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批出现是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化重要构成和重大结果,而高等教育走向地方(地方化或区域化)也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所在区域经济存在共生关系.学校以及区域企业、政府、社会都应以经营的眼光处理好相互闻的互动问题,以期营造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对绍兴文理学院与绍兴地方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展开了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方位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搞好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经济和和国防经济的双向开放机制:建立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建设目标不相符、科学研究与社会生产生活痛点问题不相关、学校改革与地方发展之间互动联系不紧密等.地方高校应建立专业设置科学论证及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及多元评价机制,完善应用导向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机制,探索校地深度合作及战略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科技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以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互动融合为背景,基于知识生态学理论,解析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生态功能及内部互动关系,提出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系统生态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基于知识在各类主体间流动构建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网络系统,并以知识流为纽带,形成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主体合理的知识生态位与相互间的协同互动能够促进科技服务业围绕实体经济产业,形成横向竞合、纵向耦合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经济总量、人均GDP在云南排名中上,但其高等教育落后,区域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严重影响了沿边地区社会发展和稳定,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严重脱节.而边疆高等教育与经济同步同频发展,是区域发展和国家利益的结合.基于此,本文综合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根基,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理论,建议对边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对云南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对国家高等教育进行合理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辽宁区域经济格局的不均衡态势将随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加剧的势头,如何实现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的互动协同发展,是现时发展背景下值得深思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视角,深入剖析了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以增长极培育增长轴,增长轴辐射成为增长面,增长面进一步联结成为增长网,通过积聚与扩散作用实现沿海与内陆腹地互动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本文着重论述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给区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地方高校的发展造成了深刻影响,地方高校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此形势下,本文决定以保定高校为例,分析保定高校的现状以及其协同创新的系统特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为保定高校推进协同创新提供新的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先指出了地方高校档案工作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优势,然后阐述了地方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及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地方高校档案服务区域经济的途径与对策,探索为服务地方构建区域经济教育服务体系的途径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关系到高校未来发展和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之间依存共生,高校能否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因此解读高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尹少华  冷志明 《经济地理》2008,28(2):242-246
从共生概念和内涵入手,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武陵山区为例,分析了武陵山区区域背景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条件,对现行"行政区经济"背景下,"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高校不仅仅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使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地方高校应当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改革,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在提升高校自身科学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同时,能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高校协同创新内涵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湖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协同创新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湖南省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何添锦 《经济论坛》2011,(10):27-30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产业群、城市群群体内部的互动及群体之间的融合两大角度,探讨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内外因素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鹰 《经济问题》2015,(2):19-24
进入新世纪,全球技术创新已呈现出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态势,随着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和产业结构发展的升级,新技术经济发展范式已逐步成型并产生较大影响。要全面了解新技术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演化及成长,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影响,以及与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共生融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对技术进步进行历史性考察和深入的分析,并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互动过程的趋势特点进行把握。在新技术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需要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在目标体系与运行机制上全方位的协同统一,而主动构建有利于两者协同发展的组织机制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作为思源地、创新地和人才培养地,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应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协调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加大加快创新型特色性学科专业体系建设等途径解决现存的问题,实现自身与区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文章以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今社会中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之间存在的问题,且根据问题提出建设性的策略,旨在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双赢以及和谐发展的景象.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已成为实施“2011计划”和科技创新的核心概念,反映了国内科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结合现实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运用共生理论探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特征以及作用方式;通过对高效协同创新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具体分析,构建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高校协同创新进行案例分析,具体阐述其共生一体化系统的演化过程,为完善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共生一体化建设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一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乌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