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河北省1978~2009年的数据,选取了金融相关比率(FIR)、存贷款比率(SLR)和产业结构优化率(ISR),运用Eviews6.0软件对其关系进行了ADF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双因果关系.也就是说,FIR对ISR具有一定作用,ISR又对SLR具有正向作用.实证检验结果对河北省今后经济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集聚形成的网络结构使集聚区内部的金融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企业同时受益.金融发展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水平的提升产生重要影响.笔者以上海相关指标占全国数据的比重分析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的动态发展情况以及对上海金融机构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和金融体系提高储蓄方面的作用进行量化,并研究它们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得出上海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与实体经济发展具有联动效应.本文基于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变迁理论,首先梳理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然后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2-2012年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扩大、结构合理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对金融发展产生引致需求,最后提出了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发挥政策性金融导向作用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金融集聚、产业结构升级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若管理人员增强二者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增加产业结构升级中的资金资源供给;加速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于金融产业而言,金融集聚不仅是提升金融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而且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当地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因此,管理人员应创造有助于金融集聚的宏观条件、借助金融集...  相似文献   

6.
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沛  蒲勇健 《技术经济》2011,30(1):39-44
利用Moran指数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两方面阐释我国金融集聚程度、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两者在地理空间上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我国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各自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金融聚集与产业结构的"交叉"空间依赖性与相互影响程度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进而推断两者间的关联机制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空间上带动金融集聚的发展,同时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发挥促进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陕西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问题,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和金融发展指标相互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产业产值的贡献度顺序为二、三、一产业。为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应调整金融结构,推动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民兴 《时代经贸》2010,(12):174-175
本文回顾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内研究成果,并在分析其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VECM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内甘肃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短期来看,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金融融资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揭示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内研究成果,并在分析其研究不足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VECM模型等实证分析方法,以甘肃省为例对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内甘肃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短期来看.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金融融资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揭示了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张东阳 《时代经贸》2013,(10):186-186,188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则一直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对第一、三产业有着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则体现为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馈关系,这种互馈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978-2010年三大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这种均衡关系具有反向修正机制;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则一直比较稳定,而经济增长对第一、三产业有着显著的长期正向效应,对第二产业则体现为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因此,云南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互馈关系,这种互馈关系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采用东部、中部及西部代表省份的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具体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如何调结构、保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主题。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比较劳动生产率入手,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了如下结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之间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且有显著的负相关,而短期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企业应以长远的战略视野制定调结构、保增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选取金融相关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短期内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变动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引起我国学者的重视,并做出大量定性研究。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之一,而经济的增长将导致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动。近年来,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才逐渐多起来,可是缺乏对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因此,应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武汉市制定产业结构变动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武汉市的产业结构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文章以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为对象,从实证角度对金融业发展与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发挥金融业在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治民 《技术经济》2007,26(7):60-63
利用协整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现阶段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是单向的,是从金融发展到经济增长,而且表现为反向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安徽经济增长、促进中部经济崛起的经济金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融抑制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动态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存在的金融抑制问题,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一个能准确生动地反映中国金融抑制程度动态变化的综合指数。然后用协整理论检验了中国金融抑制对金融深化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抑制的放松会促进金融深化。虽然中国金融抑制的现实与麦金农和肖理论分析的假定前提并不完全一致,但实证的结果支持麦金农和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阐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定量两方面来说明金融支持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以山东省2001-2009年的数据建立格兰杰因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金融支持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单向因果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俞颖 《生产力研究》2011,(11):63-64,92
文章以陕西为例对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陕西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及双向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是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陕西尚未进入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互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