。本人将生产上常用蟹种的挑  相似文献   

15.
“清水养蟹”,目前在大多数养殖户的头脑里已经是不变的真理,似乎养蟹池塘水质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里的水变肥,马上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殊不知,养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据初步调查,中等肥度的池塘养出的蟹,其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一般清水池塘高,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颤抖病的发生率也远比其它的池塘低。  相似文献   

16.
<正> 加强蟹种越冬管理,能提高蟹种成活率,增加河蟹养殖效益。 一、选择越冬池 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2米;面积2-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清塘消毒。 二、挑选蟹种 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100公斤。  相似文献   

17.
<正>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  相似文献   

18.
<正> 池塘养蟹,除做到投放密度合理,及时补足饵料,注意防逃、防盗外,还有以下“七忌”:1、忌污 即养蟹池塘污泥不能过多。污泥过厚,水但易隐藏各种敌害生物,而且对河蟹打洞穴居不利,同时也给后期的捕捞工作增加困难,不少养蟹池塘就因污泥过厚,平时观察蟹的效量不少,一旦将水排干就不见蟹了,产量很低。所以养蟹池塘内最好每年清除  相似文献   

19.
<正> 养蟹户通过池塘暂养商品蟹,可起到催肥、增重、变软脚蟹为硬脚蟹的效果,同时还能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销售,增加养蟹户的经济效益,在暂养上应重点抓好以下主要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正> 七、池塘成蟹养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天然河蟹资源锐减,河蟹养殖迈出了人工放流的重要一步,同时面临蟹种资源的匮乏,河蟹人工繁殖应运而生,197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河蟹市场价扶摇直上,池塘养蟹超前发展,终因技术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九十年代初,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坚挺的河蟹价格,再度诱发了第二次养蟹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池塘养蟹技术。 (一)养蟹池的基本条件 1、池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