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由传统的“平板式”发展为“田由式”、’‘垄稻沟鱼式”、“沟、厢、由鱼式”的养鱼工程。近年来,水产科技人员与渔农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简单的“由、沟”工程建设融进了现代稻田养鱼工程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为‘旧埂,田块,栏鱼棚,鱼由,鱼沟,排洪与进水系统”的五大基础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并把笼统的粗线条的单块鱼田工程提高到适合不同名、优、特水生经济动物类养殖新技术与水稻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把稻、鱼、蟹,稻、鱼、虾,稻、鱼、鳖、蛙等结合起来;与中低产田改造、冬国水田改…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渔业部门在当地传统稻鱼共生养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稻鱼共生系统项目,探索出一套"千斤稻百斤鱼"的沟坑式稻田养鱼新模式,有效提高了稻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1充分利用资源,实行种养结合多元复合生产目前讷河市稻田养鱼虽然面积不大,但质量很高,已由鱼沟鱼溜、稻鱼双元结合式发展到垄稻沟鱼式和田凼式等多元化立体养殖模式,即稻鱼豆菇萍、稻鱼猪獭、稻鱼禽芪等种养多元复合立体生产,有效地提高了稻田生产效益。讷河市稻...  相似文献   

4.
稻、鱼、鸭三者属性不同,分别生长、生活于稻田的水上、水中、水下,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采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的完美结合,利用生物间时龄差异和时空条件,回避和控制生物间的制约性,以达到稻、鱼、鸭能同池共生、互利互助之目的.我站从本世纪初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效益佳的稻、鱼、鸭同田共生养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5.
休稻养鱼析     
稻田养鱼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耕作上经历了稻鱼兼作、稻鱼轮作、稻鱼笋、稻鱼果、稻鱼藕、稻鱼蔬、稻鱼鸭等多种形式。在水体空间的利用上经历了平板式、沟垅式、沟厢式、沟凼式等。这些稻田养鱼模式,都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基础,以稳粮增收为前提,本着稻鱼共栖共生、互惠互利、致富农民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 墒沟式稻田养鱼技术是墒稻沟鱼式稻田养鱼技术的简称。该技术是结合水稻条栽管理技术发展形成的稻田养鱼新形式,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稻鱼产量高等特点,是保山地区目前主要推广的稻田养鱼新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发展稻田养殖,是当前农业生产一项具有综合效益的系统工程。它对稳产增收、引导农民致富、振兴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泗洪县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稻田养殖的综合效益是单种水稻的4至5倍。一、稻田综合养殖,可充分发挥鱼稻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池塘养鱼在我区发展十分迅速,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对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繁荣城乡经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因饲料涨价、鱼用物质涨价、鱼售价下跌等因素造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增产不增收现象也随之出现。为探索一条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以改变养殖方式和缩短生  相似文献   

9.
近日,浙江省余姚市农村各地又在水稻种植。但在余姚市陆埠镇郭姆村的一片稻田里,和往年不一样的种植景象是在稻田的四周出现了一条灌进了水的大沟,而一群人也在水沟边忙活。原来,这片稻田正在实施稻田养鱼。稻田养鱼原本是我国南方一种古老的在水稻田中开挖鱼沟、鱼溜,进行鱼类养殖的稻鱼兼作的生产方式。余姚市鼎绿生态农庄员工顾师傅说,当地实施的是稻鳖共育的种  相似文献   

10.
<正> 稻田养鱼一般每亩可产500公斤稻50公斤鱼,是一项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致富门路,丘陵、山区、平原湖区的农户都可以在自家稻田中应用。解决好养鱼稻田“施化肥、施农药、浅灌晒田薅秧”三大矛盾,是获得稻鱼双丰收的关键。其巧解稻田养鱼矛盾有三法:  相似文献   

11.
<正> 稻田养殖美国青蛙是在稻田养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立体高效农业。在稻蛙生态系统中,蛙既能吃掉危害水稻及人体健康的害虫、蚊蚴,蛙粪还可肥田,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无废生产模式更加完善。稻田中养殖美国青蛙,比单纯种稻大大节省了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出的稻米,商品蛙更  相似文献   

12.
<正> 为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提高稻田效益,增加稻农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倡采用本技术。本技术将流水养鱼、稻田养鱼和冬闲田养鱼三项先进养鱼技术融合为一体,简化稻养工艺,妥善处理了稻鱼矛盾,亩净产鲜鱼200公斤以上,不影响粮食产量而略有增产,节约了使用农药成本,节省种稻劳力,亩增收纯利在2200元以上。其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达州牢牢抓住水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大力实施特色水产养殖、稻鱼综合种养以及生态绿色养殖工程,特色水产养殖呈高速发展态势。目前,全市有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建成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面积1.3万亩,培育水产龙头企业3家、水产专业合作社48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2个、农业农村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9个。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殖土鲶是根据稻鱼共生的理论,在不占有新的水域空间的前提下,利用稻田的有效水体空间养殖土鲶,最终达到稻鱼双收的目的。本试验就是利用新建的稻鱼共生系统,在稻田正常栽植水稻的前提下,兼顾养殖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本地的土鲶鱼,在水稻不减少产量并且稻谷品质提高而增收的情况下,还能增加土鲶的养殖收入,从而达到稻鱼双增收的目的。2021年,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意义沿江地区低洼稻田高效综合养殖是根据沿江地区稻田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溶氧量高、天然饵料丰富的生态条件,选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蟹、虾、鱼等水产养殖品种,进行稻鱼结合.以渔促稻的一种高效水产养殖。沿江低洼稻田综合养殖可以改变历年来沿江低洼稻田产量低.农民收  相似文献   

16.
<正>稻渔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鱼、虾、蟹的互利共生关系,把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米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的浅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我国稻田养鱼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稻鱼共生,二是稻鱼轮作为了探索稻田养鱼新的模式,2007年6月至9月笔者进行"稻—灯—鱼"技术试验,现将试验过程与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稻田养鱼可使原来的单一种植发展成稻鱼共收的立体农业,投资少、用工少、新增效益较高,是农村调整生产结构中绿色种养的较好方式。稻鱼共生,通过鱼的吃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作用,既可减少稻谷的病虫害,又可节省肥料30%~40%,还可使水稻增收5%~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是近年发展稻田养鱼新耕作体系,为提高我县山区稻田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绿色无公害、低碳环保种养业。现就在海拔500米的新桥乡岭下村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和产量提高,鱼病越来越成为制约生产进步的因素之一。为此,养鱼生产必须从养殖环境着手,提高健康养殖水平,从而提高生产效益。一、改善养殖环境1.彻底清塘:生产了一年或一个养殖周期的池塘,残渣杂质、鱼粪排汇物等大量沉积,若不清除,必然成为某些病原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