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城镇化和"三农"问题,已成为农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的演变机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作为实证地点,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农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对曲周县城镇化进程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曲周县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差距较大,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的非农聚集缺乏吸引,经济城镇化水平目前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中应积极发展当地的农业绿色产业,就地解决当地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提升经济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地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农业产业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而是消费者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城镇化,出现了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明显的劳动力城镇化与消费者城镇化分离趋势。分离式城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劳动力过剩经济体在开放条件尤其是全球化时期的或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是全球化和我国户籍分离制度以及高成本住房制度等结合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是与传统城镇化模式略有不同的新型城镇化,但就实质而论主要是劳动力城镇化,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口城镇化。当前我国城镇化真正存在的问题,既不是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劳动力工业化,也不是劳动力城镇化落后于消费者城镇化,而是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制度性因素对从劳动力城镇化向消费者城镇化转变的制约和阻碍。伴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消费升级和经济减速阶段的到来,城镇化也将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提倡的新型城镇化,其实质是从城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转入第二阶段,加快推进消费者城镇化。为此,要着力解决户籍、公共服务全覆盖和低成本住房三个关键问题,统筹推进举家转移、稳定就业和农村先富人口三个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区域发展力量要素及其整合的角度,研究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战略道路选择,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区域整合的类型.并以河南省为例,分析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要素及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力、社会力、资源环境力、空间支撑体系、政策力、行政力及其整舍.提出依托河南省构建中原大都市区,在大都市区框架下整合全省区域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5.
杨孝海  王寒 《经济与管理》2003,(7):23-24,26
中央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国各地都在千方百计的推进这一进程。但许多地方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乃至行动上的偏差。文本通过对城镇化内涵的再认识,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错误倾向,拟在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维祥  唐根年 《经济地理》2004,24(1):13-16,30
区域块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浙江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空间集群地域组织模式,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和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从农村人口转移、产业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区域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城镇化进程中的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块状经济成为浙江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地区的新区开发建设不断加速,但城镇化过程中仍面临着城市人口集聚导致的就业难、环境污染及道路拥堵等问题,降低了城镇化中的居民生活质量.产业新城发展模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步和现代化城市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1)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看,社会和经济结构变革必然会引起城镇化发展变革,而多样的地域类型又丰富了城镇化空间类型。正确区别地域空间差异,因地制宜找出适合各地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镇化发展对优化城乡结构、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有鉴于此,文章立足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运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比较研究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和GIS等研究手段,围绕山西省人口城镇化的时间演进过程和山西省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地域空间差异及其显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山西城镇化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为山西省加速城镇化进程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城镇化发展存在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非协调性发展的问题.研究证明,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可以平衡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同时,借助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加快向内陆地区转移,县城城镇化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基于对广东省云浮市的县域经济调查,在县域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分析产业转移对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在财税最大化和县域主体功能区实践下,县级政府倾向于发展大型资本密集型工业、建筑房地产业,在空间上则表现出向县城和少数重点镇集中的趋势。产业转移为县域城镇化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以县城为主导,以重点镇为支撑的县域城镇化格局开始形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外出回流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资本密集型产业限制了对人口的吸纳,不利于人口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不断地发展进步,城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进程,在发展的道路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是通过人力、知识、劳动等资源,通过不断的积累、叠加,从而帮助了我国农村向城镇化方向的发展路程奠定了结实的基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城乡结合的发展进程.本文立足于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的发展决定了黑龙江省全面发展的速度,也是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与其他省份相比,黑龙江省的人口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人口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群发展不完善、小城镇的人口聚集能力低、社会就业问题等一通过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对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进行分析,以政策创新作为人口城镇化发展的另一突破口,在政策方面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为黑龙江省人口城镇化发展提出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需要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城镇化的区别,在解读三者含义和国家政策的同时,探究城镇化与城市化、城镇化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显著特点,为日后探究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具体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工业化后期,新型城镇化成为推进泰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和途径,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血脉"的金融服务则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强调金融体系动员、利用和优化配置资本的能力,核心是推动人口迁移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社会服务功能完善、资源空间集中,从而实现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市化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周莺  虞洋 《经济地理》2019,39(5):55-64
边境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城镇是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载体,衡量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及未来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陆地边境134个县级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人口三个维度综合构建城镇化指标体系评价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通过象限图法评估其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态势,从而为未来边境地区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我国边境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总体呈线性缓慢增长态势。②边境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态势,高、低水平边境县域各自集聚呈带状分布,但其空间差异呈缩小趋势。③2000—2015年,边境地区社会城镇化进程较快,而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相对较慢;边境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由早期的经济、社会城镇化的非可持续转为人口、经济城镇化的非可持续。从空间格局看,东北、内蒙古、新疆边境地区的经济增长乏力,西藏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过程,从而也形成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然而城镇化进程开展至今,各项政策逐渐遭遇瓶颈,现有政策的改进和创新变得迫切重要。在这方面,天津市探索出"宅基地换房"——"三区"联动发展——"三改一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四步法"建设新型小城镇的过程,形成了被称为天津模式的农村城镇化新思路。文章提出,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可借鉴天津经验,从制定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加强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西北地区1998年-201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城镇化进程的长期关系后发现:不论从人口角度还是从土地角度,高投入、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对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都产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对土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更大而对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要小,说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中的“化地不化人”的趋势很明显,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需要从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向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8.
宫利 《时代经贸》2014,(4):193-193,195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或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而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其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相关回顾,对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探讨,试图为中国农村城镇化顺利进行提供一些看法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在我国中部地区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域城镇化空间发展往往与经济空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湖南省2001-2010年城镇化率数据,运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和GeoDA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探索湖南省县域城镇化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湖南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地区空间分异比较明显;在演进的时空格局上,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距稳中有降,长株潭高值区逐渐形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格局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在经济后发地区则不然.最后提出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带动策略,以期对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