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按照金融生态系统在经济中的作用并结合农村金融的特点,建立了农村金融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宏观金融效率与农村金融市场效率"较低",农村微观金融效率"一般",而农村金融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优劣评判依据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界定和保护程度及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面临产权虚置和法人治理结构残缺的约束,并且缺乏改善经营机制的激励动力。因而,要改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现状就必须完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生态评价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建立适宜的指标体系,再为全部指标(或通过特定方法选出的部分指标)赋予权重,从而得出目标区域的金融生态综合评价结果,继而进行横向、纵向、静态和动态等对比,为优化区域金融生态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普遍有待进一步强化“系统性”和“用户思维”的问题,在创新创业生态领域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视角”,同时借鉴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提出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从核心要素、区域环境和核心支撑3个大层面设计区域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核心要素层面主要从基础设施、人才、技术、资本以及其他创新创业核心主体等方面进行评价;区域环境层面围绕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核心支撑层面主要围绕政策支撑、政务服务、中介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农村金融生态的涵义 农村金融生态是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农村金融生态指的是农村金融业运行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与农村金融业产生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农村经济环境、农村信用环境、农村市场环境和农村制度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理论,对农村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并从生态的视角对农村金融生态的主体和环境要素进行划分,通过构建农村金融生态三维四元结构,探讨其主体和环境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机制,以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区域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以科教文化为动力,以环保、生态、健康、绿色为主线,持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绩效,不断促进地区繁荣和提升国民福祉的能力,主要由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等内容组成。本文建立了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国际上通行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求解,同时构建了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中部六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金融生态理论视域下农村金融新体制,按市场原则运行,区域间的资金自由流动由金融生态的质量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经济制度的越趋于成熟完善,资金流动与金融环境两者间的互动、互补关系就越紧密;尤其是金融环境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论述金融生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新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某一地区设计和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后,必须对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政策模拟,以便了解和掌握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本文根据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用粗糙集理论对相关指标进行属性约简,用模糊评价等方法对新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养老金替代率、参保率、农民个人负担系数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及综合评价,并结合新疆的具体实际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与创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这一论断得益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而达成的一种共识和认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立就是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体制,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三融并举”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新型微型金融机构及微型金融服务,加大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撑力度及保障机制的建立,以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实现农村改革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制度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初衷相背离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供给和需求悖论,并分析了造成这一悖论的体制诱因。最后基于制度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考虑,提出了构建双重四元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金融发展理论,首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度量,得出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最高、西部其次、中部第三、东北最低的结论;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进行了度量分析,发现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在1992年-2009年间呈“U”字型走向;最后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是外生因素(政策因素)和内生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构建了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和平均加权法对指标分别进行赋权,对国内29个城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构权方法对不同城市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变化总体影响不大,但会对同一区域内实力相近城市排序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区域金融中心综合评价找到各自城市区域中心建设的着力点,在新一轮金融人才和资本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质量代表了供给者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高质量的农村公共产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对公共产品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树立供给者的公众形象,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有必要探讨农村公共产品质量指标体系。本文是在界定农村公共产品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出农村公共产品质量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