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环境关系着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2014年,我国设立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质量方面的成果评价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环境。为了评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绩效,将江西、福建、贵州、云南和青海这5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设定为处理组,运用合成控制法和DID模型对空气质量改善状况进行双重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的效果;江西、贵州和云南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均表现出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其中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对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尤为显著。因此,我国设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具有显著效应,这对今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引。基于2009—2019年我国2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强度,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揭示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通过推进节能降耗、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创新进而降低城市碳排放的作用机理;异质性分析表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对资源型城市和中东部城市的碳减排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了优化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加强绿色创新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等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是中国加速生态领域发展改革,探索促进各区域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先行尝试。本文基于设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可显著提高相应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提高环保财政支出和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项政策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地区,该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项政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探究当前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改善方向、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示范区是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之一,发展绿色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海南省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海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22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是“十三五”福建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指导性文件.事实上,福建省也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进的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在已有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推广,成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生态文明内涵、理论基础及其演化过程入手,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从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福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从制定并实施最严格的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创建生态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受到“十三五”的影响,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创新共赢体系,将社会发展推入崭新的新阶段.文章从生态文明协同治理的优势为出发点,探讨在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供应体系的构成与协同创新策略,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0,(17)
在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高新区发展目标定位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担负着建设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的使命.这座承载众多期待的未来生态科技之城,不仪要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新路径,还要探索新城发展的新模式,为城市发展开拓全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海南产业结构调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是生态文明从价值理念探讨向经济社会建设领域拓展的突破口之一,是海南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关键切入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文章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中产业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并基于系统论方法建立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同时指出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完善制度体系,资金渠道拓宽,环保技术创新升级等政策措施,是当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叶立生 《新经济》2014,(8):28-30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生态文明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中国官方首次发布国家绿色发展指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高的实践层面。江西作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在具备良好的绿色资源和政策支持条件下,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试验区值得深思。文章选择福建、江西和贵州三个生态文明试验区进行比较,在绿色资源储量、财政金融基础、生态环境治理、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六个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出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并从制度建设、投融资供给、对接乡村振兴策略以及推进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探讨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祁燕 《江南论坛》2014,(5):38-3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在更加显著的位置,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融合起来,共同发展.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所在,也是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更新的注解和更高的要求(陈孝兵.《生态文明:科学发展的时代强音——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理论自觉》[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3,(2)).作为全国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点不能再局限于从环境问题的政策法律监管和事后处理,发展生态现代化为高新区建设生态文明创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开辟出一条新的“蹊径”.  相似文献   

13.
沈洁 《江南论坛》2024,(3):43-47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生态协同治理及价值转化方面具有先行示范的使命和责任,其生态协同治理制度创新成果已从一域破题复制推广至全国各地,形成了旅游经济、大桥经济、湖区经济等不同业态,实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广东省的绿色屏障,韶关理当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本文从韶关实际,就如何保护生态大屏障,建设生态文明新韶关,谈几点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日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举行制度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据悉,今年上半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聚焦重点领域,推出18项具有突破性、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 规划管理领域,着眼于水乡客厅,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形成了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是引导规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政策,这些政策逐步形成体系,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以往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且刚刚起步,因此,针对性政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态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割裂,顾此失彼;生态文明建设同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工作雷同,管理相对混乱;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重复,并忽视了相关工作的延续性等。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针对性政策体系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背景下,本文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文明城市建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与经济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当地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相比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政府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政府支持的“补偿”效应。随着地区制度质量、企业资本储备和高管素质的提高,文明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得到增强。经济后果方面,文明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绩效,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结论从微观层面补充了文明城市建设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拓展了文明城市政策的经济后果研究,从理论层面为利用政策工具完善我国绿色创新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和新党章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还放在了突出地位、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上,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山西省做为一个能源与重化工省份,因经济偏重,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的问题,“十二五”期间,“高能耗、高排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污染压力还将持续增加。为了保障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解决过去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一些环境污染、生态欠账问题,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制度为纲,创新和完善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地方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制度体系,从而保障山西省节能环保产业超常规发展,建成美丽山西。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工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仍然突出。基于新发展理念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证评价,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全面解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特征。并以贵州为例,对工业经济高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度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绿色技术呈现理念导向,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统一,全领域全过程整体性,类型多样性与技术引领性等突出特征。把握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着手,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无缝链接"。当前我国技术创新绿色化逐步显现,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不断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构建高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要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市场导向机制与创新组织体系,加大绿色技术供给,激发绿色技术市场需求,强化绿色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