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介绍黑龙江省绥化市灌区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其经济效益低下产生的根本原因,并为如何提高灌区经济效益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利用相关经济模型对从绥化市水务局所采集到的历年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如果继续沿袭原有的灌区管理制度,则会由于水权模糊、水价偏低等种种问题导致灌区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灌区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反地,一旦实施新的有效的管理制度,则会因明确水权、建立相关流转机制及各种有效的责权利制度,在总体上使灌区经济效益获得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良贵 《水利经济》1998,16(1):52-56
以韶山灌区原设计效益为依据,用水利经济分析方法,对渠道防渗进行经济分析,证实韶山灌区渠道防渗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冯家山灌区环境地质问题及水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家山灌区是陕西省渭北黄土台塬大型灌区之一,多年来主要靠地表灌溉,由于在灌溉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片面提高地表水利用率以及灌溉技术落后等原因,在灌区诱发了一些生态环境负效应。本文在分析研究灌区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划分了灌区地质环境类型,利用系统分析原理,探讨了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表水、地下水合理配水比例。最后提出了防治灌区地质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锋 《水利经济》2010,28(3):59-62
在总结宁夏固海灌区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多年来的用水量状况和灌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运行管理单位的造血功能,创建多元化的供水市场,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游学力 《水利经济》2004,22(6):63-64
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的全面实施将给灌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兴建该工程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  相似文献   

6.
探讨“吨粮田”开发技术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应用──以关中灌区为例陕西省社科院农经所吴嘉本陕西省农业经济研究所冯宝荣,张聪群,张转时关中灌区位于陕西腹地,区内光、热、水、土组合比较协调,科技雄厚,农业生产综合条件较好,是陕西农业的发达地区和精华地带,也是...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澜沧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对西藏察雅县卡贡灌区改造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在概述卡贡灌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灌区改造工程的费用和灌溉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其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2.81%,经济净现值709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1.4,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的评价标准。实施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赵伟  俞双恩  王学秀 《水利经济》2005,23(2):37-38,44
介绍皂河灌区1998—2000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概况,对该项目做投入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折现率为7%,分析期为30a,基准率为1998年初,效益和年运行费从2001年开始等额发生)表明:经济净现值为6462.55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54,经济内部回收率为21.06,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湖南省欧阳海灌区的已建工程灌溉经济效益。已建工程历年投资按动态回收年限计算效益。计算结果,欧阳海灌区已建工程的费用比达到2.75;净收益3.56万元;投资回收年限小于10年,效果良好。对于扩建工程的经济效益,经分析表明,灌区增产潜力很大,扩灌工程如在“八五”期间能实施,增加投入的经济效益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0.
淠史杭灌区水利工程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从国民经济和水管单位财务这两个不同的角度,通过实际付出的费用和所取得的效益比,对史机灌区水利工程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进行评价,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加速灌区水利产业化进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塔里木灌区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灌区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针对塔里木灌区的农业环境现状,提出了强化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速优势资源转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作物布局,充分高效利用水资源,建立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维持灌区生态平衡,树立广大群众的资源价值观,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等促进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供水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按照自然垄断产业公用事业型企业的运作规律,从新的角度提出灌区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将灌区改造成农业供水公司,改革现行的财政补贴方式,并运用激励规制理论,对农业供水公司提供必要的激励规制,引入竞争,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供水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13.
河套灌区麦田野燕麦危害损失及化防指标的探讨温埃清,周景武,段永斌野燕麦是内蒙古河套灌区麦田主要杂草之一,发生面积一般在30万亩左右,危害十分严重。为了做好准确、及时、有效的化学防治,笔者对灌区的麦田野燕麦危害损失进行了测定,提出了河套灌区麦田野燕麦防...  相似文献   

14.
用水户协会在灌区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农民用水户协会不仅是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基本形式,而且还是中国灌区水市场不可缺少的主体形式。通过探讨用水户协会在中国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及不可替代性,提出全面推行用水户协会制度应当成为灌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灌区体制改革目标的如期实现,呼吁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推进用水户协会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
杭军 《水利经济》2002,20(4):34-3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而灌区管理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根据灌区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位山灌区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山西省汾河灌区1993—2002年有代表性测站的土壤墒情实际观测资料,对该灌区主要作物生育期农田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简述汾河灌区在农业供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汾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供水市场的分析预测,提出灌区今后的用水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皂河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供水公司和用水者协会的任务和运行准则,分析了灌区的水价构成,明确水费的征收方式和使用范围。提出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加强政府的扶持、指导、监督作用,必须进一步开展灌区的综合经营。  相似文献   

18.
根据河套灌区永联试区井渠联合运用优化模型计算的优化决策及试区现场验证区(267ha)的试验结果,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的有关规定,着重对农作物增产、盐碱地改良、节约工程占地等效益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工程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明,河套灌区井渠联合运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每亩经济净年值达99.1元。这种灌排模式,为河套灌区近期解决工程配套及工程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雪野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情况,在分析借鉴其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水库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对灌区产权制度、人事劳动分配制度、农业用水水价制度、水费征收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以农户参与灌溉管理为主的灌区基层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本费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水利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材料费用控制,降低材料消耗,公开竞价,定额包干等方法,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