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地抑制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提出了改革和深化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药具管理工作的新需求,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因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已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接受计划生育方面有着很多顾虑,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机制就从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依据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要求,以物质与精神作为激励,积极引导群众自行接受计划生育,以此来解决我国人口方面的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缓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等,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国策来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经过三十余年的计划生育的国策,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的扼制,为全面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提供了保障.但是计划生育这项政策在带来诸多好处的时候,也带来了失独问题.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一旦遇到意外伤则对于家庭是致命的打击.尤其是中年失独,在生育一个孩子的能力下降,造成了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现象.虽然我国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但是在短暂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独问题在近几年来才凸显出来,对于政府的帮扶政策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本文从社会组织角度探究如何弥补政府对失独家庭帮扶的漏洞.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成功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进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一巨大成绩,可以用一组数据来说明:(1)1971年至1998年。我国共计少出生人口6.34亿,其中因为计划生育因素少出生人口3.38亿。(2)在这28年间,我国因计划生育而少出生的人口为家庭节省少儿抚养费约6.4万亿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压力不断增加,我国曾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如今我国面临着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等问题,需要对人口结构进行调整,因此开放了二孩政策,生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本文就生育政策对于经济发展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社会上对是否应该放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多争论。争论的起因是由于一些调查数据反映的和某些学者估计出的我国目前生育率非常低;鉴于低生育率已经给比较发达的国家带来了很多问题,所以有人呼吁中国的生育政策应该放开。通过对放开生育政策和不放开生育政策两种情形可能导致的人口学后果进行估计,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教训,从低生育率的长期后果来分析如何合理地选择生育政策。为了避免人口达到零增长后的快速负增长、快速老龄化和人口规模的迅速减少,国家应该密切关注人们生育意愿的变化,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放开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保持在2.0左右,从而尽可能地避免长期的、过快的负增长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人口与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历来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尤其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的增长速度更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迅猛,人口倍增的时间一再缩短.本文针对广东省人口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控制人口数量已经不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心,现行人口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有半个世纪,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新世纪,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形势的深刻变化,人口计生工作产生了明显的不与时俱进情况,突出表现在思想认识僵化、生育政策完善滞后和部门职能错位三大问题上。描述了三大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三大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大力解放思想、及时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准确定位部门职能的思路和对策,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谋意见,增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人口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玲 《时代经贸》2007,5(12):111-112
我国外汇储备自2000年以来持续攀升引发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过快给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着手,分析了外汇增长速度过快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保证在外汇储备适度增长的同时能够提高外汇储备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政策虽然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求,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人口老龄化,而且还给社会带来了男女比例失调、家庭消费降低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提出了新人口政策,要求放宽计划生育,因此本文围绕人口政策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人口政策发生了数次变化,计划生育政策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用工荒"、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不断凸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开始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如今推行的"全面二孩"政策,是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形势、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的人口调整政策,这固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然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产力,才是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化解养老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普遍推行计划生育,其目的是通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来解决由于人口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世界许多国家正面临着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带来的老龄化浪潮.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这一形势更为严峻.到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加到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而资金做实的养老金制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机构投资者将成为完善资本市场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交点.  相似文献   

14.
实行计划生育,实质上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和未来的人口规模,以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把它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效控制了人口自然增长过快势头,进入了推行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计划生育工作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剖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上世纪7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出生率大大下降,高人口红利、 改革开放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短暂的人口红利过后,中国迅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口增多的同时男女性别比也出现问题,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婚姻挤压、 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那么性别比失衡出现的原因及目前放开二胎政策会不会对这些有影响?我在下文内将大致论述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唯一选择。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和现代化目标仍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推进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有许多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1、农村人口膨胀问题农村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问题,现有人口规模决定了农村现代化的难度。中国12亿人口中有8亿多是农民,所以,中国的人口问题实质上是农村的人口问题,人口失控实际上是农村人口失控。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可谓"难",不少农民难以理解和认识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置国家的基本政策于不顾,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欠发  相似文献   

18.
在造成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原因中,经济水平和生育政策是两个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这一点.结果反映,即使中国实施严格计划生育政策,经济增长对人口老龄化的促进作用仍要大于政策因素的作用.但与国际相比较,经济因素作用仍相对较小.通过10年外推预测发现,未来中国入口结构趋势是老年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劳动人口比重大幅下降,少儿人口有所下降,因而老龄化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的主要人口问题,将会对经济产生极大影响,因而现阶段适当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基本国策.由于我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人口转变,花了50-6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传统型的"二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三低"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无论是妇女生育率,还是其他主要人口指标,都从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国家类型迅速转变为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类型,也面临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如迅速的少子化和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这是30多年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红利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做好人口和让划生育工作;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要有一支职业道德高尚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树立计划生育工作的良好形象,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