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失业人群是日本失业治理中的痼疾,直观其发生机理,主要为:劳动力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排斥长期失业者;劳动力供给方面,失业时间长短影响劳动者就业能力;另外,雇佣保险、解雇规制在制度层面上也具有相乘作用。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社会福利下失业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产生的福利依赖心理。为此,日本关注"社会福利发展",重整社会福利在治理长期失业中的逻辑思路,改革雇佣保险制度、建立求职者支援制度、丰富民间职业支援事业。参考日本经验,我国失业保障体系应以提高失业者就业能力为关键进行构建,同时重视失业保障制度的功能转型、协调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退"与"进"、促进再就业支援多元、发挥政府的新型管理监督职能等。  相似文献   

2.
申晓梅 《经济学家》2004,(2):127-128
(1)加强对劳动者的创业培训及其就业保护立法据我们的调查,相当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岗位是十分不稳定的,短则2—3天,长则2—3月,又面临重新下岗失业,这部分人员已成为城市中极不稳定的就业群体。在西方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中,职业培训是对付结构性失业最为重要的手段,重视发挥失业保障金促进就业功能,又是解决培训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即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各种岗位津贴——包括技术培训津贴、再就业担保、工作岗位津贴、创业津贴、就业津贴等,以鼓励企业雇佣经过培训的长期失业者。对弱势群体就业援助,除加大培训及…  相似文献   

3.
姚萍 《时代经贸》2008,6(7):28-29
以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为分析对象的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是国内劳动经济研究的三大重点领域。我国自从上世纪末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方针以来,劳动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但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形势下,我国的劳动经济事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积极促进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更好地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时代赋予中国工会的重要任务。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经济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4.
调整失业保险方向完善促进就业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建华 《经济论坛》2004,(11):22-23
失业保险是指国家以立法的形式集中建立保障资金,对收入中断的失业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集中建立失业保险资金,分散失业风险,使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就业培训,使失业者尽快就业。  相似文献   

5.
聂亚珍 《经济论坛》2007,(20):58-59
一、农民工的市场均衡预期模型 劳动的供给来自于劳动者家庭部门,对应于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是由劳动者的选择行为决定的.这里,劳动力供给为农民工就业预期,其函数为Ls=(I,S).  相似文献   

6.
朱瑞 《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04-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企业供给劳动力,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需求劳动力.由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工资),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相似文献   

7.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业再选择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通过就业再选择使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连接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的频度和难易程度,决定企业内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和劳动力市场的效率水平。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则必须摆脱“员工属于组织”的传统观念,以员工的就业再选择为出发点,并且,促进劳动者进行就业再选择才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工资与收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学上的工资通常指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劳动者的货币工资。然而,在实际中,劳动者除工资收入之外,还有其它正当收入。所以,实际中的工资和收入是不一样的,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才等价于劳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9.
吴宏洛 《发展研究》2004,(10):68-6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作为生产要素市场之一的劳动力市场,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打破城乡分割的状况。建立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城镇失业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特点,主要是隐性失业大于显性失业;男性失业人数多于女性;失业率虽不高,但就业压力不小;失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大量失业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解决失业问题刻不容缓.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作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劳动用工自主权切实交给企业,以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培训,为劳动者就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如何处理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永军 《经济论坛》2004,(1):130-131
一、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中小企业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2.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创造就业机会被认为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经济作用之一。中小企业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工资低,对劳动力的技术要求低,同样的资本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对市场反应灵敏,能够满足日益多…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生产与性别收入分配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零工就业意味着雇佣的非正式化与收入的不稳定化,女性被大量吸纳进入零工经济的同时,参与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性别工资差距可能随之变化。理论分析表明,在市场领域,非正式雇佣加深了劳动后备军对工资的挤压效应,女性作为劳动力“蓄水池”,收入下降效应更为明显;在家庭领域,不稳定收入加深了劳动者的自我规训,家务劳动时间分配不均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张。在上述两种效应下,零工经济中的性别工资差距将大于非零工经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推演。劳动者“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表明,只有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才能真正推动零工经济成为“稳就业、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宾建成 《经济师》2001,(7):22-23
造成中国失业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总量性、经济性、体制性等客观原因 ,也有观念性等主观原因。解决失业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特别要注意在发展经济、调整结构、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失业者的技术培训和转变失业者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多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运用2008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收入数据(RUMiCI),本文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升水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控制住劳动者的可观测能力特征,城市规模的工资升水并不大,而进一步考虑劳动者的不可观测能力特征和选择偏差问题,大城市劳动者的收入优势不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劣势。大城市的互动效应和学习效应只部分地得到证明。论文为城市聚集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城市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缩小等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以就业保险替代失业保险,超越了传统的单纯失业给付做法,被认为是失业保险制度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转折点。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面临供求两方面的压力,强化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保障功能成为改革焦点。加拿大从失业保险转向就业保险的制度变革,启示我们反思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定位与设计:未来失业保险制度最终目的要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稳定、扩大就业机会;要整合失业给付、职业训练、就业服务和就业稳定措施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隐性失业是相对于显性失业(具有劳动能力并处在就业年龄而没有找到工作的)而言的,意指名义上就业而实际上失业的那部分人。例如,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名义上参加工作而实际上在企业中或单位中没工作可作,无工资或发部分工资在家的,或在企业中有工资而实际上无具体工作或工作负荷太轻、有效工作时间太短、高职低就的,就属于隐性失业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给定工资水平的条件下,良好运作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较低的自然失业率。静态的自然失业率取决于下岗比例和失业者中重新找到工作者的比例,动态的自然失业率则取决于初始失业率、经济增长率、就业弹性和劳动人口增长率。未来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有上升趋势,转换政策是提高城镇劳动力市场绩效的唯一选择,因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自 1997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解决失业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目标。导致高失业率的原因 ,许多文献均有讨论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口基数大、适龄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现有生产资料、技术水平的吸纳能力 ;二是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地区生产力的重新布局使企业许多隐形失业问题显性化 ;三是国内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市场价值取向对劳动力就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是消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经济全球化竞…  相似文献   

19.
失业机制和适度就业王玉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正在日益完善着。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必然带来劳动力市场机制功能的全面发挥。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在今后几十年内仍处于较高的增长趋势,加之经济...  相似文献   

20.
胡鞍钢曾说过:“失业者将是我国加入WTO的一张最贵的门票。”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对于劳动力市场,在机遇扩大的同时,更要面对严峻的挑战,这些都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深深思考。一、加入WTO与失业风险1.从劳动力资源数量看,加入WTO将增加失业风险。中国庞大数量的劳动力群体蕴涵着一个令人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失业风险。WTO强调市场以公平竞争为基本原则,劳动力资源市场在给予每一个劳动力选择工作自由的同时,同样也对劳动力进行更加严格的选择与淘汰,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开放,庞大劳动力群体的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