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寻找出一条既使农户效益提高又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的道路呢?可以说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产业化就是指一个农产品升格为一个系列。走扩大农户经营外部规模效益之路.扩大农产品的生产外延.把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利润返还提高农户经营的附加值,通过一体化组织帮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产业化的产生动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和农户进行生产的目标,但在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约束下,农户对利润的追求可以说已经基本达到最大,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最佳,可是仍不能满足农户和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市场对农产品加工品需求的扩大,以及农业加工新技术的应  相似文献   

3.
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民增收,涉及到整个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组织的变革。发展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适销对路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比重,尽量为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帮助农户规避经营上的风险,降低农产品的交易费用,减少农户生产经营的盲目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马玉立 《农业经济》2012,(10):76-78
市场化是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建设安排。农产品的市场化意味着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融入市场经济体制当中,农业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并逐步走向开放经营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农产品的市场化过程是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开放化的经济改革过程。农产品的市场化将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依靠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从而形成供求双方围绕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基本经济格局。农业经济将通过竞争获得更多的生机与活力。,其自身的效率将得到长足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中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大市场与农户小生产的矛盾;二是市场竞争与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低的矛盾;三是品牌、物流业的日益重要与农户经营被限制在生产领域中的矛盾,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革这种状态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也是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文章基于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农业技术有效供给条件下农户采用农业技术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耕地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农业技术的培训及农业技术的盈利性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订单农业的签订,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农户采用农业技术行为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分析表明,现阶段要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效率,应进一步提升农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提升农业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有效形式,农业产业化是组织整个农村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的引导工程,是把广大农民带上致富路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条件下,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龙头企业,对分散的农户发挥引导、组织、服务功能,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诸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农业开发,形成对农民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从农用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到农产品的收购、储运、加工、包装销售等组成一体化的农业,在这个农业综合体内,农业生产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管理的企业化,农户不再是身兼数职的小商品生产者,而是从事生产这一一切的专业商品生产者。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它是农民有组织进入市场的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农民即是生产者又是经销者,这是小商品经济的表现。把农户纳入一定的组织与市场对接,让农户从组织中得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这是产业化的根本要求。其次,它是农民在市场导向和利益驱使下的重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崛起,一些地方兴起了以契约形式引导农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订单农业,所谓订单农业,是指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订合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也称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对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稳固的供求关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搭起了农户通向市场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业管理,把现代工业的科学管理经验引入到农业生产经营中,这是开发农业潜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客观要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和部分产品处置权,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绝大部分农产品进入市场,由市场形成价格,人们开始强烈地追求农业的效益,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安排生产,进行经营,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或销售价廉物美的产品,以便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而只有农业有利可图时,社会各方面包括农民才有可能主动自觉地把钱投到农业上来。没有效益或效益很低的农业是难以持续稳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市场主体发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市场主体发育的若干思考陈忠卫一、我国农业市场主体(农户)地位模糊化的经济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农业市场主体而存在,至少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①农户能够依据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自主作出生产经营安排、销售计划,不存在超经济性的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的命题,不在于确认农业的产业地位,而在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即按照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一种合适的中介载体,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亿万分散的小农户所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大市场直接联系起来,实现农业生产及其后续的农产品加工、运销整个产业链条的有机衔接。人们把这种农业产业链条化、系列化的生产经营,称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或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经营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订单农业是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与农产品购买者签定的合同(合约)组织安排农业生产的一种产销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公司+基地+农户”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开发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是集国家、集体、农户三者于一体,实行供产销一条龙,农工贸技一体化,振兴农村经济的一种形式。 “公司+基地+农户”的内涵 “公司+基地+农户”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司、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家庭经营三个层次的经济联合体。按照农村主导产业或拳头农产品兴办农业企业(公司),以公司企业为龙头,用其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建立相应的农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手段,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来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理念。其意义在于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规模化效应和竞争质量。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一种诱致性变迁,旨在通过市场而非行政性手段来实现农业资源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化项目确立的条件与选择办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产业化项目确立的条件与选择办法刍议杨东升张帆一、确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客观必然性我们认为,农业产业化命题,不在于确认农业的产业地位,而在于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即按照社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一种合适的中介载体,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亿万分散的小农户...  相似文献   

17.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办,政府借助保险的外壳,注入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的政策内容,以缩小城乡差别,落实走共同富裕的设想;农户得到了实惠,在保险保驾护航下,农户可以按照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加大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资金投入,即使是自然灾害发生,也可得到了及时补偿,尽快恢复生产;商业保险延伸了服务的空间,践行了行业核心价值理念,提升了行业的公信力。文章以自然灾害与保险的关系为切入点,以合作共赢为中心,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持续发展,需要三方主体的利益兼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消除不和谐的"音符",才能弹奏出农业保障和谐的新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影响农户家庭经营行为选择的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户家庭自身拥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此时决定农户进行家庭经营行为选择的将是农产品价格及农户农业收入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素而不再是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解决农户经营的农业在市场经营中上升为产业的问题,其核心是形成产业化经营系统内利益均衡机制,使农业产业化取得社会平均利润,农户收入稳定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本身都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没有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经济联系。它们之间联系的松紧程度,取决于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利益追求目标的实现程度。农户追求的目标是:①生产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②除获得产品生产环节的利润外,要求得到加工、销售环节增值的好处;③参与产业化经营管理,在产业化经营系统内部利益分配和重大决策中由被动地位向支…  相似文献   

20.
订单农业是农户按照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所签订合同而组织安排生产的一种产销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合同明确农户与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完成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践证明,发展订单农业可以减少生产的盲目性,保证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船陕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推进标准化生产。订单农业用合同来协调粮食生产者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